一则“印度要改国名”的消息迅速登录中外媒体热榜。
据了解,印度官方语为印地语和英语,英语称印度为India,印地语为Bharat(巴拉特,也即婆罗多)。现今,印度多家媒体报道,印度政府可能会在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正式提出将印度的英文名India更改为Bharat的提议。
印度媒体还称,印度总统府在一封G20峰会英文版晚宴邀请函中,也以“Bharat总统”称呼印度总统。
改名这个消息一下子可炸开了锅,印度本地媒体也表示,通过修改宪法更改英文名的呼声也愈演愈烈。
好好的印度改什么国名啊?
“婆罗多”这个词系梵语和印地语词汇,可以追溯到早期印度教经典文献,也具有多重含义,既能指印度次大陆,也指古印度传奇君王、婆罗多部族等。所以,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看来,这个词更能彰显印度教悠久历史,而“印度”是英国殖民当局提出的,是“奴役制度的象征”。
外网上,针对这个事儿的讨论也很热烈。巴基斯坦媒体就提出,印度改成了“bharat”,那巴基斯坦是不是能用“India”了?毕竟印度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巴基斯坦境内。
据此又有评论称,“如果巴基斯坦改名为‘印度’,阿富汗也可能改名为‘巴基斯坦’”。
无论印度改国名能否成功,由这个事儿引申出来的两点事项,需要跨境人注意。
其一,品牌名、品牌定位要在一开始就确立好。
国家名称也可以视为“品牌”,国际上和人民心中对每个国家名都是有一定对应认知的,更换名称后,需要重新搭建这种认知。
而且,已经具有一定声量的品牌,再重新更换名称,也将付出较高成本。有模型显示,大型企业平均营销成本约是其总收入的6%,而品牌重塑成本,可能高达整体营销预算的10%。
海外媒体也已经替印度算好了更改国家名称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