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对话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逆周期业绩暴涨,我如何应对变化?

对话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逆周期业绩暴涨,我如何应对变化? 浪潮新消费
2023-09-26
110109
导读:万变不离其宗。

时代总爱开玩笑,就像今年,消费好像反弹了,又好像没反弹,然后又一夜春风,全面的复苏,反反复复的波折总是最磨人。

但再难的市场也总有逆周期的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8606亿元,增长20.5%。在如今国民经济复苏大势下,餐饮复苏情况“一马当先”。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今年Q2市场表现普遍弱于Q1的情况下,和府捞面单月营收持续攀升,7月业绩暴涨,扩张速度到达了一天开一家直营店的程度,单月营收也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很多门店已加入“百万俱乐部”,大部分门店刷新了自己的历史最好业绩,有的门店单月收入甚至已突破200万。

近日和府捞面还蝉联2023年度面馆十大品牌TOP1,稳坐头部位置;同时获评“2023安心奖”年度人气餐饮连锁品牌,并成为该榜单唯一上榜的面馆品牌。

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

“搞不明白的时候,就回去研究一下人。万变不离其宗,变也变不到哪里去。”对于让很多人焦虑的渠道、消费者等要素变化,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在最近接受浪潮新消费等媒体访谈时,十分淡然。

如果按照拿破仑对天才的定义:“当身边所有人都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还能继续正常行事的人。”李学林应该也算是其中一份子,毕竟这是一个在有机构给出140亿估值的时候,主动把估值降到70亿的少数派。

相信他对变化的看法以及应对之道,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主持人:过去三年,行业环境和资本环境变化都特别大,和府蜕变最大的地方在哪里?

李学林:和府没有最大的进步,因为经常在进步,进步无处不在。没觉得哪一点是很大的砝码,我们是在相对均衡地迭代和提升。

主持人:融了资之后或者有行业浪潮之后,没有比较大的变化吗?

李学林:我们的心态很平和,融资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上轮融资很多机构给我们出了140亿的估值,整个行业最高,后来我们拒绝了,只接受了70亿的估值。

我觉得拿140亿是不理性的,如果我们拿钱就开始膨胀,那肯定会拿140亿而不是70亿。

主持人:您之前手机行业做了10年,现在餐饮品牌又做了十几年,您觉得能把品牌做大跟您本身哪些特质是密切相关的?

李学林:首先,我不是特别笨,当然也不是特别聪明的,学习能力还可以。

第二,我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变化极度敏感。从早年求学,再到后来去美国读EMBA,我就对心理课程和品牌课程非常感兴趣。

做手机也好,做和府也好,我非常重视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比较善于精准抓住大批消费者的需求,再让和府具备提供相关服务的能力。和府对市场、对消费者是非常敬畏的。

主持人:渠道在不断变化,消费者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做到持续穿越?

李学林:要去研究它。

第一,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不变的,了解以后先抓住不变的。

第二,变的一些东西,要多和年轻人沟通、学习。很多年轻人是我的好朋友。

搞不明白的时候,就回去研究一下人。万变不离其宗,变也变不到哪里去。

主持人:疫情期间很多连锁餐饮都倒掉了,您认为和府捞面能活下来,最重要的是做对了哪几件事?

李学林:第一,对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有敬畏之心。我们有足够的储备,例如资金、模式、组织应该怎么变化,在各种情况下都有足够弹药。

疫情刚开始,公司就开了一个管理层会议,当时就提到要保持足够的现金,保持足够低的现金外溢,要逐步提高效率。

形势好的时候一个人一个坑,不好的情况下一个人两个坑,要大家齐心协力。

所以那时候整个组织体系挑战是最大的。幸运的是,挺过来了。

组织结构、福利待遇的调整优化,是有它特定的环境因素。疫情过了再批判,就是有些事后诸葛亮了。企业都不在了,家庭都不在了,除了琢磨怎么生存,讲其他的不都是开玩笑吗?

那时候,活下来是团队共识,所有合伙人都做了很多牺牲,当然过程中也有问题发生,但只是万分之一或千分之一。这是合伙人的组织力表现最好的一次。

主持人:之前有人预估说和府哪怕月收入掉到1000万也能活下去,这中间的gap怎么解决?

李学林:我们是行业中标准化最高的品牌之一。因为餐饮企业的组织非常重,需要储备很多人,但和府的员工培训1-3天就可以完成,中国绝大部分餐饮企业远远达不到,所以我们组织非常灵活。

另外,像租金支付、采购都是大批量,很多中餐是单店采购,成本非常高。和府有几种生存模式,可以分高、中、低这样的不同速度,最后一个就是疫情期间发明的。在大环境波动之下,和府可以启动不同模式应对。

十多年的积累下来,和府捞面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如果出现极端情况,即使月收入大幅下降,我们也依旧能够砥砺前行。

主持人:很多品牌Q1生意快速反弹,Q2就下来了,而和府捞面Q2在Q1的基础上还在往上,这个是怎么来的?

李学林:是在上,上得比较稳健。基于去年的思考,今年我们做了很多动作:

首先,品牌一直在做升级,给消费者更多消费的选择。

其次是做价格分层,加大了30块以内产品的比重。

第三是跟刘一帆(国际名厨)合作,刘一帆水平还是挺高的,为和府捞面产品力的提升带来了很大帮助。中式餐饮里的标准化我们早就实现了,而中西合璧往往会产生惊喜。

例如我们最近搞的牛尾汤,把西餐中的牛尾汤做了中式改良,很多人说特别好吃。

我们还做了会员权益提升,做多维度、颗粒化的会员运营。像售价108元的高端蟹粉面,现在很多会员只要38块,一个月就可以吃一次,很多用户的产品喜好也因此放得宽了。

主持人:108元的面卖38元,成本拿得下来吗?

李学林:确实效率很低,因为全是买活螃蟹,手工剥,劳动力很贵。但更多追求品质的用户购买,能为品牌口碑带来很大的提升,也提高了老用户的黏性。当然,这也是我们给到用户的一种福利回馈。

主持人:和府捞面跟传统餐饮最大的不同点在哪些方面?

李学林:首先,消费者到底关心什么样的问题?是消费信任的问题。第一是口味信任,第二是价格信任,第三是安全信任。

比如安全怎么保证?很多品牌做到今天都没有明确。

和府最早就是自己建供应链,我们现在有千万级实验室,可以通过农残兽残、重金属、生物菌落等等指标对食材、食品进行检验检测,还执行了几乎是全国最严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飞行检查”。

无论是原料和成品,都有非常严格的品控体系,我们在实验室和品控体系上的投入很重。

第二是标准化。很多人觉得厨师现做是好事,有烟火气,但其实从食品安全来讲并不可行。

因为你不是五星酒店,不可能都找特别贵的厨师,而且厨师个体每次的出品也不百分之百稳定。还有,厨师打喷嚏、流鼻涕、长指甲等等,细节管控很难。

第三,和府目前是行业人效最高的品牌之一,这来自整个体系的支撑,不只是供应链。就像现代化国家打仗一样,先把整个后方全部建完,前端开疆拓土就非常有章法。

而有些人排兵打仗是前面上,上完发现后面弹药没有了。如何让门店端更轻、更可控、更高效、更安全,是和府一直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这跟品牌的数字化水平有关吗?

李学林:业务流、现金流、整个数智化体系,和府做了十年以上的深耕,而且我们还在做持续的投入。

就拿数字化来说,上一套系统叫数字化,上两套系统也叫数字化,我前段时间看了一家公司,几千个零售门店连个数据中台都没有,只有一个ERP,然后很多小软件一挂,就叫所谓数字化,这个和府八年前就已经实现了。

今天我们培养一个店长只要一个月,培养一个员工只要3天,让一台手机就可以管好一家店。除了标准化能力以外,就来源于数字化水平。现在和府能够对消费人群进行上百个标签的分类,可以做到智能分析、智能触发、智能复盘、智能运营。

主持人:大众在乎有锅气、有烟火气,这和你们把产品卖得更贵,会有冲突吗?

李学林:不一定,贵和便宜是相对概念。

首先,我们要求最苛刻的是原料。

为什么和府的面条好,因为我们用的是全球最好的面,只用面粉中的麦芯粉。

为什么我们要用丹麦的猪肉,因为丹麦猪肉农场水平高,而且丹麦对食品安全的立法要求通常要远高于欧盟标准。

十年前,我就提出不允许使用转基因食材,即使是员工食堂也不行。

在我心里,和府不仅是我们的和府,也是民族的和府,我们有着自己的信仰与坚持。

其次,和府的研发都是找刘一帆等名厨,一般品牌很难沉下心找到匠人。而且很多厨师做得好吃,但他不知道为什么。和府不仅能把红烧肉做得非常好吃,还知道为什么好吃。

好食材、好工艺、加上信仰的坚守和日复一日的优化执行,才是和府不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的根本。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内容 5583
粉丝 8
主页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头图

营销推广专区

借助各大平台带来新流量,增强品牌曝光

广告图

Google广告

谷歌一级代理

广告图

Facebook营销

FB核心代理

广告图

TikTok ADS

快速开通高质量账户,支持全球投放

广告图

Bing广告开户

直连Microsoft Ads官方渠道

标签图片 推特广告标签图片 Criteo标签图片 Yandex标签图片 VK广告标签图片 拼趣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总阅读4058.1k
粉丝8
内容5.6k
主页
关注
加入卖家交流群
  • 平台社群
  • 城市社群
  • 品类社群
  • 推广营销社群
  • 其他跨境社群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