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两个月成为百万抖音网红,bosie刘光耀:为何从宏大叙事走向超级个体?

两个月成为百万抖音网红,bosie刘光耀:为何从宏大叙事走向超级个体? 浪潮新消费
2023-08-22
128573
导读:品牌朝圣之旅能走多远,不在于远处有多远,而在于脚下的路有没有走扎实。

新品牌的创始人们,当前正在经历从宏大叙事到个体蜕变的重要阶段。

其实当big dream在的时候,人就会觉得小困难跟挫折都不重要。但潮水褪去,才会发现,原来这些“小问题”,才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

无性别服饰品牌bosie创始人刘光耀这两年对此深有感触,正如他所说的:

开始就像你在沙漠走,老觉得有个宏伟宫殿在等着你,后来发现那是海市蜃楼,你就开始想找附近的水坑,附近的草丛,要在沙漠里生存下去。

这种意识的转向并非应激使然,它让品牌创始人将热情注入到了更加恰当的方向。当然,还有做更深入的取舍,比如卸下CEO的身份和历史负重,去all in打破一些看似固化的僵局。

尽管因为之前的烧钱扩张、多元探索,让新品牌的创始人多遭诟病,但觉醒所带来的独特意义也在重生。

就像刘光耀投身内容IP赛道后,一股破碎后的狠劲让他快速在抖音从0做到百万量级粉丝,bosie的另类影响力在快速放大,品牌、创始人IP、消费者之间的张力将进一步凸显。

围绕bosie品牌成长的得失,创始人对于品牌的影响,内容IP创业带来的转机等重点问题,两个多月前,浪潮新消费与bosie创始人刘光耀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在其中,刘光耀用真实的创业体感和哲学式的沉思做了很多颇为可贵的回应,从一个落魄反省的品牌CEO到一个重新崛起的内容新势力,时隔几个月再看今天的他,我们看到的更多不是无法走向终局的痛楚,而是熊熊燃起的新的希望。

浪潮新消费:如果要对bosie目前还不长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期,您会怎么划分?

刘光耀:三个阶段。

第一,跑通产品,产品是不是市场需要的,消费者认可的。因为服装品牌太多了,市场又很大,所以前两年就是在验证产品力。

第二,跑通渠道,包括线上线下。这个阶段其实遇到了很大挫折,开店开得很快、很大,有很多内部竞争等,当然结果也没有完全跑通。

第三,重新调整。首先是产品,跑渠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个阶段所谓的验证只是初步验证,可能产品只有59分,但我们觉得已经差不多了,要跑了,但它离真正要求的80分、85分还差很远。其次是渠道模型要重新梳理。

所以经历这三个阶段,我们又回归到最本质的模型上,再去夯实一遍。

浪潮新消费:调整之前走错了吗,具体走了什么样的弯路?

刘光耀:肯定是有一定错误的,其实盈利性就不够好。比如一件衣服卖150块钱可以增长,但卖200块钱才能盈利。我们最后卖150,发现增长很快,但卖到200发现消费者不买单了,那这个产品其实不能叫跑通了。

最终消费者买这个产品的价值,应该是能让我们在盈利性和增长性上能平衡和兼顾。而不是我们跟消费者博弈,他多花一分钱我们就多赚一分。

现在来看,这也不能绝对叫错误,只是没有把进度条走完。可能设计跑通了,但品质、价格、运营没有跑通。根本原因是太想增长,想跑得太快。

浪潮新消费:你说之前比较贪大求快,现在似乎没有了,因为犯的这些错误是否真正纠正过来了?

刘光耀:现在肯定没有了。

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创业,不太接受到现实的负反馈,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嘛。你总会觉得往前走很顺,当那个big dream在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小困难跟挫折都不重要。

就像在沙漠往前走,老觉得有一个宏伟宫殿在等着你,后来发现那是海市蜃楼,你就开始想找附近的水坑,附近的草丛,要在沙漠里生存下去,就不会再去想宫殿的事了,所以这是意识的转变。

一定是发现那个地方是个幻想,才愿意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

浪潮新消费:确实在某些阶段不可避免要发生一些失误,但目前真正沉淀起来的是什么?

刘光耀:首先还是人才。我一直说其实最核心的就是团队,包括创业早期的人,沉淀的管理层和设计师,说极端一点,就算bosie出问题了,这帮人另起炉灶,还是能干出一家不错的公司。

第二,bosie还是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内部业务体系。这其实要花5年时间构建,之前1-2年主要是在局部业务上,但要把整个业务链打通,把组织流捋顺,5年时间是打底的,这个基本单位的业务模型非常重要。

第三,一定的消费者心智。天猫四百多万粉丝,线下也有几十万私域用户,这些人对bosie是有一定品牌好感度和认可度的,这也是我们所沉淀实实在在的资产。

浪潮新消费:第一点你讲到的人才,是指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能把人留住吗?

刘光耀:不是,就是具体的人。我觉得做一件小事一个人就够,做一件大事几个人就够,几个人是指最核心的几个人,他们底下各自还有几个人。就像一个指数分裂体系,这样团队就有了。

对我们来说,最核心的就是把握住那十几二十个人,这不像发射火箭那样复杂。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组织首先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本质就是核心团队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的,能力是不是足够强,是不是有足够的迭代水平。

所以不是说一定是一套体系组织,我过去很迷信这个。今天再想,其实就是人,是具体的人。

浪潮新消费:但人是非常动态不确定的,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强的信心,手上的这些人真的能把住?

刘光耀:我不想把住他们。我们没法把住任何一个人。控制一个人是很难的,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亲密关系。本质上是我们看透了彼此作为个体的本质。

比如,我不适合干运营,不适合干一些大的管理,小的管理可以做。这个本质我花了很久才看透,原来我觉得什么都能干。

那我看透齐贤(注:bosie联合创始人之一),比如他非常适合做产品,可能不太适合去做非常复杂的财务模型、数据运算,那这个层面我们就是互补的。

这个本质决定了,如果我们能清晰认知自己和别人,在一块是必然的事。

不取决于开多少钱、给多少股权,这都是短期的局部博弈,长期来看两个人走在一起我相信有命中注定的成分,不管是同事、合伙人,还是上下级。

浪潮新消费:第二点提到形成了成熟的业务体系,是找到了自己不太一样的道路,还是把行业原有、已被验证的逻辑内化成了自己的能力?

刘光耀:第二种,我们没有做任何颠覆性创新。我们做的是产品、人群和品牌上的局部创新,业务流上是完全尊重行业传统和规律的,但要把规律变成我们的具体实践需要磨合。

比如我可以写一篇论文,讲服装行业是怎么运作的,但把这篇论文变成一家实实在运转的公司,需要3-5年。把脚穿到鞋子里,是一个深度磨合的过程。

浪潮新消费: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业务逻辑里哪些环节是困难的?

刘光耀:首先是供应链的组织,最重要的产品其实就是供应链。不光是怎么做加工做生产,而是怎么跟研发衔接,怎么符合品牌定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协作过程。

我们在这点上走过很多坑,包括有人说bosie品质不好,就是两三年前的祸端。

但今天重新把组织和业务流梳理之后,会发现品质问题只是一个结果。很多人说你做CEO不管品质吗?我说没有CEO不关注品质,但把品质做好不在于CEO每天喊口号,而是把业务流跑顺。

第二是渠道端,怎么开店,开什么样的店,店要怎么运营,这又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体系,这个还在跑。

所以第二条说业务流和组织流的健全,也还只是在非常初期的阶段,距离上市公司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浪潮新消费:有很长的路要走,是在每一个环节量变提升就可以了,还是发展到某个阶段需要质的提升?

刘光耀:我觉得是量变。

这个行业就是日拱一卒,每天跟进一点。体量也是,每个月同比增长30%、40%,一点一点,你的能力和能量就会扩大,而不是突然一天引进一套先进的技术系统,或者引进一个特别牛的供应商,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也会有两种发展方式,一种是渐变式的,我们想走这条路;还有一种是突变式的,突然一天一个底层技术突破了,科技界、互联网界会多一点,像ChatGPT,一下整个生态就出来了。

浪潮新消费:刚才提到走过一些弯路,这些问题的种子是什么时候埋下的?

刘光耀:在我童年就埋下了,小公司创始人的性格决定了公司命运,也决定了走向和历史沿革的路径。

我从小就喜欢做大事,把事做大,贪大求快的心态是在童年埋下的,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再来一遍会做得更好。

因为只有经历过那些事,才可能反应过来是错的,就像山本耀司讲,要把自己弹射出去,看到那个映射,才知道自己是谁,这是跟现实的一种互动。

浪潮新消费:bosie创始人个性和公司气质有非常强烈的相关性。您怎么看待创始人IP对创业公司的价值,怎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刘光耀:要把我的个人身份跟bosie做一定隔离,隔离不是切割,我还是实际控制人嘛,还要全心全意为这个公司打工。

核心是在外界,这两个是独立个体。我们不是个人品牌,不是以设计师命名的品牌,还是一个商业设计师品牌,所以首先要保证品牌是抽象而非具体的,但人是具体的。

比如我今天在这说错一句话,如果这个话代表bosie,那会有很多人不买我们的衣服。

光耀和bosie不是一个必然连接,但有非常深刻的羁绊。所以首先要做隔离,是对品牌的保护,也是对个人的保护。但这种羁绊未来会有更加强烈的化学反应,两者都在同步往上走,然后找到更多交集。

比如我们做创始人IP,目的不是卖bosie的衣服。

内在想的是,如果过去5年bosie有这么强光耀的印迹,或者光耀就是表达欲很强,并且通过表达获得了融资,获得了管理层认可,获得了早期的成长,那为什么不把他的特质再放大,让他更自由地飞,所以我们内部称之为“自由人”。

相反,bosie已经进入业务的稳态,那我就不应该用自由不羁的性格去干扰。动不动说要开一个旗舰店,要做一个Campaign,这对品牌不一定是合理的选择。

所以创始人和CEO一定是两种角色。创始人骨子里的很多东西会映射在品牌上,但随着时间消退,品牌最终会通过消费者重新定义自己,我就变得不重要了。

浪潮新消费:你经常强调对员工的责任感,强调对投资人要有好的回报。这对bosie的成长有负面还是正面影响?

刘光耀:肯定都有。负面是没法理性决策,心太软做不了CEO,太重感情会干扰很多商业上的判断。

在和平年代,商业就是战争,慈不掌兵。这跟个人经历有关系,我没经历过残酷的职场生涯,就不知道商业这么残酷。我的上一段记忆还是在大学象牙塔里,这势必造就我性格中软弱的这部分。

软弱和仁慈在商业里不是褒义词,意识到这件事我就要做剥离,因为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本质。就算认识到了,让我3个月变成一个心狠手辣、心肠冷酷的人,不现实。

但也有好处,正因为你是这样的人,所以有人愿意跟着你干。投资人觉得光耀虽然每天戏很多,也做得不够好,没有符合预期,但也都包容了。

 但长期来看,我没有典型商人的气质和特质,这是最大的苦恼。所以我就把我的特质拉长,再去做商业化,这样就能交集了,我也在找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浪潮新消费:之前您说自己不是一个特别成熟的创业者,现在依然这么觉得吗?理想中的成熟创业者画像是怎样的?

 刘光耀:我现在肯定还不成熟。但成熟也没有明确定义,我也不觉得60岁就一定成熟,或者某一个企业家就已经完全成熟。我相信再伟大的企业家,也觉得自己在成长。

我理想中的企业家画像不在于是否心软,那是局部的,关键是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也很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这里的别人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包括整个社会,甚至对人类的责任。能非常敏锐看透这些事和人的本质,才是一个伟大企业家必备的特质。

现在我有很多事没看清,比如我的本质,我还在逐步know myself,比如公司的本质、商业的本质、品牌的本质,比如对于整个社会我们能做什么事,没有看清之前我都觉得都是不成熟的。

知只要不到位,行都是在靠运气。做成什么事,做不成什么事,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结果就是在随机游走。

浪潮新消费:你自我剖析、自我批评了很多,但作为一个年轻创业者能够做成这样的体量很不容易。bosie走到今天,您个人的特质,在哪些方面起到了正面作用?

刘光耀:我不吝惜夸自己,也不吝惜骂自己,但大部分报道都是我骂自己的,大家觉得比较反差嘛。

但也可以夸一下自己,我这个人有一点,就是对所有事的结果都是无可无不可,没有期望。虽然我想要更多,欲望很强烈,但对结果不太care。

之前就说我对公司倒闭会设想各种可能性,也会非常坦然接受。说难听点,这辈子没什么大的世俗成就是OK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去追求自己的天花板。

所以我更多时候不会受到结果的情绪影响。这个点上反而比更多人更理性一点,我的感性都集中在个人的一些情感连接上,但对自己比较冷酷,比较狠。

比如我们去做创始人IP,重新内部创业,说难听点很多创业者,尤其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都会觉得比较脏、累、苦。一旦失败了也会影响公司,影响自己,但我就对自己比较狠。

发抖音第一条视频的前一天我也很紧张,说不会只有100个点赞吧,目标是1000个点赞。因为在大家眼中1000点赞都没有,那证明这事是错的。

但我对结果的预期其实是比较淡的,得失心没那么重。

浪潮新消费:得失心没那么重,责任心又特别大,同时您之前说自己比较有野心。这三点之间会不会比较撕扯?

刘光耀:本质上跟我的哲学观点有关系。我相信本质上一切的结果最终是无意义的。

作为个体,能对全人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当然有人能造成很大影响,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是很难的。

既然做不到对宏观群体有一些可视化的影响,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洽就可以。

所以我更关注的是自意义,就是自己给自己建构的意义。他意义,就是对世界的外部性,是我追求的,但我知道追求的结果最后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样,推上去、掉下来,是无望的。

但这种情况下,并不否认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所以我的哲学观点跟加缪比较像。推石头唯一的意义就是对命运的一种反抗,对虚无的一种反抗。

加缪是讨厌虚无主义的,所以我认为过程可能是虚无的,但人生的唯一意义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意义,并且还愿意活着,而不是选择哲学意义上的自杀。

所以虽然我觉得最终怎么样不重要,但依然要在过程中全力以赴,要去推这个石头,掉下来没关系。

我这样的韧性,到了60岁、70岁,也会去做我认为能做的最大的事,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

浪潮新消费:你曾经讲到对公司甚至唯一的价值就是融资,这句话是带有一定情绪还是真的这么觉得?

刘光耀:我真这么想。之前跟别人聊,他们说我做服装行业可惜了,应该做一个别的大风口行业,可以拿更多钱。首先这在我看来倒也不一定,其次我做服装是因为喜欢。

前三年,我们基本每两三个月拿一轮钱,很小的那种,一轮一轮小步快跑。在这种情况下,我基本所有时间就是认识新的投资人,sale公司,然后回来跟团队沟通,拿钱,拿之后马上用起来。招人、开店、做产品。

这本质上也是做下一轮融资,为下一轮融资发展。

所以融资是我的一个业务主线,但融资不是每天跟投资人聊天,不是这么简单。会有投资人关系管理,会有为了融资去做业务方向,去做发展规划。所以这个本质也是融资。

或者说,本质上我把融资放在了最高优先级,这个回头想是不对的,但当年我们的判断是,只有拿更多钱,有更多筹码,最后才能赢。

这个跟当时对宏观的判断有关系。我们发现,比如互联网行业,拿钱最多的往往就是最后的赢家,然后赢者通吃,其他人全都死了。用这种逻辑看消费品是错的。

这个话听起来比较强烈,带有情绪性,就是怪自己嘛,其实也不完全是。最重要的贡献可能就是这个,但说唯一贡献可能有点过了,肯定也招了一些人,包括定品牌的方向、模式。

浪潮新消费:过去几年融资到的钱也的确发挥了很大价值,不然也没有办法活到现在。但如果现在重新做bosie,融资是不是唯一的路?做法会有什么不一样?

刘光耀:绝对不是。

融资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不可能没有启动资金,要么是家里出,也出不了多少钱,要么就是你上来就有一个非常猛的盈利模式。

如果自己没有钱,只能靠融资。要重新做,我的想法是先把单位模型做好,线上线下自己先转起来,做到盈利。

这种增长不一定快,但非常良性可持续,慢慢放量,保持用户口碑,每进来一个用户,尽可能不流失,这样用户资产越堆越高,长期复利。

这个是我们今天重新调整战略要走的道路。但过去有很多积重难返的东西,得罪了一些消费者,错过了一些消费者,很多人只给你一次机会。

所以一定是有办法的,但肯定不需要这么多钱,1/10的钱都不需要。

浪潮新消费:你的内部内容创业具体是怎样的实施路径,怎么为bosie创造价值?

刘光耀:说直白一点,就是要培养一个自己的网红。今天线上渠道端的流量,链条里最核心的价值都被KOL拔空,我们深受其苦。

我们合作过很多优秀的网红KOL,但超额利润都被拿走了,企业赚不到钱。

打造一个正常量级的网红,对线上的帮助是很大的,而且不一定非要带公司产品,他可以比较开阔去看行业,但公司的东西肯定是主要的。

第一它可以帮公司打开线上渠道的流量端口,获取更高利润,因为他们也不用支付我佣金。

第二还可以给公司增加收入来源,帮助公司将来稳扎稳打开线下店,本质上就是不需要靠融资支持现金流,等于我自己要给公司打工赚钱。

浪潮新消费:ToC、ToB、ToVC,这三者之间需要的能力是不是有些gap?您是否真能做这件事情

刘光耀:有gap,对个人和对集体的沟通方式差别很大。

适不适合我不知道,因为没做,但我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就跟我做服装一样,其实中间也有机会把公司卖掉,或者套现走。

但bosie对我来说情绪价值太高了,我自己的物质欲望非常低。做这个公司,做这个事就很爽,做内容也是一个道理,所以我现在也不关注最后的结果。

现在的判断是至少是喜欢,那我的特质需要去验证,比如刚开始我觉得可以做CEO,后来发现做不了,是一个道理,但值得去跑。

浪潮新消费:卸任之后,你个人状态有什么变化吗?或者团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刘光耀:团队很稳定,而且我们现在跟新的CEO团队天天打交道,业务联系很多。

只是我更多精力不放具体运营上了,带一个小团队,可能5-6个人,开始做个人IP,做内容创作。我个人感受是更忙了,卸任不是退休,不是离职,只是换了一个岗位。

我们其实也是在做品牌,做个人品牌,怎么跟bosie产生深层连接,这是我们在思考的新的课题,就很难。

浪潮新消费:最后聊聊服装行业的问题,其实服装需要款式和设计,里面有一些创意性的部分,但又终究难以逃脱是一个流水线工艺化的产品。

作为品牌,这两者之间怎么磨合?

刘光耀:一个品牌最终要得到真正的认可,靠的还是精神内涵,品牌力。

文化是重要的,但建立在产品已经完全过关的基础上。现在我们没过产品关,如果产品已经达到85分的水平,那就可以发挥我们的长板了。

我们的长板一定是讲故事,不是讲虚假的故事,而是讲品牌的文化故事。

bosie是国内非常早提出无性别服装概念的,后面大家都去做,但是当一个商业化的事做。

我们是讲了一个故事,bosie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一套background stories,这是未来支撑我们走更远的一个基石。但如果大家买的产品不符合预期,那故事讲再好听也没用。

所以我不怀疑bosie有起高楼的能力,现在担心的是地基不够扎实。长远来看高楼是重要的,但短期内地基一定要做扎实。

浪潮新消费:bosie的精神内涵是指无性别吗?会不会再往下深挖一点?过去几年bosie产品设计也发生了一些大的转型,最核心的是什么

刘光耀:最核心的是“无性别”,底层是时尚平权。先从性别、性向这些最敏感的话题开始,我们是一个勇敢的品牌,敢于说一些、做一些大家不太敢碰的东西,这是一种态度。

我们代表的就是年轻人对世界有一套自己独立的理解,这套理解可以用品牌的方式表达出来。

但我们只是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服装有必要分性别吗?一件服装除了版形、工艺、面料、设计上有差别之外,有必要定义为男装还是女装吗?男女身材不一样,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版形不一样,但版形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那怎么做无性别?这是很难的,我们也在探索,风格变来变去,也跟我们人员的审美有关系,但最终是要确立一种可持续的大的品牌风格。

这个风格是什么?可能是有点趣味,有点艺术性,有点鬼马,但也可能稍微简约一点。过去是比较童趣、复杂的,现在在调和,最终这个味道会对,但味道对要花5-10年。

我们去看一些很好的品牌,比如江南布衣、地素,风格也有迭代,现在已经趋于稳定,在一个光谱的稳定区间里。光谱两端我们不会去做,但也在收窄这个光谱

浪潮新消费:短期内bosie还要解决什么问题?想成就什么样的事情?

刘光耀:产品、门店。

产品上,还是要把产品力再往上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定位,从设计风格、品质标准、价格定位、目标人群上。

产品目前最大的不足是没有足够强的生命力。在红海市场,产品不能让人无法拒绝的话,那说难听点还是在靠营销和流量,这是不对的。

早期我们一无所有时,就是因为大家觉得产品太棒了,互联网叫aha moment。

但今天产品没有那么惊艳了,我们在反思这个事,是因为大家都在学bosie,同质化严重,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灵感来源有点枯竭了。

这是一个非常感性的标准。当然也有人很喜欢,但没有达到我们理想中,像过去一样对消费者致命的吸引力,这是我们磨损的生命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流程上的提升是必要的。但这只能保证下限,最终还是要看公司的文化气质,是不是一个好的土壤,能长出好的花花草草和参天大树。

做品牌很玄妙,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跟做投资一样。科学的部分我们已经figure out,每个环节要提升10%,30%。但艺术的部分不可说,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好一季,坏一季,有很多感性的东西在。

我们要不断挖掘,一定要讲的话就是公司的文化氛围。比如我们发现公司急功近利时,产品就是没有灵气。

慢下来时,好像灵感变多了,这是一个大的规律。但要再去挖就很有意思了,就是一个玄学。

第二是门店,要打造出最可复制的门店模型。门店从大到小变了很多次,要确认下来,具有商业生命力。

我们今天的判断是100-150平大小比较适合,在商业中心的低楼层,比如一楼。大概1000-1500块的客单价,不同季节有所差异,肯定不是走快时尚。原来是1000-2000平,客单价可能500块钱,太低了。

浪潮新消费:很多新品牌最开始都会说,自己是比如xx界的星巴克,找一个对标。但bosie很少提到别的品牌,你有什么比较认可的品牌吗?

刘光耀:我非常喜欢学习,认可的品牌也挺多的。跨界国际品牌比如星巴克、耐克、优衣库、宜家。

第一精神内涵很强大,文化力量很强大;第二又贴近大众,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反而离我们太远了。

国内江南布衣、李宁、地素、安踏集团都做得非常好,太平鸟这几年做得也很不错,但每个人的气质和打法都不一样,比如安踏和李宁两个体育巨头也不一样,打法截然不同,品牌气质也截然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很难找到对标,如果找到了那可能有两种情况。

要么我们怎么做都做不过它,因为你是徒弟,人家是师傅。要么我们根本就没有人家那个基因,因为每个品牌成长环境太不一样,因素是很复杂的,所以不用太去管别人。

但每个品牌都有独门秘籍,可以学习,补一下短板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海外广告投放

海外广告投放

大数自营,全平台投放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内容 5583
粉丝 8
主页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头图

营销推广专区

借助各大平台带来新流量,增强品牌曝光

广告图

Google广告

谷歌一级代理

广告图

Facebook营销

FB核心代理

广告图

TikTok ADS

快速开通高质量账户,支持全球投放

广告图

Bing广告开户

直连Microsoft Ads官方渠道

标签图片 推特广告标签图片 Criteo标签图片 Yandex标签图片 VK广告标签图片 拼趣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总阅读4059.5k
粉丝8
内容5.6k
主页
关注
加入卖家交流群
  • 平台社群
  • 城市社群
  • 品类社群
  • 推广营销社群
  • 其他跨境社群
文章目录
浪潮新消费:第一点你讲到的人才,是指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能把人留住吗?
浪潮新消费:但人是非常动态不确定的,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强的信心,手上的这些人真的能把住?
浪潮新消费:第二点提到形成了成熟的业务体系,是找到了自己不太一样的道路,还是把行业原有、已被验证的逻辑内化成了自己的能力?
浪潮新消费: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业务逻辑里哪些环节是困难的?
浪潮新消费:有很长的路要走,是在每一个环节量变提升就可以了,还是发展到某个阶段需要质的提升?
浪潮新消费:刚才提到走过一些弯路,这些问题的种子是什么时候埋下的?
浪潮新消费:bosie创始人个性和公司气质有非常强烈的相关性。您怎么看待创始人IP对创业公司的价值,怎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浪潮新消费:你经常强调对员工的责任感,强调对投资人要有好的回报。这对bosie的成长有负面还是正面影响?
浪潮新消费:得失心没那么重,责任心又特别大,同时您之前说自己比较有野心。这三点之间会不会比较撕扯?
浪潮新消费:你曾经讲到对公司甚至唯一的价值就是融资,这句话是带有一定情绪还是真的这么觉得?
浪潮新消费:过去几年融资到的钱也的确发挥了很大价值,不然也没有办法活到现在。但如果现在重新做bosie,融资是不是唯一的路?做法会有什么不一样?
浪潮新消费:你的内部内容创业具体是怎样的实施路径,怎么为bosie创造价值?
浪潮新消费:ToC、ToB、ToVC,这三者之间需要的能力是不是有些gap?您是否真能做这件事情
浪潮新消费:卸任之后,你个人状态有什么变化吗?或者团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浪潮新消费:最后聊聊服装行业的问题,其实服装需要款式和设计,里面有一些创意性的部分,但又终究难以逃脱是一个流水线工艺化的产品。
作为品牌,这两者之间怎么磨合?
浪潮新消费:bosie的精神内涵是指无性别吗?会不会再往下深挖一点?过去几年bosie产品设计也发生了一些大的转型,最核心的是什么
浪潮新消费:短期内bosie还要解决什么问题?想成就什么样的事情?
浪潮新消费:很多新品牌最开始都会说,自己是比如xx界的星巴克,找一个对标。但bosie很少提到别的品牌,你有什么比较认可的品牌吗?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