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已死,社交当立。
好吧。真正的营销也许没死。
但如果今天的我们无法真正理解社交对我们整个商业社会和世界的改变,
我们的墓志铭就在眼前。在《The End of Marketing: Humanizing Your Brand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and AI》这本书中,作者为所有的营销者和创业者分享了5个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1.社交已是常态。
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处不社交的时代。
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都会花费将近3个小时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这几乎已经是我们整个人生长度的百分之二十。
换言之,我们早已成了社交媒体的奴隶。
为何社交让人如此上瘾?
因为那是一个人人都想达到的乌托邦:人均法拉利,个个白富美。
如果我们愿意,那是一个永远探索不完的美丽新世界。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
商业的核心是交换,而交换的根基建立在信赖上。
社交天生所带来的强信赖感,让你永远都无法低估社交在商业上的巨大能量。
当社交媒体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人们的消费习惯将不可避免的被彻底改变。
当社交搜索越来越多的取代了搜索引擎,当网红带货越来越优于明星代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营销社交化的时代。
今天,对于所有营销者和创业者来说,社交营销不能在是一个躺在你PPT里的策略,而是一个今天就必须开始行动的紧迫任务。
2.消费只因是”你”。
对我来说,社交营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伪命题。
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错了:营销只是结果,社交才是核心。
无论是在任何社交平台上,用户都是来享受好的内容和认识新朋友的。
没有人愿意参加一个打着交朋友的为幌子的派对而被不停地推销。
以品牌的角度而言,如果你真的想引爆社交圈,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巨大的商业上的成功,
品牌必须表现的像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
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喜怒哀乐,会因为坏天气而忧伤,也会因为新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而兴奋。
我们称之为品牌人格化。
消费者天生对推销和商业公司有着一种抵触情绪。
先和消费者交朋友,再通过社交媒体引爆传播,才是真正的社交营销。
记住,卖货自然没有错,但在社交平台上,产品,销售,永远应该是你最后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
3.与消费者聊聊天。
对于那些已经了解了品牌人格化在社交媒体的重要性的品牌来说,他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强调品牌参与度,却止于品牌参与度。
百万粉丝,十万加阅读的内容确实令人让人激动。
但事实上,对品牌而言,这并不能代表什么。
所有的营销者都会告诉你在社交媒体上内容参与度的重要性。
只有你的内容拥有更高的参与度,你的内容才能乘上算法的东风获得更高的曝光。
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正的跟任何人建立关系—对话,
你永远无法在社交媒体上创造出真正的社群和培养出对你品牌拥有热忱的粉丝。
和你的消费者聊聊天吧,时间花费在哪里,注意力就在哪里。
注意力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一旦变现,潜力不可限量。
4.网红VS品牌。
网红经济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仅以美国市场而言,整个产业的价值到2022年将接近于150亿美元。
为什么品牌们愿意花如此多钱在网红上?
很简单,因为网红确实可以带货。
网红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天然地能更好的与消费者建立起值得信赖的关系。
而网红在内容创作和社群运营上的优势,更是让他们的带货能力远超各个品牌的产品代言人。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网红开始转型成立自己的品牌。网红品牌化几乎是大势所趋。
品牌们应当认识到,
如果仍然固执地维持着那个高高在上又冷冰冰的品牌形象,在不久的将来,网红们会继续靠着社交媒体的东风迅速的蚕食品牌们的市场份额。
品牌的社交人格化,刻不容缓。
5.客户即媒体。
我们总是忘记,客户才是每个品牌最宝贵的财富。
不仅是因为拥有忠实的客户群体是每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基本,更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无处不社交的时代,每一个消费者个体更是影响一个个小群体的重要节点。
客户即媒体。
成交只是营销中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不能持续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价值、带去足够好的用户体验,此时,我们不仅将失去一位忠实的客户,更有可能打开品牌恶评的潘多拉魔盒。
声誉管理永远不只是PR的职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充分利用好客户的自传播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获客成本。
反之,则是为品牌在未来的某一天埋下了一颗雷。
最后,无论是你在创业公司还是世界500强,互联网和AI正在颠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而品牌人格化则是AI和算法永远无法取代的。
记住,
科学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的渺小。
人文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伟大。
文章转载至公众号:圣总聊出海;大数跨境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