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社区零售反思与创新
折扣牛创始人马昕彤的深度思考
疫情三年,线下零售受到深远影响,但业态探索从未停止。便利店、生鲜连锁等新模式不断涌现,真正成功者却寥寥无几[1]。
“90%实体零售品牌未做好主业就盲目创新交付模式,存在极大弊端。” 折扣牛创始人马昕彤表示,通过社区硬折扣超市模式实现快速发展[2]。
折扣牛在北京尝试临期折扣店后,转战郑州,现有70家门店均盈利,并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选址是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深入理解社区需求,折扣牛实现高效运营[1]。
放弃“新零售”,专注主业
折扣牛放弃了送货上门等复杂交付方式,专注于提升单店效率和员工稳定性。“社区店关键是长期让客户不失望,而不是单次惊喜。”马昕彤说[2]。
零售趋势红利
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依赖降低,追求性价比和品质。购物效率成为重要指标,小型连锁生鲜店更受欢迎。实用性与耐久性也成为选择标准[1]。
模式思考:千店一面的可行性
折扣牛选择了精简产品结构,通过自有品牌打造独特优势。这种模式具备强复制性,适合大规模扩张。“我们希望通过低价服务更多消费者,同时保证品质。” 马昕彤解释道[2]。
数字化运营之道
折扣牛利用乐檬系统和低代码平台,实现了高效的ERP管理。通过钉钉集成多个管理系统,降低了运营成本。"数字化是我们高效扩张的重要支撑。" 马昕彤总结[1]。
疫情下的社区零售反思与创新
折扣牛创始人马昕彤的深度思考
每个地级市都有赚钱的零售企业,市场环境并非唯一问题。关键在于减少废动作、做出差异化、拒绝伪规模[1]。
成功法则:减少废动作
专注于主业,避免盲目跟随趋势。折扣牛拒绝无谓的团店业务,专注于提升门店效率和员工稳定性[2]。
聚焦品类,做出差异化
明确自己的优势领域,找到别人无法跟随的道路。大卖场和电商各有其盈利方式,折扣牛通过自有品牌和独特产品结构实现差异化[1]。
尊重常识,拒绝伪规模
规模扩张不应以亏损为代价。折扣牛认为,公司不盈利时,规模越大亏得越多。保持理性,遵循商业逻辑至关重要[2]。
进销存:入门之道
马昕彤强调,了解“进销存”是零售业的基础。从进货品质管理到库存控制,每个环节都需精心规划和执行[1]。
核心消费人群定位
折扣牛的目标人群为社区居民,注重满足家庭需求,提升复购率的关键在于优化产品结构和管理商品规格与频次[2]。
对标与初心
找到对标企业是好事,但最终要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折扣牛坚持销售健康食品,保持与消费者共情的生活方式[1]。
结语
零售竞争的本质在于减少废动作、专注主业、做好基础工作,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初心。通过有效管理和创新,折扣牛实现了快速成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