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人为什么购买?”——理解购买真相,品牌营销才有依据

“人为什么购买?”——理解购买真相,品牌营销才有依据 浪潮新消费
2023-10-30
54
导读:对于做营销、树品牌,最终还是要回到“人为什么购买?”这个根本问题上面。

云南有个产品叫做鲜花饼,去过云南旅行的朋友应该都买过。鲜花饼著名品牌嘉华的广告语叫做“三朵玫瑰一个饼”,我个人觉得这是一句非常好的文案,卖点翔实而生动,数字精确具体。

但是问题来了,看完这句诉求,你会考虑下单鲜花饼吗?或者说这句话激发了你想要吃鲜花饼的意愿了吗?

 

我想大概率没有。

因为功能宣传只能强化人们的决策模式,却并不能激发人们消费的欲望。换句话说,只有当你已经决定要买鲜花饼时,这个卖点文案才起作用。

如果你没有产生购买意愿,这时不管宣传“整瓣玫瑰入馅、真材实料、新鲜现烤”还是“甄选好食材 有机双认证”,其实都没有用处,这就是功能宣传的局限。

但是很多专业营销人在工作中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做传播就必须提炼出一个产品卖点,告知消费者本品的功能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购买理由他们才会选择购买。这个误区,我把它叫做:认知教育陷阱。

这一误区再往前发展一步,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专有性偏执。

做品牌一定要找到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卖点,建立差异化优势,如果我的卖点别人也有,我的宣传口号别人也能用,那么它就没有销售力。

秉承这一观念,很多人做品牌的方法就是拼命在功能卖点里寻找差异化,并通过大量媒体进行宣传对消费者做认知教育,从而说服他们买单。

认知教育陷阱、专有性偏执,我把这两点叫做打造品牌的两大误区

这种做法一则是极易为差异化而差异化,虽然做到了差异,但是这个差异过于偏门、小众,并非消费者购买的依据,因而缺乏打动力;

二则功能宣传难以说服消费者购买,在不感兴趣、缺乏购买欲望的情况下强行向消费者灌输产品信息效果很差;
三则靠强力宣传产品卖点去洗脑消费者,非常烧钱。 

其实对于如何做营销、树品牌这件事来说,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人为什么购买?”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来,理解了购买的真相,品牌营销才有依据。

购买达成核心依赖三个因素:场景相关性、心智独特性、社会流行性。
场景相关性,是指品牌要和消费者的生活场景相关,当消费者置身这一场景下,能快速想到你的品牌,并理解品牌的价值。这样品牌就能和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关联,激发出购买品牌的兴趣和欲望。
人的需求总是在场景中产生,并受到场景的决定。像上面提到的鲜花饼,其功能宣传之所以失效,就是因为它并没有在消费者生活中占据一个场景
我们平时购买鲜花饼只有一个场景,那就是去云南旅游给亲朋好友带手信。而在日常休闲吃零食的场景中,消费者根本就想不到鲜花饼这玩意儿。
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因素,心智独特性。
心智独特性,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程度,以及在做购买决策时对品牌的回想,当消费者想要购物时,他能否第一时间想到你、第一个想到你。
如果他想半天都想不起来,或者先想到了好几个其他品牌,最后才想到你,那么他买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简单的来讲,这叫做“记得住,想得起”,这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指标。
第三个因素是社会流行性。
它是指品牌在社会群体之中是否拥有热度和话题性。人的购买行为往往并不是完全基于个人需求,而是受到他人和社会流行的影响。别人有什么、社会流行什么自己也就会想买什么,社会流行性可以决定购买。比如今年2月份的《孙子兵法》,因为电视剧《狂飙》的热映而一度卖断货;乌梅子酱是因为李荣浩的同名歌曲而火爆;
6月份梅西中国行,冲进场内的那个小球迷脚上穿了一双尤尼克斯羽毛球鞋,现场视频被上亿人观看,这双鞋也跟着上了天猫618热卖榜有一种社会现象叫做“心际现象”,即人们受到他人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跟风,专业一点的说法叫做模仿、与群体保持一致。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塔尔德讲了一句话“模仿即传播”。我认为这句话解释了广告、品牌传播到底如何对消费者起作用、如果带动销售的原理。品牌传播的终极要义就是引发消费者群起而模仿的行为。

在营销上我们还经常讲一个词叫做FOMO(Fear of Missing Out 错失恐惧症)。
 
我们害怕错过最新发生的新闻和流行,我们害怕不知道别人都已经知道的八卦和热点,我们害怕没有拥有别人都有的东西,因为这意味着落伍,意味着脱离群众。
所以当一个产品具备社会流行度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时,它就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购买的热情,比如前几年消费者为了一杯喜茶大排长队,再如近来华为门店前面排长队购买Mate60 pro,还有酱香咖啡的热销都是如此。
这就是社会化的价值,社会化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且还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心理学上还有一种现象叫做视网膜效应。它指的是一个偶然因素,由于我们的过多关注会变成一种普遍现象。
这个现象在商业上的价值是,如果某个品牌具备社会流行性,那么这个品牌的广告、各种营销动作,就会被更多地注意到。比如最近这段时间花西子的热度居高不下,因而花西子的每一次营销动作,从致歉信到“发疯式”公关、请体坛老将丘索维金娜拍摄东方妆容广告,每一波都引发了社会热议、并被大众放到显微镜下进行审视。如果品牌缺乏社会层面的关注,只是做纯粹的硬广投放、精准营销,只跟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做触达,那么其效果会很差。品牌只有在社会文化氛围的包裹下,才能真正突破平台壁垒和信息大爆炸的迷雾。品牌必须致力于进行社会化,在社会层面制造话题、热点、热议,社会化可以放大广告投放的效果,反哺流量,反哺销量。其实绝大多数品牌在营销端的大问题,并不是产品不好,也不是消费者不知道你的产品有多好,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可以买你。消费者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对你没有需求。因而品牌知名度这项指标应该是由品牌自身的显著性,和品牌在社会层面的流行度所共同组成。社会流行度,能让更多消费者意识到品牌的存在,并且成功激发需求。再如品牌美誉度,过去我们更多是站在个体的层面去看待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联想、态度,但是个体的喜好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
一次成功的话题、事件可以极大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口碑,一次危机也可以将品牌形象打入谷底。比如上个月,洁柔在直播间输错了产品价格,按照该价格发货的话公司要亏损上千万。有顾客主动取消了这个“10元6箱”的商品订单,为此洁柔专门写了一封信感谢这位顾客,并且奉上了包含众多福利和权益的大礼包。

随后#洁柔写信感谢取消10元6箱订单顾客#这个话题开始在微博上发酵,并成为热门话题。
它帮助洁柔刷了一大波好感,对品牌的提升效果堪比投放一整年的形象广告,足以弥补输错产品价格带来的亏损。
今天时代快速发展、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新世代消费者一波波崛起,各种亚文化纷纷涌现,很多过去知名的、畅销多年的经典品牌出现老化问题,年轻化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一课题,你会发现很多品牌之所以老化,不是因为产品和技术过时,而是品牌社会化不足,人们不再关注并谈论它,品牌从社会流行中消失,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变得落伍、过时,与当代脱节,进而被消费者抛弃。
今年1月初,老牌国货天府可乐因为一则破产传闻冲上热搜,当时其董事长在直播间澄清破产传闻并亲自带货,引来百万网友围观支持,当天淘宝销量激增30倍。
(图片来源:食业头条)
从销量的角度来讲,消费者之所以购买,主要就是受到了微博热搜的驱动和社会热议铺垫的流行氛围。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看,过去消费者不买其实和产品力无关,而是因为天府可乐早已丧失了心智显著性和社会流行性。
从消费者记忆中消失,品牌因而老化,连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统统都没有了。
品牌建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影响目标消费者,而是要在社会层面形成流行性和公共影响力。
要知道,品牌不在货架上,也不只在消费者心中,还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品牌建设必须致力于从社会文化中突围人是社会性动物,一个人的认知、需求产生和购买行为总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
没有社会文化氛围铺垫和热点事件的推动,一个品牌光靠宣传产品功能、教育消费者很难引发群体的竞相购买,也很难建立好的品牌形象、品牌认知。

社会化,是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

虽然社会化营销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但是品牌社会化并不只是开通一个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然后发布一些内容;而是帮助品牌构建好的公共语境,确保品牌在社会公共环境下被人们正向而积极地关注和讨论。

简而言之,社会化的目标就是建立品牌“话语权”。

文章来源:【浪潮新消费】公众号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海外广告投放

海外广告投放

大数自营,全平台投放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内容 5583
粉丝 8
主页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头图

营销推广专区

借助各大平台带来新流量,增强品牌曝光

广告图

Google广告

谷歌一级代理

广告图

Facebook营销

FB核心代理

广告图

TikTok ADS

快速开通高质量账户,支持全球投放

广告图

Bing广告开户

直连Microsoft Ads官方渠道

标签图片 推特广告标签图片 Criteo标签图片 Yandex标签图片 VK广告标签图片 拼趣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总阅读4056.2k
粉丝8
内容5.6k
主页
关注
加入卖家交流群
  • 平台社群
  • 城市社群
  • 品类社群
  • 推广营销社群
  • 其他跨境社群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