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微信中打开

如何用好情绪价值成为品牌增长优势?

如何用好情绪价值成为品牌增长优势? 浪潮新消费
2024-11-08
70
导读:品牌情绪融入社会情绪,营销语言融入时代脉络,品牌才会被更多人看见。

如果说这两年业界最流行的一个词,那无疑是情绪价值。
不管是品牌方、代理公司,还是行业媒体、自媒体都在鼓吹情绪的重要性,而且消费者也真的吃这一套。
今天内卷、焦虑弥漫了整个社会,人们普遍处在一个低能量生活的状态,他人或品牌方能给自己带给愉悦、舒适和稳定的情绪,自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情绪价值?如何利用好这种价值赋能品牌营销与传播呢?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其实长期以来,注重用户情绪和体验、开展情感营销,都是品牌界、广告业的主流理论、主流思想。只不过过去我们用的名词不是“提供情绪价值”,而是“情感驱动”。
可口可乐有两句名言曾经广为流传,一句是其前全球营销副总裁拉米拉斯说的:“人类的大多数行动,都是由情感驱动。”另一句是可口可乐前欧洲总裁J·W·乔戈斯说的:“你不会发现一个成功的全球名牌,它不表达或不包括一种基本的人类感情。”
这两句话蕴含了情绪/情感为何重要的理论基础。
首先,是消费者行为的非理性,人们主要基于直觉、印象、情感进行决策,而不是基于逻辑、理想和计算推理,人的每一个决定都主要由大脑中的情感中心控制,所以对于影响用户购买来说诉诸情绪/情感非常重要。
其次,由于产品同质化的加剧,企业在打造品牌时必须通过注入情感、塑造品牌形象和个性来创造差异,为品牌赋予情感价值(又被叫做感性价值、体验价值)。
而且,情感价值能够显著提升品牌溢价,所以对于打造品牌来说,诉诸情绪/情感也非常重要。
事实上,情感价值是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由三个层次组成,功能价值(又叫物理价值)、情感价值、象征价值(又叫社会价值)。
但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人们在开发产品、打造品牌时,更喜欢谈论痛点、刚需、高频、极致功能和性价比,情感一度被认为是过时、无用的情怀,甚至被视为智商税,情感营销也被业内人士丢在了一边。
但这两年,当业界又开始大谈特谈情绪价值之际,这其实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一种轮回、一种复古。
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事实上从未远离。
但是在营销这个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领域,语言腐败的现象总是特别严重。每当一个名词、概念流行起来,那么它就会迅速被滥用。如今人们所鼓吹的“情绪价值”,事实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心理学领域对于情绪/情感的标准定义。
心理学的情绪,更多是指人的一种本能,是我们受到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
情绪是通过基因植入我们神经系统的,比如我们看到美女帅哥时会高兴,看到萌萌的婴儿时感到可爱和亲切,看到蛇会本能地恐惧,喝到可乐、吃到美食时会感到快乐,看到肮脏的东西会产生厌恶之情,情绪是本能。
而情感则受到意识思维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植入我们的神经系统,主要指人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爱一个人,恨一个人,对自己感到自信和骄傲,对他人感到羡慕或嫉妒,所有这些情感都指向了人际关系,并且受到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高级社会认知情绪。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就像天气和气候,天气一天三变,气候则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对比这个定义,再来看我们今天所鼓吹的情绪价值,比如渴望旅行,回归大自然和田园,享受松弛自在;比如血脉觉醒爱上新中式时尚;比如遇事不决先问玄学等等。
这其实并不是个人情绪和情感,更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情绪”,是一种社会集体文化心理,也就是品牌核心价值中的象征价值。
社会情绪重要吗?当然,甚至可以说在所有情绪之中,远比个人情绪和情感重要。我说个观点,只有撬动社会情绪的营销,才能真正引发消费者集体共鸣,形成社会热度和话题,成为现象级的刷屏案例。
举个例子,今年上半年的现象级汽车案例“长城炮”,一个博主喊了一嗓子“长城~炮!”引发全网刷屏和模仿,长城汽车及时的跟进和参与带来了公司市值170亿的增长。

再如2023年年度营销案例之一,比亚迪《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今年比亚迪又如法炮制,打造了一个《中国品牌有多难就有多敢》的广告视频,致敬出海路上坚持奋斗的中国品牌,再次引发极强共鸣和热议。
这就是社会情绪的威力,它可以为品牌瞬间带来数亿人的关注和追捧,并帮助品牌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当然,如果一个品牌的传播内容违悖了社会主流情绪,其后果也极其严重,像最近两三年多数企业品牌的翻车案例都是如此,这里也就不再赘述。 

既然社会情绪如此重要,那么企业该如何去捕捉这种情绪价值,利用好社会情绪呢?

要想理解、研读当今时代的各种社会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观察、分析每天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看看热搜上都有什么。
热搜,汇聚了各大领域的社会新闻,是大众不同观点碰撞的擂台,是公共表达的风向标,同时也是议程设置的操盘手,流量思维的具象呈现。可以说,热搜就是时代情绪的直接映射。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就是社会情绪的最小单位。
再来看个例子,前段时间拿下无数热搜话题的《黑神话:悟空》。大家可以从这些热搜中去分析一下,到底哪些社会情绪助推了《黑神话》的现象级火爆——
比如是国产第一款3A游戏引发的集体荣誉感和骄傲?是《西游记》作为传统四大名著,这一经典IP自带流量又有民族情怀?还是游戏开发方主创团队的励志故事?连续数年8月20日发布预告片的粉丝积累和长期主义?
我在自己的公号和各个读者群中也曾数次说过自己的做法,那就是,每年年初我都会在手机备忘录里新建一个文档,用来记录这一年里那些商业相关、反映社会心理的社会热点,并盘点、对比分析相应的热点营销事件和商业现象。
通过对社会热点热搜的持续追踪去研判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捕捉细微社会情绪,从而从中寻找营销的切入方向和内容话题,我把这项工作视为一个广告人、营销从业者的基本功,也是今日营销的起手式。
做营销,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相比的差异化,更应关心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社会情绪、流行文化和价值观念。
做营销,要Think different,更要Think big。没有对社会文化的深刻洞见,就没有对品牌内容和传播的有效运营。
毕竟文化才是一切行为现象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对消费者的需求洞察是商业的底层逻辑,对文化的深入洞见是商业的上层建筑。
今年新浪新闻打造了一档IP节目《热浪之外》,关注并纪录那些被热搜塑造,以及塑造热搜的时代影响力人物,说白了就是去访谈并记录那些总是上热搜的人。
节目主持人鲁豫会用热点访谈的方式跟嘉宾对话,让这些热搜人物直面网友热评,予以真实、勇敢的回应。
同时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档传统的坐式采访与对话栏目,它还通过真人秀的方式去深入嘉宾日常生活,用半天、一天的时间深入日常,真实呈现嘉宾的个性、价值观念、生活状态、兴趣爱好等,形式更丰富,互动感更强,节奏也更加直接轻快。
这档节目目前在往期内容中,已访谈过范志毅、周鸿祎、刘欢、何猷君、戚薇、陈梦等,嘉宾阵容涵盖了足球、歌手、电竞、演艺、体育、AI技术与汽车等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可以说,这个阵容基本代表了过去一年来主要的网络热搜话题,可以一窥社会文化变迁。我已经挑我特别感兴趣的范志毅、陈梦、周鸿祎看了几期节目。
对于观众来说,这个节目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节目嘉宾背后的故事,他们的情感和个性,他们对于舆论的真实态度。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故事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故事,这个节目和这些热搜人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观察的新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舆论场,理解社会情绪。

所以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档节目,当然也推荐品牌方试试和节目方的合作。对于品牌营销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借势热点和成为热点,把自己融入社会化,让每一次营销动作既见深度,也见热度。

今天这个时代,在营销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过去品牌传播扩散全靠品牌方自己使劲,自己精心制作广告创意,自己掏巨额广告费去投放,通过强有力的广告洗脑、媒体轰炸,Push给消费者,推动品牌曝光和知名度提升,从而被人们注意到并记住。 
但现在,品牌要想出圈,首先要设计好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经由社交媒体的热搜引爆,再进入社群圈层中进行讨论与共创,从而卷入更多人参与,最终成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引发集体共鸣和扩散。
而要提到这个社交媒体和舆论场,就不能不提微博和新浪。特别是新浪新闻,可以说是守住了热点和内容的两大优势。整个2023年,新浪新闻的微博账号矩阵达到了160+,全年热点话题数高达3200+,活跃生态流量超过7亿。
同时,全年还推出了30+档IP节目,内容形式上包括了视频、图文、动画、直播、线下活动等,非常丰富和多元;内容类型上则包括了人物访谈、创意TVC、数据报告、栏目定制等,其内容影响力和热搜运营力极强。
内容和热点,又是今天营销的关键。今天的品牌营销已经进入内容为中心的时代,而好内容的标准就是能够带入社会文化,共鸣社会情绪,从中创造能被大众讨论的话题,和群起而模仿的复制因子。
品牌借助这一优质内容,可以营造话题热度,融入社会流行氛围。这种热度和氛围对于品牌力提升极为重要,品牌可以借此塑造显著性和社会流行度,提高美誉度,丰富品牌联想,放大品牌意义。
不信的话,大家去看小米、华为、比亚迪等品牌的经营,这些品牌可以说是当下最具代表性、也最成功的中国品牌,它们的成功就是社会化的成功。
另一方面,社会热点氛围对于销售也特别重要。当然,这个观点有点反直觉,因为通常我们会觉得热点热搜,只是激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帮品牌停留在人们的眼中和口头上,但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掏钱包。
但实际上,不管是基于营销逻辑的漏斗模型(扩大人群开口),心理逻辑上的框架效应、视网膜效应(改变观念和态度),还是基于社会逻辑上的模仿律(形成流行和群体效仿),热搜都能带来热销。 
今年十一假期,山西旅游空前火爆。小西天景区所在的山西临汾隰县,整个县城不过9万居民,但十一假期6天接待的游客就达到了9万人。#人口9万人小县城单日游客过万#成为假期高热话题。
为什么小西天这么火?带来这么多消费者?那是因为《黑神话:悟空》取景地带来的热搜话题。
今年8月份《黑神话》发布时,小西天及一众取景地就引来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热点,制造了#黑神话悟空取景地门票销量暴涨3倍#、#黑神话取景地将把游戏融入景区讲解# 等一系列热搜,这个热搜带来的热销体质,一直延续到了十一。
按照商业上的观点,《黑神话》就是一个大IP,大IP背后,是对社会情绪的集中呈现,而且大IP中还能拆解出众多的、碎片化的热点和话题,从而牢牢抓住公众注意力。
就像去年的大IP,如瑞幸跨界茅台推出的酱香拿铁,如手游《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如科目三舞蹈,如哈尔滨南方小土豆和北方小冻梨,也是集中体现了社会情绪,最终创造了一系列热点。
优质IP,可以说是对社会情绪和热点的集中捕捞。
所以今天品牌营销一定要打造IP,借用好IP,比如新浪新闻给比亚迪打造的《微博公开课》,不仅见证了比亚迪的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布局,让人们看到中国制造技术出海、品牌出海与世界共享的故事,也将品牌融入了时代脉络,将时代脉络转化成了营销语言。

再如新浪新闻为兰蔻打造的#FAN肆热爱#中国篮球之队球迷见面日活动,将女篮姑娘的青春热血、英姿飒爽与兰蔻品牌形象、价值结合在一起。

还有借助《庆余年2》的热点,为中国联通打造的《田大人的“智”家秘籍》,将科技融入人文,前沿科技与古偶历史跨界融合,科技融入人文娱乐之中,简直是帮助新浪新闻这一媒体平台成了一家创意热店。
前面提到去年底大红大紫的哈尔滨,在“尔滨”火热出圈的背景下,新浪新闻为敷尔佳打造的借势营销,巧用热点强势入局,#尔滨和尔佳到底是什么关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得到热搜和优质内容加持的新浪新闻,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抓住了商业想象力的翅膀。
今年,新浪新闻还打造了更多原生内容栏目,比如《蜂鸟》《前主编》《头号青年》《图数室》《在场》等,这些内容是IP节目,更是对社会热搜的集中捕捉,对社会情绪的集中打捞。
在今天这个时代,做营销一定要带上情绪价值,而我们对这个情绪的理解则主要是社会情绪,在社会热点和热搜中洞察、捕捉社会情绪,在优质IP内容中封装、借势社会情绪。
当品牌情绪融入社会情绪之中,当营销语言融入时代脉络,那么品牌就会被更多人看见,品牌价值被更多人感知和认同,品牌营销行为被更多人共鸣和参与。
文章来源:【浪潮新消费】公众号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内容 5583
粉丝 8
主页
关注
加入大数社群!和众多大卖交流
扫描右侧 二维码,添加微信后可免费领取跨境资料包
头图

营销推广专区

借助各大平台带来新流量,增强品牌曝光

广告图

Google广告

谷歌一级代理

广告图

Facebook营销

FB核心代理

广告图

TikTok ADS

快速开通高质量账户,支持全球投放

广告图

Bing广告开户

直连Microsoft Ads官方渠道

标签图片 推特广告标签图片 Criteo标签图片 Yandex标签图片 VK广告标签图片 拼趣
浪潮新消费 关注浪潮新消费,深度思考产业未来。
总阅读4055.1k
粉丝8
内容5.6k
主页
关注
加入卖家交流群
  • 平台社群
  • 城市社群
  • 品类社群
  • 推广营销社群
  • 其他跨境社群
企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