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和庆祝范围最广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处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在德国,有一座自称“巴伐利亚的中国”的小镇,人口不过6000多,每年的中国农历春节都会举行中国狂欢节,上演着里比中国春节还要热闹的场面。
图源:网络
这个小镇就是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介于纽伦堡和慕尼黑之间的迪特福特。
一、迪特福特与中国的历史渊源追溯
迪特福特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是德国最古老的小镇之一,地理位置幽静,依山傍水,欧式田园风光很迷人,建筑是典型的中部巴伐利亚风格,以木结构为主,屋顶坡度较大,形状典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图源:网络
传言在几百年前,中国和迪特福特人就已经有了贸易的往来。迪特福特地处中国丝绸之路上,中国的商队经过,便会和迪特福特人进行商品贸易和交换。他们用手工艺品和白银换来了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中国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迪特福特人彻底沦陷于中国的魅力;另一种说法则是是迪特福特人为避税而躲在城内,导致司库向主教报告:“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内。”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却是真实的。
二、迪特福特中国狂欢节的民俗风情
1928年,迪特福特举办了第一次中国特色的狂欢节。从此,象征中国色彩和元素在小镇里愈来愈多。狂欢节的起源有着浓厚的中国风情,虽然并非由中国人主导,但它已经成为当地自发的文化传统,延续了近百年。
在中国狂欢节期间,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元素。这座特别的中国城,不是“唐人街”,也没有华裔,主角而是一群蓝眼睛,高鼻梁,黄头发地地道道的日耳曼人。主街两侧的房屋上,悬挂着“祝你生活愉快”“华人你好吗”等汉语招牌,街道上方则拉起了彩旗和红灯笼;市政厅前不但搭起巨大的中式戏台,平时经营德国风味的面包店和肉店,也都把招牌换成了“中国面包店”“中国肉店”,并张贴着“福”“禄”“寿”等吉祥用语,游客在摊位前排起长龙,津津有味地吃着“中国甜甜圈”……
图源:网络
镇上的居民会穿上中国传统服饰,如龙袍、马褂、草帽,并涂抹京剧脸谱,扮演清朝皇帝、太监、御林军、宫女和武士等角色,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不仅请财神、放鞭炮、舞龙舞狮,就连穿唐装扮黄帝和妃子都没有落下,只要和中国年味有关的事情,都在此处上发生~
图源:网络
三、迪特福特对中国的真实热爱
虽然迪特福特城市不大,但中国博物馆、中医诊所、中国文化展览、中国太极和气功课程、中德文化交流项目、中国旅游介绍,关于中国的文化,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关内容还被放在官网,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特色。更奇妙的是,小镇的官方语言直接设定为“中文”,担心语言不过关,迪特福特的大学与许多中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两国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
图源:网络
此外,迪特福特还设有孔子学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迪特福特的博物馆和画廊还经常举办中德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让当地居民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
图源:网络
迪特福特还在小镇广场上竖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小镇距北京天安门7698千米”。显而易见,迪特福特为中德两国人民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的平台,为两国友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迪特福特小镇的中国狂欢节,不同的肤色、语言和背景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融汇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播打破国界束缚的魅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影响力,是一个关于文化交融和尊重的美好例证。这座小镇举办的节日庆典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与团结的缩影,鼓励我们跨越国别种族的界限,一起创造更加多元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