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万字长文:供应链产品经理必学的30个业务名词(上篇)

PM维他命
2024-12-30
16
shoptop 【建站扶持计划】

免订阅费,免费SEO与代建站,16大主流媒体免费开户

   立即查看>>

大数跨境
导读:干货贼多,这必须要加入收藏夹了……

写作初衷

在供应链领域中,涉及到的业务场景、业务系统、业务名词等非常之多,而且这里面有一些知识是基础知识,基础概念,有一些是属于特殊名词,特殊概念,只会在特殊场景下用得上。但是作为初学者,往往没有无法准确地辨别这些信息,而是会囫囵吞枣的一股脑学习和吸收,但是最后的效果却不太好。

虽然市面上对供应链的名词和概念相关的介绍文章也很多,但是这些内容往往不成体系,没有结构,而且有一些还是互相抄袭、搬运,很多地方会有自相矛盾。同时,如果只是生硬地对名词做出解释和科普,显然这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初学者掌握和理解这些明细、概念背后的含义。

我认为理想的科普方式,应该是先对基础概念做出解释和阐述,同时再加上一些实际的案例和故事加深理解,最后可以再补充一些深入性的文章或者其他资料,当后续需要深入研究的时候再持续深挖。

所以我决定在知识星球的专属知识库里来搭建这样一个小专栏,每一篇的内容大概就几百字左右,用尽量简短的语言,然后加上一些生活或者实际工作当中的案例,给大家讲解清楚这些名词和概念的表面意思以及实际的应用等。

这个小专栏追求的是一个短平快的效果,所以我把它定义为“一个小手册”,“一本精华笔记”,可以通过翻看查阅它,达到一个信息速查的效果。现在这个专栏基本上已经更新完成了一大半,所以我决定把里面的一些内容抽出来,组合成几篇长文,让大家一次性看个爽,看个够。

供应链领域的学习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们可以选择“先广后深”,也可以选择“先深后广”,无论是哪种选择,我都希望大家可以养成持续性学习的好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写万字,下笔有神。

1.SKU和SPU

名词解释

SKU(Stock Keeping Unit):SKU是库存量单位,是库存进出计量的基本单元,现在被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同一种产品对应同一个SKU号。对一种商品而言,当其品牌、型号、配置、包装容量、单位、保质期、用途、价格、产地等属性中任一属性与其他商品存在不同时,它的SKU号也有所不同。简单来说,SKU可以视为商品的一个具体型号或款式,每个SKU都有独特的销售属性,是价格与库存的实际载体。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SPU是标准化产品单元,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是一组可复用、易检索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该集合描述了一个产品的特性。通俗点讲,属性值、特性相同的商品就可以称为一个SPU。SPU是商品聚合概念,包含若干款商品,是对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商品做的抽象。

案例说明

例如在电商平台搜索“iPhone 15”,它就是一个SPU,它集合了多个具体的产品(SKU),例如说“iPhone 15 128G 粉色 公开版”,“iPhone 15 128G 黄色 公开版”,“iPhone 15 256G 粉色 A+会员版”……

京东搜索“iPhone15”后的详情
SPU和SKU的关系

市面上有很多文章和内容都对SPU进行了总结和概述,但是我发现有几个比较隐性的点,大家似乎没提到,这里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认知。

  1. SPU这个概念,可能不是全球通用,它大概率是“中国特供版”,也就是基于国内电商的业务场景下,而衍生的一个名词。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当用Google去搜索“SPU”的关键词的时候,会发现几乎看不到什么的纯英文版的内容,反而很多都是中文版的内容。

  2. 在国外的电商系统中,如果是要维护多规格、多种属性的商品,那么它们会用“Variation Product(变体商品)”这个名词更多一些。例如说,亚马逊、Shopify、Woocommerce、Tiktok Shop等都是用这个名词来表达SPU的意思。

  1. SPU这个概念,更适用于电商业务场景下,而不适用于新零售或者仓储场景。当用户在电商前台购物的时候,SPU将多个具有相似属性、特性的产品聚合成“一款产品”,然后展示给用户去浏览访问。但是用户最后实际购买的是SKU(具体某一个产品),所以在后续的订单履约的时候,只需要关注SKU即可。所以如果是负责履约、仓储、库存管理等方向的产品经理,要注意不要被SPU给带偏了,觉得别人做了SPU,自己也一定要做。

需要注意,在日常的业务中,我们可以将“SKU”等同于“商品编码”,但是千万不要认为“SKU”也等同于“产品条码”。编码和条码虽然听起来很相像,但是实际上有本质的区别,具体的细节之处,可以查看第2点。

2. 商品编码和商品条码

名词解释

商品编码:“编码”是一个比较有歧义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这里我们聊到的“编码”,是名词,是指在供应链系统中常常看到的“商品编码”,“海关编码”,“客户编码”,“仓库编码”等。当然,在一些系统里也称之为“代码”,“编号”……

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演进经验,以及大家普遍对数字、字母等简短的代码更容易记忆和检索。于是现在的供应链系统基本上在维护SKU(商品编码)的时候都会限制“只能维护字母、数字和部分特殊字符”,避免用户维护了一些奇奇怪怪的SKU。

于是乎,大家也开始用“SKU编码”,“SKU代码”,“SKU编号”等词语来描述SKU所代表的字符内容。

商品条码:条形码或称条码(英语: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条码/条形码是指一组图形符号,可以将相关的信息写入到条码中,然后通过扫描之后解码接收原始的信息,扫描需要对应的设备,例如说扫码枪、PDA、手机相机等都可以识别并解码条形码的内容。

例如上图中第一个图,拿出手机扫描之后就会展示“97703117847001”,而第二个图,拿手机扫描之后会展示“619012341567892”。

一般来说条形码写入的信息就是下方展示的信息,所以扫描之后的内容也和条码下方的内容展示是一样的。同时要注意,“条码/条形码”指的就是这组图形符号,并不包含下方的文字,并不是所有的条码下面都一定会有文本。只不过是“上面条码下面文字”这种方式更具有可读性,也可以解决一些因为条码损坏而无法识别的问题,所以变成了广泛流传的一种“默认规则”。

所以,在创建商品基础信息的时候,需要录入产品的条码,意思就是这个值未来会用打印成条码使用,所以这个条码也需要限制录入的字符类型,一般也是“只能维护字母、数字和部分特殊字符”,因为其他符号可能也会面临无法转化为成条码的问题。

案例讲解

SKU不要求一定是可扫描的,所以SKU≠条码,在做一些查询或者数据传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时候传递SKU,什么时候传递条码,要支持SKU查询,也要支持商品条码查询.

商品上可扫描的条码最好只有一个,WMS作业的时候可以展示2个关键信息,一个是商品名称,一个是可扫描条码(默认是产品条码),在实物上最容易看到的是条码,可以通过条码再结合商品名称或者图片确认一下产品是否正确。

系统中的数据传递一般是用SKU或者SKU ID,不过也可以使用“客户代码+产品条码”这种,也可以定位到一个确定的商品,需要使用“客户代码”是因为不同客户的产品条码可能会重复,不同客户的SKU也可能会重复。

菜鸟大宝仓库的通知单

OMS中遇到重复的SKU时,可以内部自己生成一个SKU ID,不需要让客户重新贴标。如果客户需要重新贴标,最好是贴SKU ID,这样扫描之后就可以直接确认是哪个客户的哪款产品,如果贴的标签是SKU或者产品条码,可能会因为不同客户直接会有重复,所以还需要使用“客户代码+产品条码”的这种解决方式。

展示SKU ID

但凡涉及到要可能会讲“XX编码”打印成条码,便于作业的时候扫描的场景,都要考虑到编码的字符约束和长度约束,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有奇怪的字符,不要太长的编码。

例如:

  1. OMS需要生成箱唛,然后打印箱唛;
  2. WMS需要生成库区编码,库位编码,容器编码,包材编码等;

无论是商品编码,还是商品条码,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商品标识码”,意思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用来指代某个具体的商品。

如果商品编码和条码大家都可以随意创造,那么当市面上流通的商品多了之后肯定就会出现编码或者条码相同,但是商品却是截然不同的场景。所以,需要有一个全球认可的组织来牵头,制定相关的编码生成规则,用于为全球的商品、物品进行编码、定义,这个组织称之为GS1(国际物品编码组织)。

GS1是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lobal Standards One)的简称,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的组织,致力于开发和维护一套应用于全球商贸领域的标准和商业语言,通常称为“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系统为供应链中的不同层级的贸易项目、产品与服务、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单据及其他特殊领域提供全球唯一的编码标识,同时为行业间信息交互和流程整合提供技术标准和信息共享技术支撑。

3. GS1和GTIN(全球贸易项目代码)

名词解释

GS1:GS1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的组织,负责开发和维护一套应用于全球商贸领域的标准和商业语言,这些标准和语言统称为GS1系统。GS1系统为供应链中的不同层级的贸易项目、产品与服务、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单据及其他特殊领域提供全球唯一的编码标识 。

GTIN:GTIN是全球贸易项目代码(The Global Trade Item Number),是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体系中的一个术语,用于标识单个产品或服务。GTIN有多种不同的编码结构,包括GTIN-12、GTIN-13和GTIN-8等,每种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

GS1和GTIN的关系非常紧密,GS1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而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是GS1系统中用于标识单个贸易项目的一种编码数据结构,具有全球唯一性。

案例讲解

假设一个全球性的饮料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汽水产品。该公司使用GS1系统为其产品分配了一个GTIN-13的编码,假设编码为“6921168596461”。这个编码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可以用于产品的采购、库存管理、销售分析等多个环节。当这个汽水产品进入不同国家的市场时,由于GTIN是全球统一的标识,各国的零售商和分销商都能够通过这个编码快速识别并处理该产品,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准确性。

GTIN 的长度因商品类型和售卖地点而异。您可能会看到以下几种不同的 GTIN:

  • UPC(适用于北美,也称为 GTIN-12):12 位数字(8 位数的 UPC-E 代码应转换为 12 位数的 UPC-A 代码)
  • EAN(适用于欧洲,中国,也称为 GTIN-13):13 位数字
  • JAN(适用于日本,也称为 GTIN-13):8 或 13 位数字
  • ISBN(适用于图书):13 位数字(ISBN-10 值应转换为 ISBN-13)
  • ITF-14(适用于多件组合装,也称为 GTIN-14):14 位数字

如果你在国内研发生产了一个新的产品,需要发布到市场上去销售,流通。那么你需要先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上去注册你的商品,这个商品信息的注册信息最后也会提交到GS1组织中。如果你手上有一个现成的商品,你想通过条码去查询一下这家公司的信息或者这个商品的一些信息,那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查询。

4. SN(Serial Number-序列号)管理

名词解释

SN(Serial Number):序列号,又称为SN,是一个产品的唯一标识符。它通常用于追踪和管理单个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序列号可以用于防伪、质量追溯、维修服务、库存管理等多种场景。

案例讲解

以电子产品为例,假设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生产了一批智能手机。每部手机在生产过程中都会被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这个序列号会跟随手机的整个生命周期。

当手机售出后,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制造商可以通过序列号追溯到这部手机的生产批次、使用的原材料、生产日期等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此外,序列号还可以用于防止产品串货和伪造,保护消费者权益。

一般来说,仓库记录唯一码主要是用于售后服务跟踪,防止以次充好,欺诈售后。

例如从淘宝买了一个有问题的14天机,然后从京东买一个新机器,再将有问题的14天机器退回京东,要求退款。如果京东没有办法证明此手机是从京东仓库发出的,那么可能说不清到底是发的机器有问题,还是用户在欺诈商家。

需要唯一码管理的产品,一般产品本身会带有出厂时预设好的SN码(Serial No.),但是因为有些产品的包装盒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仓库实际作业的场景,导致背面有多个条码,很容易扫描错误。例如下图中的魅族的手机包装盒背面,有5个可扫描的条码,除了右侧的EAN码(69码)比较容易扫描之外,剩下的4个码,排列在一起,很容易扫描错误。

如果唯一码的扫描策略没有开启校验格式和长度,那么扫描错了系统也不会报错,可能扫描的码并不是唯一的,后续再想要追查数据就比较难了。

所以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同时也防止仓库作业的时候出错,一般会开启对唯一码的格式校验的策略,而格式校验规则取决于客户的唯一码格式。有些客户是用IMEI,有些客户是自己自定义的SN,还有一些可能是奇奇怪怪的码。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下图的这种校验策略的配置。优势是可以精确化配置到单独的SKU,支持多种场景;劣势就是配置比较繁琐,得要逐个商品都提前维护好相应的策略,后续的作业才能顺畅。

唯一码策略配置

5. 多单位和多条码

名词解释

多单位(Multiple Units):在供应链管理中,多单位设计指的是一个商品可以有多个计量单位的能力,例如,一箱饮料包含24瓶饮料,这里的“箱”和“瓶”就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启用多单位管理后,可以更灵活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简化库存管理。

多条码(Multiple Barcodes):多条码是指一个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条码,这些条码可能因为包装、促销活动或销售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同一款商品由于条码的变更、存储运输的要求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条码。

案例讲解

以饮料销售为例,假设一个饮料生产商生产了一款新的汽水。这款汽水可以按瓶销售,也可以按箱销售。在多单位管理下,无论是瓶装还是箱装,它们都是用一个SKU,但会有不同的单位标识,比如“瓶”和“箱”。

在实际销售中,一瓶汽水和一箱汽水(假设包含24瓶)会有不同的售价。在库存管理中,系统需要能够追踪到具体的销售单位,例如,当卖出一箱汽水时,系统会减少24瓶的库存,而不是仅仅减少一箱。

在多条码管理中,这款汽水的单瓶装和箱装可能会有不同的条码。在超市收银时,扫描枪扫描的是瓶装汽水的条码,系统就会识别出这是单瓶销售,并按单瓶的价格结算;如果扫描的是箱装汽水的条码,则系统会按箱装的价格进行结算。

因为“多单位”的管理是围绕商品进行的,所以在创建商品的时候就要配置好“多单位”的一些配置项。

一般在创建商品的时候,都会先让用户选择一个基本单位,然后再让用户选择“是否启用多单位”的管理。如果选择了启用,那么就会在下方给出“多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相关的基础信息。

有赞-创建商品
金蝶-创建商品

当启用了多单位管理之后,需要针对不同的单位维护一些关联的属性,比较常见的就是:单位换算关系,条码信息和价格信息。

单位换算关系,是指先确定一个基础单位,然后再新增多个辅助单位,辅助单位 = N个基础单位。例如说“矿泉水”的基础单位是“瓶”,然后辅助单位1是“箱”,那么就要维护“1箱 = 24瓶”;如果辅助单位2是“打”,那么就要维护“1打 = 12瓶”。

条码信息,是指不同的单位会有不同的条码,这样扫描了一个条码之后,可以知道具体是什么单位,这样就可以带出该单位对应的信息。例如说在收银的时候,如果扫描了“瓶”的条码,那么就会带出1瓶水的价格;如果扫描了“箱”的条码,那么就会带出1箱水的价格。

价格信息,是指不同的单位会有对应的价格,这个价格包含采购价格,销售价格,批发价格,参考成本等。例如说一瓶水的销售价格和一箱水的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

七色米-零售收银
有赞-零售收银

在“七色米”的零售收银场景中,可以通过扫描不同的条码来识别同一个SKU的不同单位,然后再带出相关的价格信息。

在“有赞”的零售收银场景中,扫描不同的条码后都会定位到同一个SKU,然后还需要手动再选择合适的单位,相对来说操作更多了一步,更繁琐了一些。

6. 实体仓、逻辑仓和虚拟仓

名词解释

实体仓:指的是真实存在的仓库,这种仓库有具体的仓库名称和编码,有物理地址,有联系人信息等。实体仓可以是公司自己拥有或租赁的仓库,也可以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仓库。实体仓用于存储、分拣、包装和分发货物,是供应链中实际操作的环节。

逻辑仓:是基于实体仓而衍生出来的概念,用于对库存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逻辑仓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策略将实体仓的不同区域、库位或存储单元视划分为逻辑仓。例如在某个实体仓中,划分了多个区域,这不同的区域归属于同一个公司下不同的业务部门,每个部门独立占用其中一块区域作为自己的库存管理区域,常见的做法就是会引入逻辑仓。

虚拟仓:相对实体仓来说,是虚拟的,不真实的,并不真实存在于物理空间中,而是通过系统和技术手段模拟出来的仓库概念。虚拟仓不需要实物管理,它只是用来记录一些数据,便于数据的流转和查询而已。例如,ERP系统中可能会定义一些“在途仓”、“中转仓”、“冻结仓”、“锁定仓”,或者是直接就叫做“XX虚拟仓”,表示这个仓库不需要实物的管控,只是用来做数据的记录。

分类方式一:实体仓下有虚拟仓
分类方式2:实体仓下没有虚拟仓

案例讲解

假设一家大型零售公司在全国有多个实体仓库,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同销售渠道的库存,公司决定引入逻辑仓的概念。例如,在北京的实体仓库中,可能会划分出“线上商城逻辑仓”、“线下门店逻辑仓”和“跨境电商逻辑仓”,每个逻辑仓对应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库存管理策略。这样,即使所有商品都存储在北京实体仓库中,也能通过逻辑仓来实现对不同业务的精细化库存管理。

进一步地,该公司还引入了虚拟仓的概念,例如“在途仓”,用于跟踪运输中的商品库存。当商品从供应商处发出但还未到达任何一个实体仓库时,它们在系统中被记录为在“在途仓”中。这样,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库存规划和需求预测,同时为财务部门提供准确的库存成本核算。

如果想要详细了解这一块的内容,可以查看我电子书《📚 跨境供应链:海外仓OTWB项目实战》中的相关章节。

7. 扫码枪和PDA(手持终端)的区别

名词解释

扫码枪:Barcode Scanners,也称为条码扫描枪或条码阅读器,是一种用于读取条码所包含信息的设备。它能够识别一维或二维条码,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信号。扫码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使用光源照射条码,然后通过光电转换部件将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最后通过译码电路解释为计算机可以直接接受的数字信号。

PDA: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字助理,是一种集成了移动计算、数据通信、条码扫描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类似于手机一样的设备。PDA在仓库管理中可以用于实时记录、传输资产信息,帮助快速准确地完成盘点工作。PDA扫码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学识别技术,通过激光二极管发出光线照射条码并反射回设备内部,实现条码信息的读取。

案例讲解

扫码枪就是一个图形解析的输入工具,可以直接等同于键盘,键盘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无线是为了突破距离限制,但是最终还是要和主机PC连接,也就是和电脑连接,连接方式可能是有线,也可能是蓝牙,或者是USB接收器。

例如说,在山姆超市的自主收银台,会有无线扫码枪,用于扫描购买的商品条码,这些采集到的条码信息会通过蓝牙的方式和收银台的PC连接,类似于键盘一样输入了这些条码。

例如说,在一些便利店,商超平台等,当我们在收银的时候,店员会通过扫码枪去扫描我们购买的商品,最后计算出最后要支付的金额。当我们打开了微信或者支付宝的付款码之后,对方还会再用扫码枪去扫描我们的手机付款码。

PDA最开始是定义为一台掌上电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到现在则可以理解为就是一台特殊的手机(系统可能是安卓,可能是WinCE,可能是iOS),也有一些人称之为“手持式数据终端或者手持终端”。它除了有手机的基本功能之外,还会在外壳上额外追加一些特殊模块,例如说条形码识别模块(扫描头),RFID的识别模块等。

例如说,顺丰的快递小哥可以用PDA扫码包裹的条码完成签收,也可以PDA扫描寄件的条码从而去获取对应的寄件信息,或者扫码用户的付款码完成运费的收取等。这些都不需要依赖PC端,而是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所有的操作。

8. 批次管理和效期管理

名词解释

批次管理:批次管理在不同的领域中会有更精细化的定义,例如说工厂的批次管理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厂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严格按批次进行的科学管理。它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确保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出厂交付的每个环节。而仓库的批次管理,是指货品从入库到库存管理,最后到出库的整个过程中,仓库在管理实物库存的时候会精确到批次维度,每个批次的商品会有一些关键属性的差异,这些属性称之为批次属性。

效期管理:效期管理是指对产品有效期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销售和使用,避免过期产品的出现。仓库中的效期管理是指货品在入库的时候,要对一些含有效期信息的产品需要记录效期信息(即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以便于WMS系统在拣货出库的时候可以确保是把有效期内的产品出库了,而不是过期失效的产品。海外仓常见的效期产品一般有保健品,奶粉,化妆品,电子烟等,而国内全品类仓库则更多的是食品,酒水饮料,生鲜,还有比较特殊的药品等。以上产品的特点就是在产品包装上会印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等信息。

案例讲解

以食品类的仓库为例,假设一家食品公司需要管理仓库中的面包。面包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和保质期天数是批次管理的关键信息。也就是“批次属性”是:

  1. 生产日期
  2. 失效日期 仓库管理员需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收货、存储和出库管理。在收货时,管理员检查面包的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确保只接收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在出库时,管理员根据订单要求和库存中面包的批次信息,按照先失效先出(FEFO)的方式,优先出库接近失效日期的面包,以减少过期食品的风险。这种既可以称之为“效期管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批次管理”。

以普通货品类的仓库为例,仓库中存放的货物都是不含保质期的普通货物,例如说衣物、玩具、文具、手办玩偶等。这些货品在外包装上并没有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效期信息,但是仓库依然想要执行“批次管理”,所以一般会使用这些“批次属性”:

  1. 收货日期
  2. 采购单号
  3. 供应商

只要在收货的时候,同一个商品的批次属性有所不一样,那么就会认定为是不同的批次。等后续仓库要出库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先进先出 (FIFO)的方式,先出库该商品最早的那个批次。

在仓库业务中,效期管理本质也是一种“批次管理”,涉及到的批次属性主要是“生产日期”、“失效日期”。一般仓库都会用“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的方式来作为库存的周转规则,也就是“优先出库更早的批次”。而效期管理的商品一般会用“先失效先出(FEFO-First Expired First Out)”的方式来作为库存的周转规则,也就是“优先出库快要过期的批次”。

9. 库存周转策略: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先失效先出,指定批次出库

名词介绍

库存周转规则:也称之为库存管理策略,库存周转策略等,指的是仓库在出库的时候如何去调度和分配商品的库存。货主在下达出库指令给仓库的时候,可能会有指定的出库要求,例如某个产品要求发指定的批号或指定的某个供应商的货物,但符合要求的货物很可能不止一个批次,所以需要结合库存周转规则来判断。也可能是货主没有指定具体的要求,而是让仓库配置一套属于自己的库存周转规则,这样只要推送了出库指令后,仓库就会按照预设好的规则进行批次库存的分配。

先进先出(FIFO, First-In-First-Out):最常见的一种库存周转规则之一,意思是最早进入仓库的商品会被优先出库,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商品管理,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库存周转规则。

后进先出(LIFO, Last-In-First-Out):与FIFO相反,LIFO是一种库存管理策略,其中最后进入仓库的商品会被优先出库,适用性相对较窄。比较适用于一些“越陈越有价值”的商品,例如说茅台酒,老茶叶等。或者是某些产品新老款交替,希望优先销售新款,而不希望老款流出市场。

先失效先出(FEFO, First-Expired-First-Out):最常见的一种库存周转规则之一,意思是最先到达过期的商品被优先出库,即剩余保质期天数越短的越优先出库。这种策略适用于有明确有效期或保质期的商品,这样可以减少过期商品的数量,保持库存商品的新鲜度。

指定批次出库:相对比较少见的一种库存周转规则,即货主除了指定仓库要出库的商品和数量外,还会指定具体的批次号或者批次属性等信息,便于仓库识别和定位具体的批次库存。适用于某些批次的商品需要优先处理的场景,例如说指定某个供应商的货物,指定某个采购单入库的货物,指定某个生产批号的货物等。

案例讲解

例如说有一家鞋服类的仓库,一般会采用FIFO策略,这样可以让更早入库的商品先出库,确保在库商品的库存批次是相对新的,不会有太多旧货积压。

而另一家做食品类的仓库,则会采用FEFO策略,确保最先到期(剩余保质期短)的食品被优先出库,这样可以减少商品在仓库中存放太多而导致过期,无法销售的问题。

如果因为食品加工生产的问题,上游的供应商工厂需要召回特定批次的商品,那么就可以下达指定批次的订单或者要求,仓库根据这些批次属性的要求来定位具体的批次,确保只出库那些需要被召回的商品。

上述提到的这些库存管理策略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 FIFO:适用于大多数商品,尤其是那些有保质期或时效性的商品。FIFO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过期和过时的风险,但可能不适用于那些价值随时间增加的商品。
  • LIFO:在某些情况下,如税率变化或需要减少税务负担时,LIFO可能更有优势。然而,LIFO可能导致较旧的商品长期积压,增加了过期的风险。
  • FEFO:特别适用于有明确有效期的商品,如食品和药品,FEFO有助于确保顾客获得最新鲜的产品,减少过期商品的损失。
  • 指定批次出库:适用于需要根据特定批次进行追踪和管理的情况,如召回事件或特定客户订单。这种方法提供了灵活性,但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库存管理系统来支持。

企业在选择库存管理策略时,需要考虑商品的特性、市场需求、法规要求以及自身的运营效率。正确的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保持库存的最优状态。

10.保质期天数,允许入库天数,预警天数,临期天数,过期天数

名词解释

保质期天数:保质期天数指的是商品在正常存储条件下,能够保持其最佳品质的时间长度。从生产日期起,商品在此期间内被认为是“安全使用”的,并且能够满足产品标签上标明的质量标准。

假设某品牌牛奶的保质期为30天。如果该牛奶的生产日期是2024年1月1日,则它的保质期到期日为2024年1月31 日。在这个期间内,消费者可放心使用,商超也可继续销售。

允许入库天数:允许入库天数是指距离商品生产日期的时间限制。在此时间范围内,商品才被允许入库。例如,如果商品的保质期是30天,而允许入库天数设置为5天,则在生产日期后的5天内,商品可以进入仓库,超过此时间范围则无法入库。

假设某药品的保质期是180天,允许入库天数为30天。若该药品的生产日期是2024年1月1日,则该药品必须在2024 年1月30日之前完成入库操作。如果超过30天(比如在2月1日才到仓库),系统会拒绝入库。

预警天数:预警天数是指商品即将临近保质期时,系统提前发出警告的时间范围。通过设定预警天数,供应链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如促销、退货、调整存储等),以尽可能避免商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假如某批次饼干的保质期是180天,企业设定的预警天数为30天。如果该批次饼干的生产日期是2024年1月1日,则系统会在2024年6月1日(过期前30天)发出预警,提醒仓库管理员或销售团队采取行动。

临期天数:临期天数指的是商品距离过期日期的天数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商品被标记为“临期商品”,通常会被优先处理(如促销或销毁)。临期天数是企业对库存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处理策略。

假如某品牌酸奶的保质期是10天,企业将临期天数设为3天。如果某批次酸奶的生产日期是2024年1月1日,则从2024年1月8日开始,该批次商品会被标记为“临期商品”,需要优先销售或处理。

过期天数:过期天数是指商品超过保质期的时间范围或者是人为指定的一个时间范围后被视作为“已过期”状态。过期商品通常被视为不可使用或销售的,企业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如销毁、退货或回收)。

某批次药品的保质期是2024年6月30日。如果该药品在2024年7月1日之后仍未处理,则被视为过期商品,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销毁或退回。

但是在一些业务场景下,系统也可以指定一个过期天数,意味着在最后有效日期的前X天往后推,商品都会被视作为已过期。某批次药品的保质期是2024年6月30日,但是系统设置了过期天数为10,则意味着该药品在2024年6月20 日之后就会标记为“过期”状态,然后就需要按过期商品来进行相关的特殊处理。

实际案例

在WMS中的商品管理中,如果商品启用了保质期管理,那么一般都需要维护这么几个参数,可能是全部都要维护,也可能只是维护其中的几个。

富勒WMS的产品资料管理
OMS的产品资料管理

通过维护的一些参数,可以判断出某个批次的商品当前的效期状态是什么,一般来说3种就够了:

  1. 正常
  2. 临期
  3. 过期

下方的计算逻辑和业务规则仅供参考,在实际的业务情况下可以灵活应对,按需要配置即可。

文章来源:【PM维他命】公众号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PM维他命
维他命(Vitamin),供应链产品经理,6年跨境供应链+2年新零售供应链的从业经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年度优秀作者,持续7年+的原创输出,年度输出百万字以上。付费产品有电子专栏,供应链课程,知识星球等,欢迎垂询…
内容 280
粉丝 0
主页
关注
PM维他命 维他命(Vitamin),供应链产品经理,6年跨境供应链+2年新零售供应链的从业经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年度优秀作者,持续7年+的原创输出,年度输出百万字以上。付费产品有电子专栏,供应链课程,知识星球等,欢迎垂询…
总阅读10.3k
粉丝0
内容280
主页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