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 推出资质认证新规
近段时间,大批服务商收到了关于Temu资质认证新规的通知。
该通知称,Temu拟计划于10月初起,将只接收已入驻跨境服务市场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并提醒各检测机构服务商及时提交入驻服务市场申请。

换句话说,Temu正优化其检测报告接收流程,未来只认可其官方市场内认证检测机构提交的报告,鼓励相关服务商尽快行动,以免影响后续合作。
有卖家指出,Temu此举或意在开辟新收入来源,即向服务商收取费用。爆料显示,服务商需在指定期限内支付入驻保证金,这一额外成本的增加,可能间接推升卖家的认证费用。然而,另一派则认为,Temu的这一措施旨在推动平台规范化。通过平台审核的服务商,能有效减少因资质问题引发的产品下架风险,为卖家提供更可靠的认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即将于2024年12月13日实施的《通用产品安全法规》(GPSR),要求在欧盟市场销售的非食品消费品需上传合规信息。为应对这一法规,包括亚马逊、Temu在内的电商平台均发布了合规指导。显然,Temu的资质认证调整与此直接相关。

目前,已有不少服务商完成了平台审核并支付了入驻保证金,积极响应新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据内部消息,新规仅适用于10月后进行检测的新增商品,对于此前已获认证的现有产品,并无追溯效力。因此,Temu卖家可暂时放下对已认证商品的担忧,重点应放在为未来新增商品制定合规检测计划上。
尽管Temu尚未正式宣布新规的确切生效日期,但业内消息指向10月1日可能成为转折点。与此同时,另一项与Temu早期业务模式紧密相连的政策调整——针对小额豁免包裹的规定,已明确将于10月3日正式施行。
美国海关将强制实施ACAS
中国跨境电商的低价值包裹量激增,促使美国加强了对“小额豁免”进口政策的管控。
近期,有报道指出美国政府计划对Temu、SHEIN和AliExpress等平台的低值包裹实施更严格措施,并呼吁国会于年内立法,对小额豁免政策进行全面调整。尽管目前尚无最新进展,但另一即将到来的政策变化,将对低价值商品的进口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最新公告显示,自2024年10月3日起,《航空货物预先安检指南》(ACAS)将被强制执行。根据新规,所有T86类别货物需在首次抵达美国口岸前完成申报,此举旨在提升数据准确性并预防通关延误,对低货值商品的物流效率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通知,该新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低货值货物的监管,涉及以下内容:
1、所有前往美国的货物都需提前提交货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发货人、收货人等;
2、加强申报信息审核。卖家需确保品名、数量和价值等关键数据准确无误;
3、新增处理费用。每批通过T86清关程序入境的货物将被收取2美元的费用;
4、增加罚款制度。若5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存在违规申报行为,最高将面临5000美元的罚款;
5、缩短处理时间。小额包裹的自愿放弃期限缩短至15天,逾期未处理的货物将被销毁。
划重点:低货值货物的清关时间将有所延长,且成本增加,不可抗力因素增多。
尽管美国海关声称,该政策旨在维护贸易公平与税收秩序,但大部分卖家认为,其主要是为了限制数量逐年激增的来自中国的“小额豁免”包裹。
据外媒报道,过去十年间,美国通过“小额豁免政策”进口的货物价值逐年翻番,在2023年达到了234亿美元,包裹数量也由每年1.4亿件增加到了超10亿件。
其中,由于前有因加征关税政策转向小额包裹的亚马逊FBM卖家,后有以“极致性价比”在美国极速狂飙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小额豁免”货物价值高达约46亿美元,已然影响到了美国本土的电商业务。
在此境况下,美国加大对“小额豁免”进口政策的打击力度并不足以为奇。
但同时不难预料的是,在该政策实施后,将给长期依赖“小额豁免”政策的中国卖家,乃至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产生极大的挑战,甚至是成本结构式的冲击。
对于这类卖家而言,当务之急仍是尽快准备后续的应对方案,如确保申报信息合规准确,避免影响清关,或提前规划货物的清关流程,及时调整物流计划以避免影响销售等。 文章来源:【 左海物流】公众号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
contact@10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