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反思潮牌:个性和规模相悖,快生意难以持续

深响
2024-11-17
1541
shoptop 【建站扶持计划】

免订阅费,免费SEO与代建站,16大主流媒体免费开户

   立即查看>>

大数跨境
导读:风过了,潮落了。

双11已经落幕。各行业的品牌都在研究增长数据,发掘品类新机会。然而,那些风靡一时的潮牌,却在这场大促狂欢之前就“倒”下了。

10月初,奢侈品集团LVMH宣布将旗下潮牌Off-White出售给美国品牌管理公司Bluestar Alliance。9月29日,Off-White在中国的最后一家专卖店——位于杭州湖滨银泰in77的门店也正式闭店,一代街头传奇就此落幕。

今年以来,不少海外潮牌挣扎在生死线,业绩下滑、被迫卖身。3月英国潮牌Superdry被爆濒临破产;6月运动潮牌Champion被母公司Hanes Brands Inc以15亿美元(12亿交易金额+3亿业绩奖励)出售给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7月刚到上海开设中国首店不久的Supreme再次被出售,同样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卖给眼镜制造商EssilorLuxottica集团(依视路陆逊梯卡),预计在今年底完成出售。最近韩国潮牌NERDY在中国开启清仓大甩卖,品牌天猫旗舰店首页写道:“韩方解除总代合同,我们不干了!”

而在国内,和火锅店、卖茶叶一样,做潮牌也成了明星的“新晋副业”。但这些潮牌依赖明星光环,离大众化还有很长距离。独立设计师潮牌也在寻求转型,将潮牌的定位扩展为服装品牌,只为吸引更多年龄段的消费人群。

潮牌怎么了?为什么它们失去了昔日的号召力?我们需要回归本质,从潮牌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的变迁中找答案。

海外潮牌,从潮起到潮落

潮牌的本意其实与潮流无关。英文中,它的意思是“streetwear”,街头服饰。它源自美国的街头文化,表现年轻人追求独立、反叛、个性自由的精神。年轻人拥趸潮牌,本质是追求品牌背后的独特寓意。
Supreme、Champion、Off-White这三家品牌成立时间各不相同,但「潮起又潮落」的路径却极为相似。

Supreme成立于1994年,早期它只是一个滑板店,当时纽约城流行着HipHop与滑板运动,30岁的Jebbia顺势开了一家滑板店,他收集来最优质的滑板,把店铺装修得极为宽敞,吸引了各大城市的滑手和街头艺术家。久而久之,这间店铺也成了嘻哈、音乐和时尚亚文化碰撞的圣地,于是Jebbia便在店铺里卖起了T恤和服装,Supreme逐渐演变成了服装品牌。

在街头滑板青年眼中,Supreme红底白字的字条设计,传递出了一种酷与反叛的态度,穿上Supreme正是自己最好的代言。

相比Supreme,Off-White成立时间晚了近20年,时间虽短,但崛起速度最快,这还要归功于创始人Virgil Abloh。2002年Virgil Abloh就已是“侃爷”的造型顾问,多年合作,Virgil Abloh积累了一众明星人脉资源,并对服装品牌有了更深的理解。

2013年,他在米兰创立了Off-White,他想让品牌成为一种特殊的潮流符号。所以很多人第一眼看到logo时,总会不自觉被黑白的交叉箭头、黑白条纹吸引,符号化、个性化的图案也让其快速拥有了一批忠实用户。

Champion虽说创立时间最早,成立于1919年,但早期更像是一个大众品牌,早期和体育文化深度绑定,赞助高校训练队、和职业运动球员合作,价格低廉、设计舒适,颇受欢迎。直到后来进入日本市场,日本团队掌握着设计权对产品进行了改良,增加品牌潮流属性,又因为当时经常和冠军球队合作,有“胜利”寓意加持,由此在日本及整个亚洲市场走红。反思潮牌:个性和规模相悖,快生意难以持续

图源:品牌官方微博

2015年到2019年,Supreme、Champion、Off-White进入了增长高峰期。一方面,整个潮流文化市场大爆发,潮牌们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认可,连带着“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品牌自有的基因和资源发挥作用,潮牌变成了更商业化的「收藏品」。

在走向大众市场过程中,潮牌需要传道者。跨界、IP联名、明星同款便成了潮牌们最爱用的“杀手锏”。

Supreme正是跨界联名的高手,2017年和LV合作推出联名产品,销售额迅速达到一亿美元,之后Supreme把联名做成了自己的特色,杯子、行李箱、自行车甚至是砖头都能在加上鲜红色logo后实现指数级的身价暴增。巅峰期,Supreme甚至成了圈子里的理财产品,在资金紧张时还能拿出“抵债”。后来VF集团愿意花21亿美元高价买入,也是看中了其在街头服饰领域独特的话语权。

Off-White则是因为创始人丰厚的明星资源加持,一出道就被一众巨星上身而打开知名度。Beyoncé、Rihanna、权志龙、Justin Bieber等海外明星都曾穿过Off-White,国内不少流行明星更是Off-White的忠诚用户。明星效应影响,Off-White的销售额从2014年的260万欧元直接飙升到2017年的5650万欧元。

Champion同样是明星+联名两手抓。不过和以上两家品牌不同的是,Champion不走Off-White的高端时尚路线,也不和Supreme一样万物联名、限量销售,而是延续了自己的品牌基因,设计简单、基础款为主、价格亲民,并同步邀请明星代言带货,Champion成为了潮人入门的首选。仅2017年,Champion销售额就突破10亿美元。

反思潮牌:个性和规模相悖,快生意难以持续

“万物皆可Supreme”,图源Men's Journal

好景不长,2020年到现在,三家潮牌不约而同来到“低谷期”:亏损的亏损、被卖的被卖。

这背后原因有很多。一是几年前黑天鹅影响,服饰领域的供应链深受打击,特别是每周直送模式分销产品的Supreme所受影响最大。二是大肆联名,让品牌的独特定调被打扰。以及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功能消费、性价比消费,逐步对潮牌祛魅。今年,Champion、Supreme、Off-White相继传出被出售的消息,标志着行业狂热的落幕。

明星副业、综艺孵化

国产潮牌的发展路径

国产潮牌的流行,比海外要晚一些。
2003年,陈冠希在日本认识了潮牌BAPE的主理人Nigo和东京街头教父藤原浩,回国后创立了“中国第一潮牌”CLOT。这一品牌的创立,也意味着街头潮牌的风从欧美日韩吹向港台、奔向内地。

潮流的风向指引下,更多人不仅“穿潮牌”,还成了潮牌的创始者。

此前国产潮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由85后、90后独立设计师创立,另一类是明星的副业。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报告,2018年前后有六成多的明星选择打造原创服饰品牌,Rapper老舅还曾在说唱综艺里唱到:“你们不是Rapstar,你们是卖衣服的。”

到了这两年,潮牌又有了新的诞生方式:综艺IP孵化。芒果TV旗下《名侦探学院》系列综艺孵化出的潮流服饰品牌南波万,曾靠一款爆款棒球服拿下超2亿元的成交额。去年黑马综艺《种地吧》爆火之后,今年孵化出了潮牌Holdoumen(后陡门),三个种地少年鹭卓、何浩楠、王一珩为主理人,背后经纪公司把控整体运营。

从这个角度看,综艺IP孵化的潮牌更多是内容商业化的一环,靠爆款内容打造出品牌,品牌再反哺回内容创作,比如南波万出圈后就以金主的身份赞助了不少芒果TV的综艺。反思潮牌:个性和规模相悖,快生意难以持续

 其实不管是独立设计师创立,还是明星创立、又或者是综艺IP孵化,目前做得好的国产潮牌和海外潮牌的发展路径并不同。

首先,大部分国内潮牌的定价相对比较亲民。海外潮牌靠寓意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忠诚的信徒,在他们眼中,“三观一致”是消费的基础。而在国内,滑板街舞等街头文化是缺失的,大家更多还是以“性价比”的标准在衡量,因此大部分的潮牌在定价时,会先瞄准百元左右价格带。

其次,国产潮牌的“曝光”方式更丰富多样。相比普通人,明星有更多的曝光机会和场景。在说唱综艺里,Rapper们穿着自己的主理品牌亮相,在线下音乐节,不少明星潮牌会以快闪店形式植入到线下场景。

小红书、微博也是明星潮牌的重要宣发阵地——明星潮牌上新时会在微博预告,发布抽奖微博。临近双11,潮牌medm还官宣了首位代言人侯明昊,用热搜造势。反思潮牌:个性和规模相悖,快生意难以持续

 最后,在销售渠道上,国内潮牌的渠道也和海外不同。大多数古早海外潮牌在成立初期都以线下店为主要渠道,此后再开拓线上官网。它们来到中国市场后,销售渠道也以淘宝天猫等货架电商平台为主。

而近几年新成立的国产潮牌将线上销售渠道作为首选,且更青睐于新崛起的内容电商平台。比如王鹤棣创立的潮牌D.DESIRABLE在抖音开设了线上店铺,并且是限时限量销售;“院人”郭文韬的潮牌Live To Lead入驻了小红书和天猫。

潮牌是一门好生意吗?

如果我们把海外潮牌和国产潮牌的发展走势交叉着来看,会发现潮牌并不是一门“一帆风顺”的生意。海外潮牌面临着业绩亏损、被收购、闭店的难题,而国产潮牌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窘境——要么卖不出去、要么陷入抄袭嫌疑、要么饭圈自萌ENSHADOWER(隐蔽者)主理人李逸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这个风格好卖、这个款式好卖、这个工艺好卖,马上就有一堆人围上去做。字体一样,元素一样,甚至模特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logo,行业的同质化已经严重到,我对中国潮流品牌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目前潮牌行业对于抄袭也没有严格界定标准,不少独立设计师只能自我安慰“被抄袭证明产品很成功”。

很多明星潮牌,只靠自己的粉丝购买,打不开大众市场,最终无奈闭店。2023年初,B站百大UP主@-LKs-做过明星潮牌的数据统计,他选取的57家明星潮牌当中,16家处于停业、本人退出或摆烂的状态。反思潮牌:个性和规模相悖,快生意难以持续

 潮牌的灵魂在于“个性”,但潮牌的本质又是一门生意,必然要大众化、规模化才能走得更远。在博弈之间,很多潮牌往往没有做好平衡,最终失掉了本心。

曾有服装行业内人士提到,潮牌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是由10%的超级用户贡献,他们更关注潮牌的品牌理念和文化态度。但究竟是要10%的超级用户还是要90%的大众用户,是让很多品牌纠结的难题。比如Supreme成立初期本就有一大波超级用户,到后来Supreme放弃限购的销售模式,“个性反叛”的文化态度逐渐减弱,超级用户也慢慢流失。

当然,潮牌本身的消费逻辑也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有了错位。

潮牌流行之初,它比奢侈品牌价格便宜,又能彰显自己的价值和态度,再类比大众品牌,它自带“独特性”,限量、饥饿营销的销售玩法也颇受欢迎。但愈发理性的市场环境下,买潮牌反倒不如可以保值的奢侈品牌,以及高性价比的快消品牌。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潮牌失去了发展空间。服饰行业经历过许多次变革,消费者的偏好会不断更新。正是这种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潮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旧潮流或许会淡出历史舞台,但总会有新的潮流涌现出来。

文章来源:【深响】公众号
【声明】该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大数跨境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大数跨境观点或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contact@10100.com
0
0
深响
挖掘增长密码,探解生意本质。
内容 2687
粉丝 1
咨询
关注
深响 挖掘增长密码,探解生意本质。
总阅读263.0k
粉丝1
内容2.7k
咨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