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福耀玻璃因税负问题在美国建厂已引起轩然大波,在此大背景下,美国跨国巨头企业从大陆撤退,转移他国建厂同样引人关注。
在即将发布2017财年Q2财报之前,跨国巨头希捷突然宣布关停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苏州工厂,并裁员2200人,并按照法律要求给了2个月工资补偿。即便如此,也引来工人的不满并大量聚集。
按照希捷官方的说法,此次关闭中国工厂、大裁员是希捷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大背景是PC市场需求低迷,HDD出货量快速下滑。
但是如果你相信这种说法,就图森破了。因为苏州工厂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组装中心,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这也是员工抗议关厂的因素之一。
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希捷HDD硬盘工厂主要是在中国和泰国,其中在中国有两座工厂,分别位于无锡和苏州,苏州工厂早前是迈拓的,2006年收购迈拓之后归于希捷,现在已经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组装中心,占地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
同时,希捷在2015年刚启动了泰国呵叻工厂的扩张计划,投资4.7亿美元扩大一半产能增加2500名员工,希捷投资泰国三十多年来保持稳定增长,仅近十年就启动了8个新项目,投资近20亿美元,员工总人数超过1.64万。
希捷全球的供应链组成,中国有无锡、苏州两个工厂
不管是从经济利益上,还是从战略布局上考虑,希捷关厂这一举动都让人费解。那么唯一的原因,可能要追溯到2年前的江苏税务部门追缴希捷15亿的漏税事件,希捷刷新了微软中国补税8个多亿的记录。
或许有读者还记得2015年有传闻称江苏省某个知名美企的工厂涉嫌偷税漏税,当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AMD,因为他们在江苏南通有封装厂(去年AMD把南通工厂也卖掉了),吓得AMD还紧急辟谣,后来这事公开了,涉事的是希捷公司。
当时官方认为希捷在2007到2013年少缴税了,希捷当然不同意了,双方经过谈判,最终博弈的后果就是希捷补缴2.25亿美元税款(当时折合15亿人民币)。
并且跟税务部门达成了APA预先缴税协议,政府部门每年增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约4亿元,希捷江苏每年执行APA协议将会增加利润4.5亿元。
其实反避税是各国都有的,但是要有个度,只是苏州这种反避税有点掘地三尺、杀鸡取卵的意思,吃相太难看,引起逆反。
我们先来看苏州政府补征的理由:代工环节利润率低于集团利润率。
希捷是高科技企业,在美国总部的研发投入不但免税还有政府资助,整体集团利润率高于大陆苏州代工厂是正常的,凭什么苏州工厂要按照集团整体的利润里交税呢?
这明显是不合理,苏州政府用行政手段强行征缴希捷欠税,不仅无理,也无据,失去的是政府的信誉和公信力。
希捷采用的是国家法律并不反对的合法的避税手段,算不上是逃税,只能算是合理合法避税。
苏州嫌他交少了,不是去想办法修订法律,规范合同,堵塞漏洞,建立能留住企业的环境,成立符合企业健康发展的辅助及管控机构,而是通过行政手段,逼迫对方按照全球利润水平补征,还要签卖身契预定未来多交。
据说谈判现场局面非常僵化,希捷甚至以关停苏州的工厂相威胁,可惜税务也不是吃素的,不为所动,最终还是补收到一笔巨款。连对企业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希捷今年关厂走人的举动,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