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整个航运界被一篇来自国内财经媒体财新网的报道刷屏了,文中爆出猛料,东方海外(OOCL)将被收购,中标的很有可能是中远海运!
“财新记者从中远海运内部人士处获悉,达飞轮船、长荣海运和中远海运都将参与竞标,其中中远海运中标的可能性较大。”
各个航运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简单的转发和转载,站在航运专业的角度,搜航网就此次事件访谈了多位有着二三十年全球海运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看看专业人士对于此事的看法。
一,在持续低迷和亏损的全球航运业大环境下,Impossible is nothing
在韩进破产前, 没有人相信这家排名第7的全球性船公司会哄然倒下, 即使是航运从业近30年的Steven,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因为作为经历过多次行业波峰低谷的老航运人,老司机,不管是97金融风暴,还是2008次贷危机,航运业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全球主流的大船公司倒闭事件。
但记录是用来打破的,历史总是不断记入新篇章, 经过去年韩进倒闭的洗礼,Nike曾经夸张的广告词,“Impossible is nothing”现在变成了航运业的真实写照。
而此次传闻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OOCL母公司OOIL的股票今天开盘大涨12.5%,触及过去一年半以来新高,而在最近的不到两个月时间,其股价更是整体飙升近60%, 似乎真的是“好事将近”。
这让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去年有关于Kline传闻收购后, 其股票录得大涨。
另一主流财经媒体报道
OOIL股票大涨
而2016年的一些收购传闻,最终都变成了现实。
如CMA收购APL
马士基收购汉堡南美
早在去年底,就曾传出过中远将收购OOCL,但随后OOCL辟谣。此后又传出OOCL与长荣合并,最后是著名分析机构德鲁里表示OOCL将被达飞收购。
直到今天财新网的新闻可说是综合了此前的传闻,3家公司都将参与OOCL的竞标
二,多种因素影响此次收购
对比其他的并购事件,这次传闻的主角东方海外有别于其他家族企业Hamburg-Sud或CSAV,此次的收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谁都有机会, 但谁都有可能落空。
CMA一直希望能够上市,如果其真能收购OOCL,将能在香港成功上市,达成夙愿。可以说CMA应该有着最强烈的收购OOCL的欲望,但CMA有个显而易见的弱点,那就是缺钱。
在收购了NOL之后,CMA已经负债17亿美元,而据此前报道,即使OOCL真的出售,也很可能会要求现金交易,而OOCL的估值不比NOL低,CMA很难拿出那么大量的现金。
传闻此前CMA也参与了对汉堡南美的竞购,但由于缺乏现金最终折戟。
不过即使有钱,像马士基一样手握大量现金,但OOCL做为香港的代表性航运企业,中国政府是否会允许一家外国公司收购OOCL,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中远海运,与OOCL同属海洋联盟,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作为一家国企,有政府的支持,在收购的相关程序上应该也会大开绿灯,看起来的确更有可能完成此次收购,但中远是否真的有参与此次收购呢?中远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并不知情。
而且别忘了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OOCL是否真的需要出售。
回顾此前OOCL的财政报告,可说有着业界相对较强的盈利能力,自2009年之后,只有2016年出现了财政赤字。
相信一旦市场好转,OOCL也能很快转亏为盈,只有一年出现亏损,OOCL似乎也并未走到非出售不可的地步。
最后,我们来分析下收购是否会对正常的运营产生影响:
首先收购并不会影响正常的运营,无论达飞还是中远,都有着收购或合并的经验。而达飞收购NOL,中远与中海合并之后都未对其运营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相信若此次OOCL最后真被收购,其运营也不会受到影响。
而从商业角度来看,合并和收购行为是积极正面的,不仅不影响其客户原有的权益,反而有可能享受到收购方更好的航线网络或柜源码头等资源,两强结合将会使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
不过对于员工而言,人员配置有可能受影响,毕竟合并后从降低人力成本或提高协同效应而言,一些部门在合并后可能会面临撤销或人员调整。
如此前CMA收购NOL之后,撤销了其位于深圳的文件中心,把文件处理工作全转移到APL重庆的文件中心,而汉堡南美总部的员工也因担心被裁员而走上街头抗议,中远取消了其2016年的招聘计划等等。
传闻已出,大家暂且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也许一个春节回来,便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