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3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签署了两项可能对美国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行政命令:关于贸易逆差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成为与目标国家进行双边谈判的催化剂,另一项旨在加强对贸易救济商品的关税征收,意味着重拾长期以来执法的一项首要目标。
此两项行政命令的“缓冲期”均为90天,这意味着,美国海关可能已经盯上了某些贸易逆差国家和行业,而中国的跨境电商货物,通常以低货值清关交税,在美国海关官员眼前的曝光率必定不低,美国后续政策或将严查跨境电商出口货物。
1
关注重点国家、重点行业的贸易逆差
行政令要求在90天内报告美国的贸易赤字情况,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没有获得签订国际贸易协定或加入WTO所预期的全部利益”。该报告将列出去年与美国产生巨大贸易逆差的国家,找出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并评估其对美国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并找到可能造成贸易赤字或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的进口及贸易实践。
行政令允许举行公开听证会和进行意见征询来收集关于贸易逆差问题的信息。3月31日,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重点强调了某些行业的贸易赤字,行政令本身也指出,这项研究报告将考虑与美国国家安全有关的进口。这可能为特朗普政府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或232条对特定国家包括钢铁、汽车和其他制成品在内的特定行业采取行动奠定了基础。
2
加强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的征收和执行
截至2015年5月,美国有23亿美元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仍未被收回,这些税通常来自美国一些资产不足的进口商,特朗普总统发布了一项可能会因贸易救济措施增加成本的行政令。
国土安全部长与财政部,商务部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协商制定了一项计划,要求某些进口商在90天内通过担保或其他其他法律措施和其他适当的执法措施提供反倾销和反补贴责任担保,以补充2015年强制执行和保护法案(Enforceand Protect Act of 2015)。
“其他法律措施”和“其他适当的执法措施”的定义尚未明确。除了现金保证金之外,行政令还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要求额外的担保提供了依据,例如让那些财务上难以承受未来关税的进口商提供较大额度的担保,以支付未来增加的反倾销或反补贴税。
这一新要求将主要影响低保证金利率的进口,现金保证金一开始被定得较低,但经复审后仍然需要补交。预计这些措施会增加受贸易救济措施影响的进口商品的成本,特别是某些小进口商。
每年,CBP在美国328个入境港每日共筛选超过74000个卡车、铁路和海运集装箱(总值超过63亿美元)。在2016财年,据CBP的报告显示,它共查获了31,000多批假冒商品并收取了超过400亿美元的税金、关税和杂费。然而,据报道,仅在2015年,由于进口商是外国公司,且这些公司缺乏在美国足以使CBP进行税收的资金或资产,因此美国政府没能收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高达23亿美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行政法令授权CBP对所谓的 “隐藏进口商”施加新的保税要求—也就是对美国税收造成威胁的进口商必须遵循反倾销或反补贴税(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duty ,“AD / CVD”)法令。“隐藏的进口商”被定义为逾期付款或有未按法律规定支付所需的AD / CVD记录的新老进口商。
世贸组织协定允许成员为应付不履行义务的风险而要求担保,但应充分证明进口商违约风险的合理性。行政令虽然表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就其反倾销反补贴税提供担保,进行风险评估,但是根据“其他法律措施”或“其他适当的执行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该行政令可能违反WTO义务。
行政令还要求国土安全部通过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制定和执行打击违反美国有关进口商品的贸易海关法的战略和计划。并确定其他适当的执法措施,以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免受假冒品侵权。行政令还通过培训司法检察官在该方面对涉嫌违反贸易法的罪行起诉。
3
卖家需关注产品合规性和随时变化的贸易政策
6月底,90天的报告调研和进口商担保同时到期,相信中国躲不开成为此轮贸易逆差重点调研对象,至于基础制造行业的出口货物,更是“难逃此劫”。
刚刚落幕的美国“国庆节”(独立日),意味着美国跨境电商下半年的狂欢正式拉开帷幕,广大卖家开始批量往美国海外仓配货,但是,近期不少卖家遭遇美国海关扣货、资料不齐等情况,轻则“贻误战机”影响上架销售,严重的,甚至出现货物被海关没收。
所以,卖家在选品、发货前,一定要关注美国相关的政策,与货代、报关行保持信息通畅透明,避免出现意外损失。另外,进口商资质也需要重点关注,若是选用长期低货值清关或多次被美国海关发现违规的进口代理商,海关查柜、扣货的风险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