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长期协议运价同比下跌超50%
行业分析机构Xeneta的长期协议运价指数(XSI)显示,7月份XSI降至183.6点,比6月份下跌了9.5%。而上年同期为435.2点,一年间大幅下挫57.8%,这意味着托运人在长协市场上支付的运价,还不到一年前的一半。此外,183.6点也低于2021年同期的200点,成为两年以来的最低值。
Xeneta分析称,尽管7月份的货运量较前几个月有所增加,但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仍同比大幅下降。那些认为已进入运输旺季、货量将提升的班轮公司,可能会越来越感到失望。
另一方面,即使货运量增加,但由于当前新船的交付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供需失衡问题将继续加剧。
NO.2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
据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和8.9%。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完成1.5亿标箱,同比增长4.8%。
此外,上半年我国货运量也持续增长,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59.3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货运量25亿吨、190.1亿吨、44.2亿吨和3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7.5%、7.7%和6.4%。
NO.3东南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稳步增长
NO.4达飞公布上半年营收“成绩单”
2023年上半年,达飞集团实现总营业收入250.11亿美元,同比减少33.7%;EBITDA达到60.28亿美元,同比下降60.6%;EBITDA利润率同比下降26.4个百分点至24.1%;集团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06亿美元减少至33.4亿美元,同比下降68.6%。
海运板块来看,2023年二季度,总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7.9%至83.5亿美元,环比减少5.8%;EBITDA为21.87亿美元,同比减少76.0%,环比减少28.2%;EBITDA利润率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至26.2%。南北线的货运交易量仍然很高,但跨太平洋和亚欧线受到家庭消费放缓和零售商去库存的影响。
对于海运业来说,2023年二季度,达飞海运完成箱量5.60万TEU,相对稳定,同比下降0.4%,环比增加11.6%。这反映了业务的季节性,但也反映了需求的回升。单箱平均运费为1491美元,同比下降47.7%,环比下降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