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海外仓作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外贸的重要支柱力量。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同比增长3.9%。
2023年,在政策支持下,随着阿里速卖通、SHEIN、Temu和TikTok Shop等中资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电商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平台物流网络体系核心节点,在规模化发展、服务功能等方面获得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区域布局供需矛盾、企业融资难、合规风险突出等问题。
2023年海外仓发展政策环境
(一)国家高度关注海外仓发展
2023年,相关政府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202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加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及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2023年10月,商务部举办的“跨境电商海外仓现场会暨供需对接会”,总结了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依托各地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孵化更多初创企业。
(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安徽省、浙江省、成都市、哈尔滨市等近20个省市级政府部门发布扶持海外仓建设的政策。从区域来看,沿海地区、中欧班列途经地区、与邻国有接壤地区等地出台的海外仓相关政策较多。例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全力拓市场增订单稳外贸若干措施》中提到,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外仓,提升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在《哈尔滨市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中,针对不同运营类型的海外仓,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
(三)政策鼓励方向越发明确
一是明确海外仓的定位。目前的相关政策仍将海外仓定位为外贸新业态,对海外仓以培育和促进为主。
二是推动构建“跨境电商+海外仓”生态。海外仓是跨境电商与跨境供应链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多个省市强调围绕“跨境电商+海外仓”,助力跨境电商转型升级,如湖南省、江西省、石家庄市等。
三是引导海外仓优化布局。各地引导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和主要出口市场进行海外仓布局。
四是多元化配套支持。在退税方面,天津市已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外贸发展,实施跨境电商“境外海外仓+境内集货仓”模式,落实海外仓出口退税政策;在提升海外仓通关便利性方面,江苏省提出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的海关备案流程,实现“属地备案、全国通用”;在拓展海外仓金融服务方面,陕西省支持能够承担相关业务的保险公司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合作,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海外仓业务金融服务,江苏省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开发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推广南京市“海外仓离境融”、海外仓销售险等新险种。
2023年海外仓发展特点
(一)海外仓规模稳步增长,全球化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仓整体规模增长幅度在20%左右,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东南亚、中东欧、南美、非洲等地区的海外仓总体呈现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如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规划总面积0.75平方千米,入驻园区企业176家,累计完成贸易额40亿美元,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报关服务企业协作报关入仓额110亿美元;坦桑尼亚的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总投资2亿美元,总建筑面积11.77万平方米,具备线下交易、展览展示、保税仓储、通关物流、跨境电商、售后服务、金融服务、生产加工、转口贸易、跨境业务一站式办理等功能服务。北美、西欧等地区的海外仓处于结构性增长阶段,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小仓换大仓,租赁改自建,如宁波乐歌花费3450万美元在美国建造海外仓,该公司预计在2024年将扩仓10万~15万平方米。
(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融入产业链趋势越发明显
一是海外仓企业不断加强全链路服务能力。纵腾集团、乐歌股份、万邑通等头部企业不断加强重资产投入,通过新建仓库、采购货运飞机和轮船等载具、加大自动化设备应用、强化数字化处理能力等,分别在大件、新能源、电商等领域为企业提供跨境物流全链路解决方案。
二是海外仓企业不断加强信息化、数字化能力。万邑通通过数字化解决能力,为跨境卖家提供透明稳定、合法合规的一站式全场景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实现线上线下库存“一盘货”,履约多个渠道,为外贸企业实现多渠道、多平台布局海外电商。
三是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海外仓服务在线)”于2022年在广交会期间上线,入驻海外仓达403个,覆盖国家达53个,覆盖全球城市达215个,仓库总面积达583万平方米,为企业提供海外仓展示、供需对接、国别行业预警信息、海外企业资信信息查询、保险融资等相关功能,打破建仓企业和用仓企业间的“信息孤岛”,提升资金利用率与周转率,增强业务对接效率。
(三)服务模式不断延伸,服务链条不断完善
随着国内企业出海的步伐逐步加快,企业的品类更垂直,物流需求更定制,服务商要求门槛更高,国际市场从商品竞争转向供应链竞争。借助跨境物流尤其是海外仓的力量,构建中国品牌的支撑,这对于海外仓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中国建材迪拜海外仓(中国公共海外仓标准化等级Level A)以“自营+共享”经营模式,率先与上游企业(车企、制造商)和下游渠道经销商展开合作,提供新能源整车、二手车和车辆备件分销、寄售服务,形成区域辐射,已成为中国新能源车辆在中东和北非地区重要的集散、交易中心。
(四)行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加强,集聚效应呈现
各海外仓企业与跨境电商企业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链接产业带,实现抱团出海,高效完成资源分配与实现资源聚集,有效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2023年杭州综试区针对部分海外仓企业订单量下滑、业绩增长乏力的共性问题,组织开展“店开全球”拓市场创品牌系列活动,菜鸟、凯西国际、顺丰速运等海外仓运营企业深度参与,触达本地卖家超300家,帮助海外仓企业与本地卖家无缝对接,推介海外仓业务,截止到年底,该综试区内企业在境外自建、合作、租赁的海外仓共有362个,总面积超785万平方米,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仓发展面临问题
(一)区域布局存在供需矛盾
一方面,当前海外仓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跨境物流等配套方面也尚且有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海外仓企业之间较为独立,行业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间协同发展程度低,资源错配等情况普遍存在。
(二)行业融资难仍明显存在
海外仓属于重资产项目,资金成本巨大,因为种种原因,银行在支持海外仓发展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海外仓企业在海外仓建设、运营等提供多场景融资服务需求较大但难以获得相应支持,融资难、融资贵是海外仓行业的痛点。
(三)合规风险较为突出
不同国家在税收、海关、环保等方面存在制度差异,使得海外仓企业普遍面临复杂的合规环境。根据海外仓企业提供的材料,欧美等国家在用工、保险、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方面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企业一旦违反,将面临巨额罚款的风险。海外仓企业特别是中小海外仓企业往往不具备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合规风险难以把控。
海外仓发展展望
(一)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海外仓布局。在地方两会中,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10余个省市提出积极布局或大力发展海外仓。例如,上海市支持共建共享海外仓,鼓励跨境电商中小微企业租用海外仓“抱团出海”;陕西省印发《加快跨境电商和海外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建好、用好海外仓;四川省发布《四川省海外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到 2026年,在国际节点城市建成海外仓10个以上、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推动外贸稳规模稳份额稳增长工作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海外仓网络。
(二)跨境电商平台为海外仓提供市场增量
根据Data.ai发布的2023年全球购物类App使用行为渗透率榜单,SHEIN、Temu 和阿里速卖通名列前茅。货运咨询公司Cargo Facts统计,2023年第三季度Temu日均发货量为4000吨,SHEIN日均发货量为5000吨,增长趋势明显。根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跨境电商与海外仓分会常务副会长、纵腾集团副总裁李聪的研究,按照行业规律,跨境电商平台平均每增加100亿美元交易额,就需要增加百万平方米面积的海外仓为之提供物流服务,如何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跨越式发展给自身带来增量市场,将是海外仓企业下一步重要思考的方向。
(三)海外仓布局将持续优化
一是优化欧美等传统市场海外仓布局,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深度挖掘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机遇。二是依托产品类别和区域需求,完善全球服务网络体系,推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三是企业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机遇,加快在东盟设立海外仓,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四)海外仓服务能力不断延伸
过去几年,海外仓主要功能集中在FBA中转、一件代发、退货换标等,除了头部少数企业形成全链路解决方案外,大多数海外仓企业无法满足现阶段品牌出海的需求,提高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将是2024年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海外仓企业需要在提供仓储、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清关、税收、退换货、售后维修、包装加工等业务,探索尾货处理、供应链金融、境外商务服务等功能,逐步扩展海外仓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海外仓企业可针对“前展后仓”“批零兼营”等业务,根据需要建设定制仓、退货中转仓等海外仓。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仓的数字化建设和升级改造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需要海外仓企业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海外仓航线的高效管理和物资的实时监控,让海外仓、跨境电商平台、买家实现即时共享,开展智能分拣、机器人搬运等,提升海外仓智能化水平。
(五)行业风险防控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根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海外仓分会调研,各国知识产权、税务、关务、平台规则等是海外仓企业的重点关注问题,也是企业运营的重要风险节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在2024年将进一步发力,提升行业风险防控能力。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商务部及相关主管部门将从开展专题培训、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政治、经济方面风险预警等方面,提升海外仓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行业持续推动,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海外仓分会将持续发布“全球海外仓 50国发展概况”(2023年已发布10个国家),全面介绍所在国的相关情况,供海外仓企业进行参考,通过信息整合提升行业合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