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在暖冬及干旱的情况下,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欧洲夏季极端高温会提前到来,往年夏季热卖产品跨境贸易会提前爆发。例如风扇、户外防护、颈部风扇、充气家用泳池、热水瓶冰袋、空调风扇、降温枕头等夏季热销产品。不过,这几天欧洲又遇寒流,可见此时预测夏季极端高温提前到来或许并不准确。
根据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民间亦有“雨天卖伞,晴天卖扇”流传。跨境从业者又如何利用好气象经济学,备好自己的“伞”和“扇”呢?
一、极端暖冬开新年,北极寒流收冬尾
近年来,全球多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异常现象显著,欧洲也不例外。据欧盟下属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夏季为欧洲有温度监测记录以来最热夏季,2022年为有记录以来欧洲第二热的一年。
炎热延续到2023年开年,整个欧洲在2023年1月份打破有史以来冬季高温记录。据西班牙气候学家马克西米利亚诺·埃雷拉(Maximiliano Herrera)整理的数据显示,至少有8个欧洲国家记录到了有史以来最热的1月1日。
在经历500年来最干旱的夏季之后,欧洲再迎暖冬,英国卫报几天前报道了欧洲多国政府警告严重缺水,热浪和雨水不足导致各地正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降水减少使得欧洲多地干旱严重,意大利威尼斯标志性的运河今年2月干涸。
(威尼斯,图源:推特)
而近几天,在冬天的结尾,欧洲又迎来寒流。随着北极风暴席卷整个英国,英国这星期都在面临着雪、冰和异常低温。而且,比利时、法国北部和中部、德国、卢森堡和荷兰同时出现大雪、降雨和强风。倾盆大雨可能引发低洼地区洪水,强风或造成财产损失和停电,雷暴可能伴有闪电和冰雹。
(英国雪景,图源:推特@WhitbyPhotos)
欧洲暖冬之后再迎寒流,气候变化为跨境电商贸易带来了哪些影响?从业者如何从中寻找机会。
二、晴天卖扇,雨天卖伞
气候变化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经济。例如欧洲开年暖冬、降雪减少,造成冬季滑雪场无雪可滑,不过暖冬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乌战争为欧洲带来的天然气危机。
而在跨境电商领域,异常的气候同样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例如干旱使得很多内河水位下降,马士基不得不在欧洲将大量货物从河运转到铁路;正在西欧、北欧的恶劣天气可能使运输、商业和公用事业中断。
那么,跨境电商从业者如何从气候变化中寻找机会?
我国这几天同样异常暖热,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现在的冷暖,与夏天的气温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现在欧洲的异常热、大寒潮并不能判断更长远夏天的热与凉。
可见,基于对未来几个月后的气候判断较难预判跨境贸易商品爆发时机。
所以说,与其依靠不确定性的几个月后天气确定商机,不如从气象经济中的确定性来寻找机会。
一方面,商家或许可以从确定性的场景变化中,做好确定性商品的准备。
一是就近的天气预报,15天内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确,消费者也往往会查看15天内的天气预报来预购商品;二是季节性天气变化,按季节提前备货是电商从业者的常识。
例如当下英国受北极风暴侵袭,保温类产品正是热销的时候,而西欧、北欧温度在正常以下将持续到4月份,这一期间春季服装将热销。
另一方面,从“气候危机”这一群体意识出发,满足欧洲消费者因担忧“气候危机”而产生的额外需求。
从多国研究结果来看,近年来的极端天气会趋于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应对气候危机。为了应对气候危机,欧洲消费者或会倾向于购买可再生能源产品,如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等;在购买产品时,会更注重可回收产品,如环保纸和可回收的塑料等。
注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
总的来说,欧洲暖冬之后再遇寒流,气候变化间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化,如何利用好气象经济学来做好跨境电商,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气候经济学思维,提前预判消费者的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