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贸订单流失的话题曾一度登上了热搜榜单。据商务部报告显示,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下降40%,其中包括纺织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传统产品下降了50%以上。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0-12月,以美元计价,中国出口贸易额同比分別下降了0.3%、8.7%及39.9%,出现了贸易三连跌的情况。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外贸人士,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2023外贸订单暴跌原因是什么?
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
政治不稳定和地缘政治风险、人口老龄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而疫情的爆发更是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萎缩。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东南亚等地,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加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升级,成为影响中国出口的另一个因素。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越来越多,加大了中国企业出口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客户,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供应链断裂导致交货延迟
2020年疫情爆发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遭受重创。不仅物流运输受到阻碍,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导致了交货延迟和订单无法按时完成,对外贸订单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人口红利衰减、成本竞争、低端产业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外贸形势。
人口红利衰减致使劳动力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压力,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效率下降。此外,例如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一些国家正加紧实施限制性移民政策,这可能导致人口减少和劳动力市场削弱,从而对外贸造成不利影响,如减少潜在出口市场、增加进口成本等。
成本竞争激烈促使订单量减少
全球贸易竞争愈发激烈,制造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在低利润率的情况下,某些公司可能降低产品质量或采用劣质原材料来降低成本,这将损害产品声誉和客户忠诚度,从而导致订单量下降。
低端产业转移
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的制造技术日益增长,这能够帮助它们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也可能会导致低端市场的外贸订单下降。此外,一些高成本生产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更高附加值的行业转移,例如日本已经逐渐将焦点从传统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进行转移,并开始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环境技术和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如果此时外贸订单没有及时调整,那么国家将面临订单量下降的风险。
如何应对2023外贸订单暴跌的现象?
具体措施:
拓展客户和市场
企业可以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访问展会等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和客户。同时,采用多元化营销策略,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户,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和分享,扩大企业影响力;还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社区等在线平台,让消费者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和评价,增加企业产品的口碑和用户信任度。
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企业可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和标准。同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售后服务体验,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
拓宽销售渠道
企业可以创新销售模式和业务模式,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如电子商务、代理商等,拓展销售范围,提高企业收益。
加强供应链管理和风险控制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供应链稳定运行。同时,预测和评估供应链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风险,如备货、优化物流管理、多元化供应商等方式。
创新产品和服务
企业可以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帮助企业开辟新市场和客户。同时,推出差异化和高附加值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战略调整: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精益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高效、灵活的运营管理。
精益化的方式例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产品或服务价值;智能化的方式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自动化的方式例如通过各种自动化设备和机械手臂等,将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工序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优化人才结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何招聘、培养和留住人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外贸企业更需要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
推动创新发展
推动创新发展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外贸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
面对外贸订单暴跌的压力,中国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除了采取具体应对措施外,还需要从战略上进行内部调整。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提升,才能在外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