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注新闻的财经版块,很容易就能察觉到,今年欧洲的老板们都在加码对华投资,甚至是加大中国供应链本土化的投资,而有远见的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悄悄进入欧洲市场,布局下一个十年了。
欧洲化工巨头巴斯夫决定在广州湛江修建一个一体化的综合化学品生产基地,是巴斯夫集团在德国之外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巴斯夫第三大生产基地;
法国航空巨头空客的研发中心签约落户苏州工业园区,“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则在成都双流机场旁边开始动工建设;
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在沈阳投资22亿美元建设的电动汽车工厂开始生产,是宝马有史以来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还和宁德时代达成协议,让宁德时代给自己的“新世代”纯电车型提供圆柱电池……
总体来看,欧盟今年1-8月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23.7%,可以说,欧洲的企业家们还是挺看好中国未来发展的。
当然这也跟欧洲离谱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有关——受能源危机和俄乌战争影响,欧洲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都涨了5-10倍,这么高昂的能源成本实在是让欧盟国家的工业遭不住了,产业资本开始疯狂外逃,市场广阔又成本低廉的中国自然是不二之选。
虽然美国一直呼吁自己的盟友国家和中国脱钩,明面上欧盟也的确紧跟美国步伐,在各种场合称中国为“战略对手”,但事实上不管哪一方都清楚,欧洲孤立不了中国,甚至离不开中国,即便面对重重阻碍,中欧贸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也依然稳步推进,甚至加快了进程。
就像这次能源价格暴涨,欧洲众多工厂不得不选择停工停产,义乌的电热毯批发商却赚了个盆满钵满,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欧洲工业因此遭受严重削弱,之后的欧洲经济就会更加依赖对外贸易,中企进军欧洲市场就迎来了大好机遇。
Dealogic的数据显示,欧洲2022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最多的地区。2022年以来,有五家中国公司在苏黎世和伦敦的证券交易所融资超过21亿美元。相比之下,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总融资额不足4亿美元。
有知情人士表示,包括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在内的其他中国券商也在考虑申请在德国和整个欧盟提供各类投资银行服务的牌照,审议仍在进行中。梅耶布朗律师事务所(Mayer Brown)的合伙人埃尔德(Jason Elder)称:“在苏黎世和法兰克福的上市表明,中国股票发行商越来越有能力更直接地接触欧洲投资者了。”
种种趋势表明,如今的欧洲市场在中国企业家眼里的地位越来越高,布局欧洲市场也已经被中国企业提上日程。
欧洲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市场格局:
中欧贸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欧贸易结构上的差异。
从2020年中欧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中国主要依靠供应链和劳动力优势,用基础产品扩大欧洲市场,向欧盟出口的商品主要为家具、医疗物资、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自行车等;
欧盟则主要依靠高精尖技术,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来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盟的传统高端制造业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德国的精密机床、汽车、法国的航空、核电等产业依然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在前沿产业领域,欧盟却发展得相对缓慢,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比如欧盟原本领先的光伏产业现在严重萎缩,中国的光伏产业则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份额。在数字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发展标志之一——独角兽企业数量上,欧盟也大幅落后。
除此之外,欧洲的电商发展并不均衡,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特征。《2020欧洲电商区域报告》显示,西欧是欧洲最发达的电子商务市场,83%消费者会在电商网站平台网购,而东欧的电商业务增长最快。在整个欧盟,德国的作用最为凸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价值链呈现出区域化特征,三大跨境体系兴起,分别是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工厂”,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工厂”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工厂”。产业链的区域化特征在欧盟表现得最为明显——欧盟内部贸易要远超欧盟与其他地区间的贸易。
而欧盟的经济地理版图主要由德国主导,2017年在欧盟的27个成员国中(德国除外),有17个国家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是德国,欧盟各国贸易对德国依赖程度很高,大多欧盟国家的工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会经过德国再加工,一部分回到欧盟国家,另一部分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在这个贸易循环中,德国扮演着欧盟产业资源整合的重要角色,是整个欧盟产业链的中心。
欧盟市场格局发展的另一趋势,是产业空心化严重,产业转移成风。受困于高企的能源价格和生产资料成本,不少欧洲企业都选择搬迁到低成本的地区维持生产,德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中国、美国等重要市场不断扩充产能,气耗和能耗双高的化工业也是如此。如果欧洲制造业继续外迁,之后欧盟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就会进一步加深,一定程度上利好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
市场需求:
前面说了,欧洲电商发展不均衡,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化特征。事实上,不仅是电商,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甚至在疫情的影响下,欧洲内部的不平衡还被加剧了,依赖旅游和中小企业的南欧国家在疫情中经济衰退最为严重。
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欧洲不同区域之间的消费者需求也呈现出明显区别,总体来说,北欧看品质,西欧看个性,南欧偏随意、东欧更实用。
北欧包括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在北欧消费者心中,产品在质量、认证、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表现最为重要,北欧消费者更青睐档次高、质量好、款式新的产品,环保节能的包装也非常重要;
西欧最为发达,经济总量占欧盟的45%,包括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及德国等国。英国消费者重视产品的质量及服务;法国消费者注重设计和包装,重视本国文化及语言;德国消费者比较谨慎,追求质量、实用性和效率,尤其关注产品细节和物流效率……
东欧包括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消费者往往喜欢购买简单实用的产品,重视性价比和产品实用性。东欧近几年电商发展增速较快,且竞争较小,非常适合中小卖家入局;
南欧主要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意大利人比较节约,同时喜欢时髦,不愿多花钱追求高品质,追求高性价比且更信赖国内企业;西班牙消费者和葡萄牙消费者大多比较随意,订单量较小,追求舒适随意的生活方式。
细分市场: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东欧电子商务市场几乎所有类别都在增长,其中食品和饮料的销售增长最快,其次是玩具、游戏和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服装和鞋类在中东欧也非常受欢迎。而在整个欧洲,细分市场里也呈现出几个趋势。
电子产品需求旺盛:由于疫情影响,欧洲市场中诸如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德、英、法是电子产品需求最大的市场,其中,英国的消费电子类产品需求达153亿美元,并以每年5.2%的增速持续增加。家庭影院、电视架、手机、手机配件等的一些相关搜索词,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好几个欧洲国家,都拥有很高的热度。
汽配产品专业要求高:欧洲汽车人均保有率极高,相较于更信赖4S店的中国人,欧洲消费者更喜欢自己改装和保养汽车,汽车配件类的市场需求长期保持高位。但是欧洲的汽配行业发展非常成熟,信息高度透明,对配件专业性要求很高,因此中国卖家在进入欧洲市场时需要在产品认证、产品适配、替换维修客户服务方面做到高度专业,才有可能在欧洲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智能家居持续发力:家居品类常年占据欧洲销量前几名,尤其是智能家居品类,颇受欧洲市场青睐,清扫机器人、厨房电子秤、电竞椅等能够有效提高生活品质的家居产品常年位于欧洲市场畅销榜。随着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持续上涨,欧洲市场近期也非常关注节能产品和储能产品,电热毯、空气炸锅和太阳能电池板、移动充电器等产品也在欧洲迎来了销售热潮。
下一个10年:从欧洲工业4.0走向5.0
德国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曾提出一个“工业4.0”的概念,指的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随后与法国、意大利达成了国家级合作,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二是“智能生产”,三是“智能物流”,本质上是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然而最近,“工业4.0”议程在德国和欧盟国家都有点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2021年1月欧盟提出的工业5.0。根据欧盟的介绍,工业5.0强调可持续性和以人为中心,在实现就业和增长目标的同时为富有韧性的社会经济繁荣提供支持。
相较之下,工业4.0范式主要由新兴技术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潜力,工业5.0则将研究和创新作为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和富有韧性的欧洲工业过渡的推动力,把关注点从股东的价值转移到了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提出未来产业应依托的关键技术、以信息、生物、材料、能源等新技术为重点。
就核心技术而言,工业5.0更像构建了一种欧洲工业与新兴社会趋势和需求共存的方式,尝试把公认的机器人技术优势与人类先进的批判性思考等认知能力相结合。强调以人为本,则意味着机器人需要能更大范围识别人类的意图并判断,检测和响应人类生理和心理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AI技术从绘图到换脸层层升级,大放光彩。
而我国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开发应用走在全球前列,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新个体经济”、“无人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灵活就业岗位,未来中国企业在进军欧洲时也有了更多底气,掌握了更多筹码,必然将在欧洲市场中抢占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