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百度 萝卜快跑"一词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热搜榜上赫然在列,激起了网民对无人驾驶技术热潮的广泛讨论。毫无疑问,这不仅是一个热点,更是一个明确信号——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时代的大幕正缓缓拉开。
近段时间,无人驾驶技术备受瞩目——7月8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计划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约车服务提供支持;同日,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宣布《关于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公示》,计划将部分道路设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路段;7月4日,上海向四家公司颁发了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证,允许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全无人驾驶汽车的试运营。同时,长沙市宣布计划到2026年全面开放城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测试道路单向总里程将达到1050公里。
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济南、武汉、广州、深圳、成都等20个城市(联合体)被列为应用试点城市,这预示着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大规模普及已势不可挡。
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网约车司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乘客选择无人驾驶服务并非出于好奇,而是因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在网约车普遍收费为每公里1元的情况下,无人驾驶的价格低至每6公里4元,平均每公里成本仅为几毛钱,这样的性价比无疑极具吸引力。他的成本优势并非依靠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而是其运营成本的真实反映。无人驾驶汽车无需司机,从而节省了人工成本,且能24小时连续运行,无需休息,这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每次出行的成本。此外,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使得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造价大约在15-20万元之间,这使得无人驾驶的打车费用仅为有人驾驶的30%甚至更低。
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曾公开表示,预计萝卜快跑将于2024年底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技术普及带来的成本下降,将进一步推动无人驾驶服务的普及。
然而,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也伴随着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和挑战:
1. 偶发性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出现意外错误,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真实环境中。
2. 法律和责任问题:自动驾驶汽车在发生事故时的责任归属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身伤害或死亡的严重事故。
3. 对网约车司机的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对传统网约车司机生计的冲击,以及他们面临的转型压力。
尽管如此,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孕育了新的职业机会。例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安全员、运维人员和客服团队等,这些新兴职业为传统司机提供了转型的可能。
据最新消息,目前第一批转行的网约车司机们,已经加入无人驾驶队伍!全国从事这一新兴职业的人员规模已逾2万人,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安全员的培训教育、安全管理等需求也愈发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