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印两国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最近几天,因边界冲突问题,印度掀起“抵制中国货”运动,号称“要给中国人上一课”。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爱情一样来得凶猛、去得干脆——
618印度市场的一加手机和小米笔记本几分钟被秒光,还有人抱怨“等了几天还是没有抢到”。
此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除了手机,许多人穿着写有“抵制中国货”的衣服走街串巷,打脸的是,这些衣服是「中国制造」的。
伤敌100,自损1000,想想都替三哥尴尬。印媒哀叹:印度不可能抵制“像空气一般存在”的中国产品。
如果不用中国制造,印度人的家估计能被搬空,男主人全身脱到内裤都不剩。
中国制造面前,没有一个能打的。
在轻工业、日用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让老外惊呼卧槽。
2017年全球家电产量7.5亿台,其中中国制造4.2亿。
如果中国某个县的工厂停工,世界上可能就有一片垂直市场停转。
江苏丹阳一个市生产了全球40%的镜片,大街上随便拉个人,都能问他搞一副眼镜。
浙江诸暨大唐镇则为全世界贡献了1/3的袜子,人称“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
苹果超过90%手机在郑州生产,富士康工厂疫情推迟开工,全球苹果店出货量告急。
网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义乌指数”,在美国大选前,只需看义乌收到的竞选纪念品订单数,就能知道美国老百姓会把选票投给谁。
只要给中国企业一个出海机会,能把资本主义薅得毛都不剩。
2
海外电商的崛起,让小企业和个人,都有了分一杯羹的机会。
跨境电商把批发变成零售,把复杂变得简单,把卖家和买家直接连在一起。
传统外贸历经的“五环之歌”:国内生产商,国内贸易商,国外分销商,国外零售商,终端消费者。
复杂的交易链条,意味着漫长的回款周期,而现金流恰是企业的命脉。
八个坛子七个盖,七个盖子是现金流,八个坛子是负债,在许多老板眼里,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疫情期间,传统外贸面临大面积的订单荒和履约难,现金流断了,盖子没了,熬不过去的,就狗带了。
疫情中跨境电商强势爆发,卖家小批量购入再转卖,针对选品严控库存,同时顾客先付款,回款速度快,资金周转效率更高。
有卖家本身就是工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定价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拿到利润最丰厚的零售环节。
广东增城的马丽可以吃着肠粉,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把牛仔裤卖给地球另一端的Mary。
苹果新款手机发布后,深圳华强北的配套手机壳,已坐在运往海外仓的飞机上。
马应龙将拯救全世界无数个屁股,美国街头小伙为老干妈血脉贲张。
更快,更轻,更赚,就是跨境电商精神。
在被国外大牌收割了无数遍溢价利润、用廉价劳动力给全世界打工多年后,跨境电商正在慢慢改写历史。
3
老祖宗说“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和国内电商相比,跨境电商参与门槛更高,面临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淘宝、拼多多上的金冠卖家,未必做得好Amazon和eBay。
传统外贸企业,也不一定能在跨境电商里吃得开。
手里有牛逼产品技术的中小卖家,不一定会应付选品、生产、备货、清关、运营、推广、法规、退货、结汇和平台规则等麻烦。
而这些还只是门槛而已,真正让卖家们抓狂的,是不稳定的物流。
特别是前半年,让人痛苦的不是钱在人没了,而是有货发不出去,发出去送不出去。
疫情蔓延,航空停运,边境封国,国内到外国,运费一路涨。
而宅家的老外们,不会耐心等上四五十天的,买的任何商品都是刚需,刚需就“刚买就需要”——更快,谁快买谁的。
就好比你宁愿多花钱,也买京东自营商品,次日达是真香。
对跨境电商来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好途径,就是引入一个「海外仓」。
所谓海外仓,就是把国内商品提前运到国外,暂存在当地仓库,有买家下单后,就近把商品快递给买家。

有了海外仓,卖家只需做好选品和发货,把心思集中店铺运营上,物流运输、库内操作、快递派送、退货换标等,都交给海外仓完成。
近水楼台先得月,相比于直发包裹时效长、破损率高、旺季拥堵、丢件率高,海外仓本土发货,买家包裹“到了”,才能赚到dollar。
这些年,阿里巴巴在全国建了几万个菜鸟驿站,如果只是方便下班取件,那就太低估杰克马的眼光了。淡季是快递暂存点,618和双11时预订商品提前就运到菜鸟驿站,付完尾款就派送,不必拥堵发货。
海外仓本质上也是一种工具,工具就是为人服务的。面前有一条小河,你一步跨过去容易扯着蛋,在河里垫块石头,一步分成两步走,就安全很多。
把跨境电商做成“国内电商”,这就是海外仓的前置魔力,懂的都懂。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4
提到跨境电商,很多人知道亚马逊,对海外仓比较陌生。
亚马逊的一大优势就是自带海外仓,卖家把货发到仓库即可,由亚马逊完成配送。
国内的京东,就是类似亚马逊的模式。
但亚马逊的缺点是仓租费较贵,贴标严格,需要卖家自己把货运到国外仓库。
除了亚马逊,第三方海外仓主要分两类:
一是大卖家的自建仓,更多扮演商业配套角色,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改善供应链弹性和服务本土化。
二是专业服务商的海外仓,对大部分卖家来说,租海外仓更划算,如谷仓海外仓就是业界头部仓储服务商之一。
海外疫情期间,亚马逊一度停收生活必需品以外商品入库。
许多卖家慌了神,一旦没法补货,辛苦做起来的账号就狗带了。
亚马逊的这波风骚操作,让不少卖家开始布局海外仓分散风险,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很容易蛋碎一地。
关键是,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海外仓已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因为海外仓的原理就是:
用空间换时间,
用集中海运降低物流成本,
用海外暂存提高配送效率。
待疫情过去,尝到海外仓甜头的老外们,很难再接受慢吞吞的直发,平台方也在打压虚拟海外仓,时效成为衡量账号的重要标准。
eBay今年频繁出招,鼓励卖家走认证海外仓发货。为什么呢?
相比对手亚马逊,eBay在仓储上很单薄,整合谷仓等第三方优质海外仓,来实现弯道超车。
但整合海外仓不止为了竞争,更基于海外仓对卖家和买家的价值:让卖家更赚钱,让买家更满意,实现多方共赢。
海外仓一开,黄金滚滚来。
5
从长远来看,熬过这段疫情期,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将迎来一波反弹。
逻辑很简单,国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在持续上涨,疫情培养出了更多“剁手族”。
同时,中国是在这场疫情打击中,复工复产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
前者意味着,国际物流恢复正常后,海外电商市场将正式打开,憋着的买买买爆发。
后者意味着,中国有能力满足全世界人民的商品需求,只要钱到位,订单有多少接多少,No problem。
5月6日,国务院一口气批复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我国疫情已控制,国外大概率还要半年恢复元气的背景下,任何利好都比不过政策扶持,你细品。
市场、产能、政策,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在跨境电商这片战场,海外仓的威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
6
海外仓发货快,客户体验好,退换货方便,多仓发货速度更快。但并不意味着,随便选海外仓就能赚钱,这个行业的水,跟太平洋一样深。
2015年开始,很多企业和个人嗅到红利,大量踏足海外仓储行业,林子大了鸟也多了,也就导致这个行业良莠不齐。
因为海外建仓,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到头部就更难了。
首先是仓库选址,要覆盖经济发达地区,网购比例也更高;同时考虑交通位置,方便港口拖车和快递取件。
比如美国东西部的人口约为8:2,物流价格和时效有明显差异,如果想实现全境更快配送,就得在美东、美西各设一个仓库。
选址建仓还只是基础,海外仓挑战还在于解决文化差异问题。
国外员工崇尚自由,要加班,得加钱,而且失业补助高,假期特别多。
赶上仓库爆仓,在国内租仓招人加班,一星期搞定的事,在国外能慢到你崩溃,光是和中介、房东、律师的邮件反复沟通,就要3个月甚至半年。
仓库还要优化货架,提高库容利用率,成熟的流程、软件系统和智能化设备,才能保证更快的运转效率,更低的容错率。
还不说法务、财务、税务等头疼问题,一个不小心,轻则罚款整顿,重则倒闭关门。
跨境电商的海外仓属于“重资产、重运营、高门槛”的细分领域,从事海外仓的企业,要有一定实力,深耕服务本土化。
7
如果单从「海外存储」角度来理解海外仓,是不准确的。
海外仓不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也不是跨境行业的临时避难所。
即使在疫情后,这种无视距离限制、大量节约成本的仓储模式,将会大规模延续下去。
从国内到国外,从卖家到买家,把千千万万个SKU精准快速地分发配送,不亚于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系统。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巧的是,这正是谷仓海外仓的强项。
出身电商,服务电商,更懂电商,在跨境电商行业,谷仓已耕耘多年。
疫情是旧行业的挑战,也是跨境电商的涅槃。
中国跨境卖家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海外仓,就是抢滩登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