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
良辰美是亚马逊卖家中有影响力的KOL,也是蓝海市场方向的先锋探路者。
本文是良辰美作为亚马逊卖家在品牌学习路上探索的心得和学习总结,希望他的分享能够给在各位亚马逊卖家带来启发。
01品牌出海同行者访谈
1. 思维的勤奋是看不见的海底冰山
良辰美:有两个原因吧。
第一是,因为你们案例库中研究的某个品类是我正在做的,但是其年销售额和营销方式超出了我的认知,想来近一步学习一下。
第二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欲望很强的人,“品牌出海”现在是个热门词汇,我想去多学习了解。
也因为自己亚马逊团队关系,我将跨境市面上比较热门的学习课程都买了,大概花了十几万,想去抹平信息差,提高认知。
但是信息差的累积不等于认知差,我始终认为思维勤奋是看不见的海底冰山,
信息差需要认识去理解,消化,吸收,才能转变成认知差,也就是知识要去思考、去提炼总结。
2. 做品牌就要定点冲击人群痛点,不要依赖平台,流量要把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学习品牌后有什么收获吗?
可以谈谈你对品牌的理解吗?
认识到了品牌是向特定受众提供的独特价值承诺,所以面向的市场与受众,如果萎缩或者社会潮流与舆论发生了变化,那么品牌的价值本身也会相应得缩水与放大:
比如倡导模特身材的维秘内衣整体市场份额在缩小,口碑与舆论都在下滑,原因是现在欧美的主流思潮是倡导身材自由。
良辰美:也看了案例库中非常多的品牌案例,总体感觉品牌的底层逻辑就是:细分与专业。
1)细分:品牌旗下的产品,要瞄准的是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只吸引一类势能人群(如老师和健身教练),
2)专业:只有放弃大多数市场、大多数产品线, 专供一个产品解决的是细分人群的精准痛点,才能聚焦到精准客群,用范弗利特弹药量,冲击用户需求痛点,成为他们心中专属刚需品牌,做到“一厘米宽,一千米深”。
但是品牌并不是只做好产品就行的, 因为制造可以找工厂代工,但流量一定是紧握在手里。
流量的打法市面上非常广泛,但以人群辨识度来看,还是任小姐团队讲的这流量四象限最为清晰。
这四层流量可以理解为用户和你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亚马逊上的新品,所有自然和广告流量都是冷流量,大家都不认识你,简单的差异化研究没有任何效果。
亚马逊没有用户基础,下一次再推出新品,转化难度还是一样的困难。
所以做品牌绝不能依靠平台,而是要搭建自己的独立站,因为可以做SEO和SEM,就是博客与社媒的流量挖掘。
我接下来的学习动作就是想去整理案例库中的所有品牌都针对某类人群做了哪些营销类的动作,
虽然产品市场不同,但是人群和市场调研的方法应该是类似的,后期自己研究品牌与市场应该能套用,这就是学习的本质吧。
3. 建立品牌站的九字真言
学习品牌之后有想去做品牌站吗?可以分享一下学习心得吗?
良辰美:对于品牌站,暂时还在考虑中,所以后续看自己的规划要不要尝试做。对于品牌站学习,我也看了不少研究品牌的文章和课程。
品牌站的技术,大约可以归以下九字真言:
1.弃:
放弃平台的多数产品,因为品牌要客群精准。(超级大牌另说)
平台是兼容并蓄,卖货越多越好,可以低价求量大;
品牌是独具一格,讲究格调和精准,客群标签的一致性才好高价收割。
2.涨价:
如果你想打造一个占领用户心智的专业高端品牌,你单讲产品质量、材质,用户真的不懂。但是“便宜没好货“,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定价决定了我们流量的质量和营销预算。
流量成本永远都在水涨船高,需要有充足的预算,提价之后,我们才有更多的钱去做广告、去获取单个用户。
3.势能用户:
势能用户就是有影响力、有营销辐射能力的人。
KOL网红就是靠流量赚钱的,营销不一定靠他们,但口碑一定得找到势能用户做核心用户,
比如你想健身,你是选择健身教练(势能用户)常用的装备,还是某个小测评网红推荐的装备。
网红数据可以刷,但是圈内大佬可是公认的。
势能用户有权威有专业,能帮助用户去快速做决策,增加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
4.结构:
-
品牌站的底层逻辑图
4. 品牌站需要有稳定流量,基石流量模型搭建是关键
为什么会认为品牌站需要有稳定流量呢?
-
基石流量模型
产品端解决的是细分人群的精准痛点;流量端就是整个营销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