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一期在周末结束了。
外贸老板们,你们战果如何?
据前线老板们发来的消息,相比135届春交会,136届秋交会人很多,老外也很多;明显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展馆的人气非常旺。
官方新闻给到的数据是广交会一期超13万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增长4.6%。
从数据来看,南亚中东非洲居多,俄罗斯客户也来了不少。欧美的客户有,但不多。
136届一期的会场
和预期的一样,来的客户多是“一带一路”。
一位尼日利亚客商(据说是酋长),在首次逛广交会时,相中一辆新能源老爷车,当场数出 6000 美元将其买走。
住在赤岗的Olive看到,一早很多大巴就去附近的酒店接人去广交会。
看着人从众叕,她不禁发出感慨:“越多人,我就会觉得外贸的未来更有希望。”
接受客户群体的变化
保住老客户的同时,也记得看看新方向。
有的人可能觉得亚非拉客户质量不是很高,但对于签单成交来说,客户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欧美国家为主的贸易市场已经走向下沉,“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盛。
未来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贸易状态仍将持续。
外贸市场已经开始转换,别再拿之前的眼光瞧不起客户了,不然等你瞧得起了,客户都被别人抢走了。
学会客户分级
客户没有好坏之分,但有等级之别。
优秀的外贸人不是死盯着一个大单不放,而是能够快速判断用户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根据顾客的不同属性进行差异化的沟通和报价。
真正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客户,是不会直接拿第一身份在展会上接洽的,而是以外贸公司名义出现,所以,单凭客户公司来评判购买意愿有时并不准确。
那怎么判断呢?
举个例子,一味砍技术细节的,都是其他公司来的工程师,到你那里闲扯的;一味问价格,不问其他别的细节的,都是同行来掏价的。
有的外贸新手直接被吓住了,真正来了客户也不敢报价了。
但沟通过程中发现是成交意向很高的客户,就开门见山地报价,直接杀到最佳价位,也许客户看后就成交了,你犹豫的过程里,客户不会找其他商家采购吗?
用专业度拿下客户
-
主动问客户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
有什么样的需求?
-
向客户说明我能为他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先让客户觉得你和你的方案足够专业,才能带来后续的订单。
你卖的是产品而非噱头
很多参展商一到展会就拉一堆人进展,有时候自家人就能把展位占满,又怎么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参展体验呢?
展位利用出格的噱头吸引人未免喧宾夺主,你卖的是产品不是人。
一味追求参展人员的数量,忽视了员工质量,导致很多参展员工连自己的产品性能、专业都不熟悉、不了解。面对客户的时候磕磕巴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客户还会等你吗?
人再多,服务不到位、产品本身不过关,客户也不会签单。
近几年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人均GDP有明显提升,这说明国民购买力正在上升,这些地区的一些国家正在陆陆续续有能力购买中国产品,这就是好事。
最后,关注新兴市场是持续并必然要做的事情,期待老板们在二期、三期有一个满意的收获!
注:本文转载自外贸这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