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最近在考察海外发展机会的大白。
一、勇闯曼谷,和泰国的“地头蛇”meaw丽梅面基。
一起吃了午饭,聊了两三个小时。说句你们不爱听的:低维评判高维,大概率都是错的。
比如外行评判内行,打工人评判老板,没做过事的人评判真正做事的人,没出过海的评判已经出海落地的。
meaw丽梅是广西人,在泰国待了十年,大学也在泰国读的,已经做了几年的出海一站式服务,专注泰国市场。
专注于服务国内的头部品牌,主要做tob,服务的有OPPO、埃安、米哈游、腾讯、sunsu、红牛、网易等公司。
公司本地籍员工超过了70%,除了她和另外一位创始人是中国人,公司所有员工全是外籍。
聊了很多信息差,挑一些能回忆起来的分享:
1,国人喜欢骗国人,所以要做差异化,就是先融入本土。
meaw丽梅说她在泰国待了十来年,看过太多的欺骗案例,所以她出来创业就想好了定位,要控制风险,要有差异,要果断。
按照国人出海的思维,就是先找中国人来对接,因为语言和文化都很陌生,惯性使然,这一点我自己是深有感触的。
就像我自己,语言不行,做马来西亚市场,也只能先接触华人朋友。
这一点丽梅,她们是有很好的优势,在泰国上大学,又在这个环境下生活工作十来年,所以她创业占了这个优势,策略不是先给中国人打交道,而是先和泰国人打交道。
做出海业务的服务商很多,她几乎和别的服务商都不同,硬是靠着差异化越做越大。
很多中国企业首次出海,对当地的政策、文化、时代背景、历史、环境、语言、宗教,都不了解。
抱着一个错误的理念,在国内能做成头部,在海外依然可以。
但说白了这个是执念,国内凤头,国外或许是鸡尾,昙花一现。
她们目前合作的一些公司当中,也有不少是刚出海时两眼一摸黑的就来了,做了大量的错误决策,给了很多是错成本,花了不少冤枉钱,装的头破血流,货比多家后。
最终选择了她们,然后进行了深度绑定,深度合作,后期就很愉快。
丽梅和我说,她们现在选择合作伙伴也十分小心谨慎,一是害怕浪费时间把精力用在不合适的客户身上,二是她们服务客户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则。
就是要先货比三家,先去了解市场,碰碰壁,知道海外是个啥情况,有所了解后再进行合作。如果客户不同频,用中国的思维来理解泰国的市场和生意,目标无法一致。
她会果断放弃,宁愿不做这个生意,不赚钱,也要筛选出能够志同道合,长期合作5年10年的客户。
从长远来看,这个投产比会更高,价值也会更高。
举个案例,国人想到泰国买地,通过海外国人的渠道,很大可能性会“层层加码”几个中间人赚差价。最后买到都不知道是几手了。
她们的优势又再次体现出来了,可以直接通过泰国本地人,省去中间复杂环节,直接找到一手地主进行交易。
并且可以评估土地的风险。“这块地之前都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是不是值得买,有多大风险。”这才是主要的。
很多人买地大概率是带个翻译过去交易,翻译和翻译也有等级和差异的,怎能确保没有语言差和信息差。 主要还是怎么查清楚土地性质。
2,向更优秀的人学习。盛名之下无虚士,她优秀肯定有优秀的道理。
泰国圈子很小,韭菜没那么多。总人口大概是7000多万。以前国人收割思维,这个地方割韭菜完了再去割下个地方。
现实是圈子小,你做了坏事就没口碑了。
长期做正事,才会越来越持续,生意越做越大,就是规避风险,宁愿不赚钱,也不破坏口碑。
出海业务的服务商现在太多了,大家都有这个想法,需要更多失败案例来给参考。
拿比较成功的两个公司举例,shein出海成功影响力排第一,相当于海外的淘宝,TikTok 出海也非常成功,几乎影响全世界。
这两家公司都是本土化达到百分之70,80。权限很好。
想说啥呢? 出海的公司千千万,真正能做出来的少之又少,同样的模式,中国成功,海外不一定能成功。
此地能行,彼地可能不行。此时能行,彼时可能不行,此人能行,彼人可能不行,很多时候能把事做成往往是需要多因一果的。
要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
又聊到TikTok,现在在东南亚的发展,个人角度来看是属于窗口期,适合入场。
前几年发展阶段是本地娱乐内容。美女、低龄儿童拍摄的视频内容为主,后来延伸成全民使用的app。
用户起来了,国内的工会,MCN公司都想出来变现分一杯羹。很多老板请了大量网红、主播,过来试水,但都无功而返。
现在疫情后电商市场更成熟,物流更成熟,机会更好。中国优势是供应链,主要思考怎么和本土竞争。
泰国现在也卷起来了,不过现在还是良性内卷,国内已经是恶性内卷。泰国电商有人进场了,“有人在买票,有人在路上,有人在观望。”
大家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
如今出海首先是想到跨境电商,亚马逊,抖音,你想到的大家都想到。
电商也很卷了,然后你要去测评,去做选亲,去招聘,不了解本地市场情况下成本非常高。
现在还有个方向是外贸,中国是世界的工厂。
泰国本地跨国贸易,进口公司,是了解中国的。方法是取代中间商,直接去找本地渠道商合作,找源头,提供产品,提供渠道。简化流程。
一上来就跨境电商这个业务,没信任也很难做。
丽梅说这个问题她们也很难解决,不过线下销售渠道可以解决,线下先卖,然后熟悉市场,有信任基础后再转到线上。
线下渠道打入市场,获得泰国人认可,被市场接受,线上再卖就会好很多。
一上来干线上太难了,很多时候属于落到空中,不落地。还费钱,费时间精力。
3,泰国一站式服务,服务企业,个人出海,品牌公司入海,真的太强了,我望尘莫及。
丽梅她们公司叫Sailson,从2017年开始做,已经做了好多年,论出海的经历、经验,我还属于小白阶段,从0到1,她的阶段就是99-100。
而且不止出海,还有入海。听她分享泰国入海国内的公司和业务也非常多,这就是信息差啊。
泰国的一款椰子水品牌,赵露丝代言的。还有另一个品牌“小老板海苔”,打入中国市场也很成功,主要入海的还是以食品行业居多
又说之前3年他们重心偏服务,接下来逐步会扩大自己的产业,这一路走来也是经历很多,踩坑、意想不到的困难。
如今时间沉淀到今天硬是做的越来越好,资源越来越多,背景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实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会发展成平台,会有自己的专属基地、酒店、餐饮、茶室、自己的土地。
出海,签证,买房买地,出行,涉及到出海泰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一站式服务。
持续深耕泰国。
用她的原话说:
1,“你给社会创造价值,利润自己会找上来。”
2,出海是很奇妙的,外行不能质疑内行,沉淀下来,站得住脚。博弈。活下来。
3,出海是谁先占领市场,谁就有话语权。充分了解市场,就算你在国内是个牛逼的公司,出了海不够灵活,不了解市场情况,可能来了以后也只是一个水花而已。
4,出海其实面临很多困难:语言、环境、家庭、经济条件、以及意外、不可预估的困难。
如今是有人犹豫,有人坚定,有些跟着人潮随大溜,出发点不一样,方向和目的地一样。
我的出海群有个群友北京户口,北京买的房,孩子在北京国际学校读书,今年放弃北京户口,卖掉北京的房子,放弃孩子读书的名额。
毅然决然的出海了,他说换一种方式生活。这种勇气和条件可能都不是普通人能具备的。
大多数人出海,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没得选”,没有退路了。
我对出海的理解是:风险可控,结果想要,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心底要有一团火,哪怕条件再艰苦,环境在恶劣,困难重重,也丝毫不会动摇你要做的那件事,你要去的那个地方。
人生没有平衡,只有选择。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选择也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