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这种营销方式是可以提高销量的,口说无凭,上数据: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来,王麻子菜刀的销量起伏是符合张小泉“拍蒜断刀”舆论事件的热度走向的:
7月14日王麻子在直播间拍了一整天的蒜之后,该直播间的流量和销量呈现爬坡趋势,7月18日,该舆论事件在各方推波助澜之下发展至高潮,王麻子直播间的流量也随之迎来峰值,创下最好销售记录,之后随着舆论热度消退,王麻子直播间的流量回归正常,但是也积累下不少粉丝和口碑。这一点在粉丝趋势图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口碑也实现了三级跳)
至于如何看待王麻子菜刀直播拍蒜?我只能说这种“全靠同行衬托”的营销案例并非个例,近一点的有蜜雪冰城欢迎民警进店休息“内涵”星巴克驱逐民警;远一点的有三星Note7因电池爆炸时间陷入信任危机,苹果趁机发布iPhone7系列,收获远超预期的预定量……还是那句话:你自己处理不好舆论危机,那就不要怪同行“落井下石”了。
作为一个外贸人,这个事情值得我们讨论和引以为鉴的地方并不是以王麻子为代表的同行们如何利用对手的翻车来营销自己(毕竟我们也不能老盼着竞争对手翻车),而是当我们和张小泉一样面对舆论危机时应该如何处理。
在我看来,在客户反馈“拍蒜把菜刀拍断了”时,这还只是单纯的产品问题。理论上来说,碳含量越高,刀越锋利好切,但刀体也会更脆,碰到硬度较高的食材时不会变形,却会直接崩裂,切片刀用来拍蒜,拍断是很正常的。但是张小泉的售后客服回复“不建议拍蒜哦”,无疑是在给客户本就不算好的情绪火上浇油。
做外贸的都知道,遇到类似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安抚客户情绪+退换货/赔偿措施+产品使用说明。实际上外贸人也会遇到因为产品说明不到位而被投诉的事情。之前有外国客户在一位卖家的网站上购买了表演用的塑料刀具,卖家赠送了一包人造血浆做赠品,可以让卖家在表演时更加逼真,但是客户不知道啊,收到货吓了一跳,直接就投诉了……所以产品说明和使用手册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张小泉翻车最严重的地方在于其总经理夏乾良2011年接受采访时的视频被人给扒出来了:视频里他张嘴就是“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都是错的!”言论中提到消费者教育,更提出“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这可真是往锅里倒油了——作为饮食文化大国,中国消费者们显然不能接受这种居高临下的“教育”:我们用你教育么?!
在我们这些搞外贸营销的人眼里,这个案例还提醒我们:无论在哪里做生意,都要做好本地化,不去做本地市场调研,翻车只是早晚的事。早前就有鞋企看到越南市场那么多人,却没几家鞋企,妥妥竞争小、对手少、潜力大的蓝海市场啊,等到真的进入越南市场了才发现越南那边根本没有穿鞋的习惯……
来到全新市场,谦虚与学习的姿态是必需品。当年败给淘宝的eBay、亚马逊等公司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态度傲慢、自满的心态。而作为“最成功的出海企业之一”,TikTok就是依靠着跨越语言和地域的内容产品,同时大力落实本地化运营的管理方式席卷全球。
对一代又一代出海企业而言,“水土不服”始终是一头难于降服的拦路虎。从底层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到语言、宗教与习俗等基础文化环境,再到种族、性别、环保等社会议题意识,组织内部的流程制度、管理架构与商业战略,处理不善都有可能带来问题乃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