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到2023年十年间,越南工业生产指数增长平均达到了7.4%。尽管受过疫情影响,越南仍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制造业中心,其制造业发展是有迹可循的。自2006年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越南逐渐开始承接起了全球产业供应链的重新配置和转移。第一波转移自2008年左右开始到2014年左右,主要是纺织服装、鞋类这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转移,这一阶段主要考虑的是越南充足年轻的劳动力市场和低廉的工人工资。耐克、阿迪、Zara等全球头部服装大厂都纷沓而至。一时间市面上很多服装标签的背后都印上“Made in Vietnam”第二波转移则是自2015左右兴起,以消费类电子产业为主的转移。比如三星、英特尔、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这一阶段主要考虑的土地价格、人工、原材料运输效率等综合因素。从2016年开始,纺织服装、鞋类的出口占比逐渐被电子产品超越。实际上,手机早已经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量比2010年左右翻了25倍,其中三星功不可没,十多年来对越累计投资来到了200亿美元的水平,全球50%的三星手机在越南生产,近年来三星在越南的营收规模对越南GDP的贡献已超过20%。另一方面,虽然苹果还没有进入越南,但是“果链”生态也已经先一步布局到了越南,比如富士康、歌尔声学、立讯精密等,也先后在越南投资设厂。在这片备受瞩目的土地上,仿佛又看到了三十年前中国的景象,那时候中国也是从承接欧美日韩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链转移开始的。当如今人口红利不在,成本优势不明显时,也亟待向全球价值链的更高阶段技术密集型中高端产业链转型,那么低端的加工、组装的部分必然会向外转移,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产业链的“外溢”,而越南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不过,越南的体量总的来说还是太小了,也没有工业化的家底,又离中国的制造业重镇广东太近了,根本不需要自己的产业政策,需要什么去广东买就好了。所以越南至今仍然是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常常有论调谈到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就此看来其实更像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一个“新车间”,越南与中国的关系是协同而非替代。尤其是在中美贸易对抗的背景下,中国的原材料在越南组装加工再卖向美国,自然而然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