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问界50万不嫌贵,小米20w却嫌贵?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受众人群不同。
如果进行非常粗糙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小米的受众分为年轻人,而华为的受众多是中年人。
年轻人的平均收入一定不如中年人多,同时年轻人的需求也和中年人是不一样的——中年人有家庭,更关注空间,安全,舒适感等。
抛开这一点,多聊一点。
同样的买车,很多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在价格越低的区间,人对于车的需求就越接近于功能性,也就是追求车子的空间要大,要耐用,要省油……
但如果价格越高,人对于车子的满足就不仅仅在于功能了,而是有了越来越多的装X需求,或者说不得已的装X需求。
比如你是一位老板,你身边的人都是开500w的车子,那为了圈子,你也必须买一台500w的车子。
这个时候车子是追求有多少功能吗?不是的,追求的就是这个车必须卖500w而已。
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些老板只会抱怨问界实在是太便宜了。
为什么功能这么齐全,坐起来这么舒服的车子,只卖50w?
而我的500w豪车,后排连个座椅按摩和投影仪都没有?
所以说,定价是很难的一件事。
定价就是在定人群。
2024-4-2
今天高中的同学在微信问我,有没有买保险的建议。
突然间我意识到,其实身边的大多数人马上也都要进入三十了,也要开始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
那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赶快赚钱吗?
恰恰相反,最重要的要尽快地建立起反脆弱的体系,也就是家庭的兜底。
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的测算,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非常高昂。例如,恶性肿瘤的治疗费用可能在20万元至80万元之间,重大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费用可能在22万元至50万元之间,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费用也需要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这些高额的医疗费用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我对保险并不专业,但是因为踩过一些坑,所以写下几点,希望能对读者如果要买保险的话有帮助。
1.大多数人要配置的就是四种保险: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
这四种保险分别作用如下:
医疗险:可以解决高额的医疗花费,因病返贫的家庭较多,购买医疗险可以规避该风险。
重疾险:可以一次性赔付一笔钱,解决生活费用、孩子学费、老人赡养等问题。
意外险:如果因为意外导致受伤、身故或伤残,都可以通过意外保险来理赔。
定期寿险:对背负家庭责任的人来说,万一发生不幸,定期寿险的理赔款能让家人继续好好生活。
2.网上买保险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有很多服务商都提供免费咨询的服务。所以可以找几家靠谱的,然后多对比和咨询一下,就能知道自己的需求了。
3.买保险前不要体检。
要尽快给父母配置好相关保险,不然随着父母年龄增大,非常容易出现肺结节,甲状腺等小毛病,很容易被保险拒保。
4.每一种保险就是对应一个作用,所以千万不要买混合型的保险,比如这个保险既有医疗险的作用也有重疾险的作用。
一般来说,一个保险的功能越多,性价比就会越差,而且也容易出现重要疾病保障不全(这是许多保险看似性价比高其实最坑的地方——保障里面缺失了许多常见的疾病)的情况。这是我以前踩过的坑,一定要避免。
5.好的保险其实并不多,如果你多找几个代理问过之后就会发现,兜兜转转就那么几个保险品类里面选择。
6.最后,如果因为疾病问题没办法买医疗险和重疾险,至少要买个城市保险来兜底,比如在宁波有“天一甬宁保”。杭州有“西湖联益保”等,都可以在支付宝的“城市保险”里面找到。
但是买前也要看一下投保规则,有的城市保险要求必须有社保。
城市保险通常是一种补充性的医疗保险产品,旨在为参保人提供额外的医疗保障。它具有以下特点:
兜底保障:对于因疾病问题无法购买其他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人来说,城市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带病投保:不挑疾病,即使患有某些疾病也可以投保。
然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障程度:保障可能相对较低,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
具体规则:不同城市的保险产品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保障范围、报销比例等规则需要仔细了解。
2024-4-3
今天偶然看到涛哥(杨涛)的直播,有一点非常有启发。
涛哥说:
流量的本质就是内容。
流量在内容的管道里面流动。
茅塞顿开。
不管是什么平台,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使用者,是用户,也是流量。
我们看的是什么?
是帖子,是图文,是文章,是动态,是短视频,是长视频,是直播,是电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同的内容形式,但本质都是内容。
甚至大家最反感,最排斥的广告,也是内容。
一条广告,就是一条内容,一条要在固定时间内,传达出足够多信息的内容。
我们作为用户,看到广告,也看到了广告想要向我们表达的内容:
这是卖什么产品,这产品有多好,有什么背书,有什么资质,可以在哪里购买,有什么优惠,有什么保障……
广告就是把这些信息打包,然后做成一条内容,然后投放到不同的平台或者渠道上面。
说了这么多,我茅塞顿开的点就是:
要做好公司就是要有做好内容的能力。
只要能把内容做好,那么就不缺流量,不缺客户。
最后,用今天看到的一句话结尾:内容即流量,内容即营销,内容即产品。
2024-4-4
1.做减法比做加法重要,最好的放大就是复制。
把生意做大,最快的办法就是复制。
截止到2023年底,蜜雪冰城的全球店铺数量已接近36000家。一个蜜雪冰城店,平均一天的销售额在三千五。如果要把这个销售额翻十倍,太难了。但如果靠不停的复制,那么就能快速扩张。
不过快速复制的前提是这个商业模式不能太复杂,越简单越好。
越复杂的模型,复制的成功率就越低。
做减法,就是把模型精简,找到这个商业模型中最重要的环节,然后抓这个环节,放大这个环节。
2.要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最重要的事情上面。
一个店铺,80%销售额一般是由20%的产品贡献的。
一个公司,80%销售额一般是由20%的店铺贡献的。
一个老板,80%的成绩是一般是由20%的决策决定的。
慢下来,找到那20%,是电商老板最重要的事情。
3.专注的能量是无穷的。
做好一个品类带来的效益会比做十个品类更好。
一米的宽度,一万米的深度。
4.流量永远是当下最便宜,私域一定是要从现在开始做。
未来的流量一定会越来越贵,所以一定要持续拿流量。
一定要非常地珍惜每一个新客户,要在第一次和新客户接触的时候就拿下客户。
私域一定是要从现在就开始做。
尽可能地把每一个客户都转入到私域体系,持续运营。
积累个三年五年后,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没有流量机会,流量越来越贵的时候,你的私域却能成为自生长的金矿。
5.流量的本质就是内容。
流量在内容的管道里面流动。
不管是什么平台,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使用者,是用户,也是流量。
我们看的是什么?
是帖子,是图文,是文章,是动态,是短视频,是长视频,是直播……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同的内容形式,但本质都是内容。
要做好公司就是要有做好内容的能力。
只要能把内容做好,那么就不缺流量,不缺客户。
6.成功的跨境创业者往往都是因为抓住了流量红利。
和越多的创业者聊天,我就越能发现,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因为找到了流量的洼地,或者说抓住了流量的红利,然后做起来的。
比如有做假发的,是因为抓住了早期红人非常便宜的红利期;
有做玩具的,是因为抓住了早期论坛的红利期;
有做B2B大宗贸易的,是因为抓住了早期谷歌SEO的红利;
也有做珠宝的,是因为抓住了早期ETSY店群的红利……
这几个例子里面,每一位老板都做到了上亿的规模,而他们的成功,也都是借着一波流量的风,顺势发展起来的。
7.最近一个月我做了什么?
-重新整理了每个岗位的薪资体系,逐步地取消提成制,让绩效和付出更匹配。
-完善了客服和交付团队的《操作手册与岗位发展》,更细致的同时让团队成员看到各自的成长空间。
-开了八个店铺,招了几个新的运营。
目标:持续地从电商平台薅最优质的流量,持续地把用户转入到私域进行运营。
2024-4-5
雷军的2023演讲,里面有一句非常牛逼的金句: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懂的人问问。
这句话最牛逼的地方就在于道破了成长的最快路径:与其埋头苦干,不如多看看,有没有现成的答案。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很容易被自己感动。
埋头苦干没有方法,都不愿意多张张嘴问一下。
但出现这种问题的底层原因多是因为“思维惯性”。
习惯是最大的力量。
当我们习惯了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那我们就很难跳出思维的误区。
我们以为只要努力了,就能找到答案。
这没错,努力确实可以找到答案,不过太慢了。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重复造轮子——你的困惑,99%的情况下已经有同样的人困惑过了,而且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埋头苦干就像一个傻子。
对,我特别想强调的就是创业者。
创业者本就不容易,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管是业务的,还是管理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
但我们习惯了自己解决,忘记了外面世界其实都有现成的答案在那里。
而且在现在这个世界,大多数问题都不需要问,只需要会搜索即可。
不会拍视频,不会组团队,不会定绩效,其实都有现成的答案在那里供我们抄。
以我自己为例,我也无数次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是习惯先自己抓耳挠腮。
今天我正在困惑团队的问题,突然间我觉得自己真的太傻了,为什么不去生财上面搜索一下呢?
于是我就看到了大量的精华帖,上面非常详细地写了组团队的坑和细节。
很多时候,问题的答案就在哪里,但我们就是不愿意转变思维去找,而是苦哈哈地自己想。
最后,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除了这个问题。
什么问题?
管理问题。
管理是实践的艺术。
看再多的文章,学再多的课,管理只能亲力亲为地去实践和探索。
因为这涉及到激励,涉及到绩效,涉及到业务,涉及到成本,涉及到人性……
2024-4-6
最近在看蒋晖的电商管理课,有不少感悟。
1.提成制很简单,很适合小团队,早期的激励也很足够。但是随着团队做大,会导致运营躺在原来的功劳上面,无法调动。
而且提成制的考核过于单一,只考核业绩,缺乏如价值观,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2.蒋晖比较推荐的是级别制度。
在级别制度里面,底薪一般占据70%,奖金占30%。而奖金可以是多维度的考核,可以是业绩,可以是价值观,还可以是长期目标。
3.老员工做新项目,新员工做老项目。
团队要打造不停地打新仗的氛围,核心就在于级别越往上走,考核的更多就是老员工打新仗的能力。
而且老员工过去做的流程,制度,要反过来不停地成为岗位越来越高的基准线。
4.培养人很重要,选人更重要。
一个人能成为人才,核心是因为这个人就是个好苗子。
选人最重要是选到价值观一致的人,价值观一致的人才能待在一起。
5.淘汰人是必须的。
团队必须有淘汰,不淘汰掉不好的人是对优秀的人不公平,而且不淘汰人,就无法空出更多的位置。
6.管理最基本的核心不是管制度、文化,而是调动激励性。
来自王健林。
2024-4-7
1.创业真的太累了。
选择了创业,也就没有了真正闲下来的时候。
刚开始的时候忙着搞业务,忙着把0-1的变现闭环跑通。
闭环跑通了,就开始忙着招人。
招到人了,发现管理又是一个难题,没学过呐——只能一边琢磨一边学习。
现在团队走到十几二十人了,却又发现以前的绩效体系已经太落后了,需要革新了。
所以最近又忙着把整个公司的绩效体系推倒重来。
推倒重来还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这个过程中必须一个个地和员工去谈,这就涉及到利益,涉及到博弈。
没有人愿意把躺赚的业务交出来,也没有人愿意去尝试新业务,而这都是老的绩效体系遗留下来的问题。
弄得最近每天都睡不好,半夜醒来上厕所,半梦半醒都是在想着业务和人员怎么分配……
带着一个空空的大脑入睡,成了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
2.管理是没有范式的。
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员素质,不同的业务进程,不同的目标和理想……
都能选择出各自不同的管理风格和思路。
所以管理只能考验创始人对于业务的理解和人性的洞察,然后为自己的公司,量身定做。
3.创业初期一定要能省则省。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了好多可以个人办公的地方。
星巴克,缺点是有点吵,有些店人太多。
瑞幸咖啡,缺点是大多数店太小,没有桌子。
肯德基,缺点是音乐太吵,而且大多数店没有合适的桌子。
党群服务中心,很合适,不花钱的同时还安静,而且党群服务中心在杭州特别多(在我周边都至少有七八个),不过得提前问下支不支持办公。
付费自习室,安静且性价比高,唯一缺点就是地方有点小。
图书馆,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不过一般距离较远。
青年创业社区,少部分社区是支持外来办公。
2024-4-8
1.你发现了吗?我们的工作效率其实一直在降低。
2.即使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工具(平板电脑),也有越来越多的软件(提醒和待办软件),但我们的效率也一定会持续稳定低下滑。
3.核心原因是两样东西:微信和手机。
微信和手机让我们的联系和娱乐变得越来越容易,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我们越来越无法忍受无聊。
4.能够静静地待上一会,不看手机,就是发呆,还要克制总想找点什么事情做的冲动,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难了。
5.研究表明,同时做多重任务的效率不如一个一个地完成任务。
所以当我们的工作是无聊枯燥的,那么我们就总想拿起手机。
但如果我们的工作是有挑战性的,那我们更想拿起手机,因为短时间内总是无聊且没有任何突破。
6.所以我们的工作效率势必会越来越低,因为我们无法忍受哪怕有一分钟的时间被“无聊”所浪费。我们会恨不得用手机和娱乐,填满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
2024-4-9
流量的本质是内容
那么要做好内容,就得有做内容的框架和方法论。
方法论从哪里来?
从同行来。
做好内容三步走:
第一步,搜集足够多的同行。
要从不同的渠道搜集同行,从抖音,从小红书,从视频号,从公众号,还有他的私域。
拆解每一步,包括选题,包括内容的展示形式,包括怎么下钩子,拆解得越细,下一步就越容易。
第二步,分类内容,拆解成执行的sop。
拆解完之后要对内容进行分类,这样才方便员工学习。
同时要把内容拆解成小白都能看得懂的SOP流程,越细越好,最好录个视频讲解。
这样员工就能一比一像素级地去模仿。
第三步,一边做,一边优化。
在执行中优化。
优化流程,优化细节。
同时经常要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尤其是第一步,一定是要经常做的事情。
因为总有更好的内容出来,总有更好的点子和创意成为爆款,所以定期更新同行素材至关重要。
不然就会被落下。
2024-4-10
今天听了一段时间的“波波来了”的直播,下面是关于流量和私域玩法的笔记。
1.想要源源不断地获取流量,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做内容。
2.作为公司老板,要把时间收回来,才有精力做内容。
3.老板要把时间花在最有杠杆的事情上面,现阶段来说,最大的杠杆就是短视频。
4.做短视频,做直播,做私域,不能只是浅浅地去尝试一下,而是要持续地扎进去,只有持续才能有效果。
5.要持续地通过内容来拿流量,就要有专门负责内容的团队,包括短视频和直播团队。
6.不管你是做什么业务,都能通过短视频获客。要想通过短视频获客,就要做好精准流量,精准流量的价值是泛流量的十倍百倍。
7.要通过做“线索视频”来获客,像传单一样,告诉客户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卖什么。
做线索视频只靠自然流量是不够的,要测试跑出最好的线索视频,然后通过付费投流来放大。
8.私域转化的三个流程:树立人设;关系升级;产品成交。
9.比做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搭建一个私域精细化运营团队。
有一套高效且持久的私域转化流程,是一切的根本;
私域销售是自己培养起来的,而不是空降的;
私域团队前期拼业务能力,后期拼的是管理能力。
10.短视频引流私域核心变现的六大关键要素:
以IP为中心
用内容换流量
用投流放大流量
死磕公域转私域
建立私域精细化运营团队
建立产品纵深线
11.短视频的核心逻辑就是重复。
做短视频的核心逻辑,是找到一种系统化的搬运姿势,然后一成不变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如何快速生产爆款短视频,核心在于不断地再次加工自己的爆款!五个步骤:
第1步,把自己之前的爆款做成库
第2步,把自己过去的爆款文案拿出来,给他换10个标题
第3步,把过去的爆款文案,给他换10个脖子
第4步,把过去的爆款文案,给他更改结构
第5步,把过去的爆款文案,给他重新拍
2024-4-11
先看照片。
这是我买的“核桃黑米燕窝粥”,一个即食产品。
但出于电商本能,我需要批判一下:
这包装设计得也太差了。
我觉得包装设计得太差主要是两个原因:没有重点,也没有卖点。
包装上有一个粥,这我看得出来,是这个产品。
然后我们看最大的字,是一串日文,ok,看不懂……
然后第二大的字——深田一彬,不明所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品牌名?还是?
然后第三大的字——净含量252克,固形物含量不低于60%……勉强算得上是卖点。
第四大的字——核桃黑米燕窝粥,最重要的产品名才出现。
而整个产品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卖点——燕窝——字体也只排的上第四。
一眼扫过去,完全注意不到最重要的“燕窝”两个字。
包装在我看来有两个作用:
第一,说出卖点,也就是包装要靠自己要能把自己卖出去。这是最大的作用。
第二,构建场景,传递美好。传递出产品的使用体验,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销售。
而我想批评的就是,许多设计包装的人,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完全没有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客户的角度是:
产品摆放在超市里面,同时和几百几千个产品一起竞争。
用户推着车,从琳琅满目的产品上面扫过去,可能停留在我们产品上面就0.5s的时间。
而如果这个时候不能把用户的眼睛吸引住,那么包装就是失败的。
因为都不能吸引用户,那么接下来的销售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实这一点我也经常跟我的运营说:你们要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用户打开电商平台,搜索产品,一眼扫过去,七八个十几个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主图不能快速抓住眼球,那么这张主图就是失败的。
那剩下的产品详情页,评价,转化率,都是空话。
点击率才是1,剩下的动作都是0。没有1的话,0再多也是0。
实在不会做包装,记住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卖点放大,放大,放大。
比如下面这样:
再普通的产品(牙刷,手套……),都能提炼出卖点,这才是真正的作图能力!
2024-4-12
张三最近有点不顺。
上周因为迟到一分钟被经理骂了一顿,还扣了绩效;
昨天会议发言的时候却发现PPT保存在宿舍的电脑上;
今天要下班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新耳机不见了……
张三很烦闷,他脑子里划过一个想法:不干了,把老板炒了,自己创业去!
在程序员这个岗位上好歹也做了七年了,已经三年没升职了,而且压力越来越大……
但是张三下不了决心,晚上他打算打几个电话,咨询一下。
不咨询不要紧,一咨询,更混乱了。
张三的父母劝他好好干,这年头有个工作就不错了。
张三的小学同学邀请他来杭州干直播,他们公司正好缺个懂技术的合伙人。
张三的大学同学觉得他应该自己开发一个产品,因为张三在大三的时候就曾经拿过创业奖项。
张三的二舅觉得他回老家考公才是最靠谱的,虽然工资不高,但一来老家生活成本低,二来还能同时解决婚姻(有公职好找媳妇)问题。
最后,张三打给了他在美国的好兄弟,兄弟劝他赶快来美国,再晚几年身份都不好拿了。
5个人,5个不同的建议,听谁?
每一个人,不管学历,认知,智商如何,对于任何事情,都能发表上三五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他们的建议会正确吗?有参考价值吗?
大多数都没啥价值。
因为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采纳越多的建议,最终一定是导致建议越平庸。
所以答案很简单,听那个“最成功”的人。
逻辑是,这个成功的人是拿到结果的人,听他的建议虽不能百分百正确,但一定是胜率最高的抉择。
想想:
一个没摸过锄头的人要指导你种菜;
一个没拿过铲子的人要指导你炒菜;
一个没创过业的人要指导你创业;
一个没在公司待过的人要告诉你大公司的生存法则;
……
很可笑,不是吗?
但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2024-4-13
先看视频《管理上遇到问题,用我的方法就够了》:
我感到最受用的是下面几点:
1.一流的公司打造一流的系统,让三流的人才发挥一流的作用。
2.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3.用工具替代人,用流程管理人。
4.团队管理就两件事,一个是动力,一个是能力。
5.要让能干且愿意干的人得到巨大的物质回报,公司要允许岗位收入差异化。
6.公司要不停地创造让员工发财的机会,才能培养和吸引到优秀人才。
7.公司的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老带新,所以老人必须有带新人的意愿,那就意味着老人要有这方面的动力。为了达到这一点,他的绩效必须有团队的绩效。
上面这几点我很有收获,结合最近我们在改革薪酬制度,我的感悟是:
1.对于小公司来说,优秀人才几乎没有,那就必须老板亲自上,亲自搭建系统。
2.这个最重要就是业务系统和培训系统。目的很简单:不用嘴巴管理人,而用文档管理人,这样才能释放出精力,节约时间。
3.提成制是落后的制度。
核心缺点有三个:
第一、运营躺平。
当运营把业绩做起来之后,几乎不用做太多事情就可以拿到很高的提成,那就意味着运营会躺平,没有动力。
第二、无法调动运营。
如果公司有新项目,需要老运营去做事,那么公司几乎无法调动,因为老运营会觉得收入降低。
第三、运营不愿意带新人,或者说不愿意为团队负责。
所以更好的薪资体系应该是底薪+奖金,奖金和绩效与目标挂钩。
4.岗位一定要拉开收入差距。
必须让能力平庸的人拿很少的薪资,让能力出众的人拿很多的薪资。比如我们的团队里,收入最高的薪资有两万多,而收入最低的只有两千多。
这样的好处是让每个人自驱和有目标感,同时让能力差的人自己淘汰。
2024-4-14
通过互联网赚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总是在不停地换项目。
慢则一两年换一个,快则两三个月换一个。
不是他们想换,而是这些项目只能持续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做不下去。
在各种原因中,最大的原因就一个:流量成本太高。
那流量为什么会越来越高?
没有为什么。
就像物价只会越来越贵。
好吧,这样解释太粗暴了。
原因是因为,所有可以被计算的流量,必然越来越高。
不管我们是做淘宝,做拼多多,做抖音,做小红书,开个兰州拉面,开个优衣库。
不管是线上流量还是线下流量,我们开店做生意,都是花钱买流量。
而淘宝,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线下房租,本质都是流量中介,赚的就是流量差价。
所以从流量中介角度,这些中介要持续赚钱,肯定要不停地涨价。
特别是当他们还知道你能赚多少钱的情况下,那他们一定会涨价到你能接受的那个阈值。
这就是为什么线上项目比线下项目黄得更快的原因:因为线上的成交额,流量成本是更容易被计算的——而拉面店的房东想知道你一个月赚多少钱可不太容易。
所以,流量越来越贵了。
那破局的方法在哪里?
就是品牌。
品牌是客户主动找你的原因,所以你的店即使开在自己家,不付房租了,客户都要来找你。
现在都在讲IP,都在讲私域。
本质是什么?
还是品牌。
一个IP,一个微信号,就是一个个小的品牌。
品牌解决的是商业的本质,信任问题。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怎么穿越周期?
经营品牌就能穿越周期。
不管你在做什么平台,如果你能让客户记住你,信任你,那么你就一定能穿越周期。
品牌=信任。
选项目确实比做项目更重要。
以后在选项目的时候,不但要看项目的利润,天花板,资金需求等。
现在还要加上最重要的一点:能否形成品牌价值?
如果这一点无法满足——除非你只想赚一波钱——否则这个项目必须放弃。
2024-4-15
先看文章——
文章里面提到了两个高客单私域成交重点:
1.要提供情绪价值:
包括有共情能力,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保持真实性,言行一致;
了解用户的情况和具体需求;
学会夸奖和认同用户。
2.成交是个两情相悦的过程。
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要做到双向认可和意愿,不要单方面强迫。
我把文章收藏了,作为销售团队必看的文章。
还有一个重点感悟:
要持续提高营收和利润,就要不停地做好精细化运营,特别是对于高客单产品的销售。
过往的管理经验往往是依赖于销售的自己能力提升,以为只要提高提成就能激发他们的能力,但现实一般是:
我想提高销售能力,但我不知道怎么提高?
这就是大多数人在能力问题前的常态——茫然。
所以管理不但要有合理的奖惩,还要有体系化的岗位能力提升的指导方法以及手册。
不但要给员工目标,还要给他们具体的前进方向,这样才能进步地更快,这也是中高层最应该花时间的地方。
2024-4-16
先看视频:
这是“晚点”报道华与华,做的一个视频。
内容比较客观,但比内容有意思的地方是评论区。
内容客观的原因是,报道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点——华与华做的创意非常崇尚实用主义。
而评论区有意思的点是——大多数人非常感冒“实用主义”。
这就很有意思了,值得说道说道。
如果我是一个企业主,我做广告,做创意,目的就一个:让我的产品卖得更多,卖得更好。
但当我是一个消费者时,我的心思就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要买一杯咖啡自己喝,那我希望咖啡只有9.9。但如果我要把咖啡拿到写字楼里面,我就希望这个杯子外面的logo是星巴克的——因为我需要营造自我形象。
所以从实用主义,或者说创意的真正需求来说,华与华是正确的。
但每一个人都要说上两句,而述说过程的底层,是为了“营造自我形象”。
就像90%的人看着毕加索的画,内心的声音是:这画的什么鬼?
但回头跟朋友说的是:嗯,就是要看不懂的东西才有逼格。
当然,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华与华创意价值的最大原因只是因为屁股不一样。
消费者群体数量一定是大于企业主的,所以当华与华开始破局出圈,从舆论上来说,必然是一边倒的“输家”。
2024-4-17
先看文章:
这个文章虽然很短,但是已经完整地写出了公众号流量主这个项目的整个流程。
第一步,先找对标。
但是重点不要找大账户,要找“有异常值”的账号。因为这些有异常值的账号才是我们最容易模仿和对标的账号。
第二步,用AI改写。包括提炼观点,重写标题和内容,润色。
第三步,发布。
第一步,搜集足够多的同行。
要从不同的渠道搜集同行,从抖音,从小红书,从视频号,从公众号,还有他的私域。
拆解每一步,包括选题,包括内容的展示形式,包括怎么下钩子,拆解得越细,下一步就越容易。
第二步,分类内容,拆解成执行的sop。
拆解完之后要对内容进行分类,这样才方便员工学习。
同时要把内容拆解成小白都能看得懂的SOP流程,越细越好,最好录个视频讲解。
这样员工就能一比一像素级地去模仿。
第三步,一边做,一边优化。
在执行中优化。
优化流程,优化细节。
同时经常要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尤其是第一步,一定是要经常做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文字内容可以这么做,图文,视频类型的内容一样可以这么做。
而整个过程,最有核心价值的,就是找到值得对标的模仿对象。
内容时代,记住一个真理:火过的内容一定会再火一遍。
2024-4-18
前段时间我写了自己对于提成制的一些理解,同时也提到了提成制的许多弊端。
很客观地提到了“提成制”的几个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
1.提成制激励力度大,易于激发积极性;
2.考核方便,节约管理成本。
缺点是:
1.可能导致销售人员只推销老产品,忽视新产品;
2.团队合作精神受损;
3.大订单的成功可能并非个人功劳,无法体现团队或公司整体努力的结果;
4.不利于市场压力的传递。
针对于提成制的这些缺点,华为使用的是目标考核机制。
具体的做法是:
1.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
2.将单一的销售目标分解为多个维度,包括销售额、利润、回款、新产品突破、战略高地、客户满意度、故障率和关键员工离职率等。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学习了蒋晖的相关电商管理课程,我的几点感悟是:
1.只要员工数量超过十个,就可以开始逐步抛弃提成制了。
2.抛弃一个薪资制度,更改一个新的制度,要让员工接受的话,最好是张薪。
3.中小公司的目标考核不要太多,两三个指标最好。因为指标越多,其实员工越不知道重心。
4.如果小公司想要源源不断地产出人才,那么对于能力比较强的人,必须增加一个考核指标:带徒的情况。如果公司内部不断地有老人带新人,那么公司就不缺人才。
5.培养人,锻炼人,不停地打胜仗,就是最好的团建。打仗的核心思路是:老人打新仗,新人接老盘。
2024-4-19
最近头皮很痒,于是我就在小红书上搜索,按照帖子买了两个药回来洗头。
洗了一次之后头皮就不痒了,而且还惊喜地发现,困扰了一年多的头屑也没了。
之前为了去头屑,尝试了多种所谓的去屑洗发水,贵的,便宜的,都没啥用。
突然之间我就有了一个比较灰黑色的想法:
许多日常的产品,也许都没啥实际的功效,但就是在功效上面不停地蹭,然后价格就上去了。
举一些这类产品例子。
灰指甲药水,冻疮膏,洗发水,牙膏,沐浴露,面膜……主要集中在日用品和化妆品上。
这些产品的价格从最低的几块钱到上百元不等,但实际功效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这些产品也许很坑。
但换个角度,如果是商家,通过这种方式,非常安全地就把产品的定位和价格拉上去了。
洗发水,护发洗发水,去屑洗发水,男士专用去屑洗发水,游泳去氯专用男士洗发水……
2024-4-20
1.创业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效率”问题。
2.创业开公司,不过是在两个事情上面下功夫,提升利润和降低成本。而“效率”一词,就可以统筹起这两件事。
3.效率是要找到最有产出的动作——那带来80%的产出的20%的动作。然后持续在这20%的动作上面下功夫。
4.如果发现了效率更高的动作,那么就要有勇气拥抱,而不是墨守成规。
比如小米的成功主要来自于他们自创的“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
在小米手机发布的时候,在硬件方面,小米并没有太大优势,但他们是怎么做到价格又低还能赚钱?
核心就在于后面两点,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通过线上销售和论坛营销来代替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宣发成本和渠道推广成本。
5.我最近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更新一个视频。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每天的平均播放量已经快达到一千左右,而我之前最喜欢和擅长的公众号文章,往往每天只有五百左右的阅读量。
如果再算上写文章和拍摄视频所花的时间,那这个效率差得有十倍之多。
6.所以走出舒适区的确很难,希望我能脸皮再厚一点,坚持每天拍一个视频。
2024-4-21
今天在生财的圈子里看到亦仁的一段话:
做热爱的事情是一个目标,做擅长的事情是一个目标,做赚钱的事情是一个目标,做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是一个目标。
在生财的背景下,早期在能力和精力都很有限时,应该尽量只聚焦一个目标, 而且最好聚焦在赚钱的目标上,赚到钱了后面才有更多选择权。
前几天快问快答,几个目标同时想要, 是很多生财圈友遇到的最大问题,能力和认知都不够,又想找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还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赚钱项目,能找到的概率为0。
说得太棒了。
太多人都面临这样一个难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还是做赚钱的事情。
我们的感性都告诉我们,要做想做的事,做喜欢的事情,要勇敢追梦,要成为乔布斯,成为马斯克。
但现实是,成功是少数,成功人士也是少数,失败才是常态。
而失败的代价是大多数人所无法承受的。
还有个被许多人忽略的点:我们往往是用热爱来逃避——逃避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为只要有热爱,就可以做到想做的一切。
醒醒吧。
这个世界如果真这么简单和容易就好了。
热爱+能力+认知,三点都做到了,才能成功。
所以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最好的选择就是:
先做赚钱的事情,一是积累本金,二是锻炼能力,三是提高认知。
等到有钱了,能力也够了,认知也高了,这时候再去做想做的事情,那么成功性就会高很多。
2024-4-22
最近在看“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打算一边看,一边把内容总结和心得记录下来。
今天记录的是“赚钱的底层逻辑”。
1.赚钱的本质不在于金钱本身,而在于创造价值和满足需求的过程。
2.赚钱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关键在于理解如何通过交易来实现价值的转换。
3.了解用户需求是赚钱的关键,需要通过调研和分析来确定用户喜欢什么、在哪里购买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
4.仅靠攒钱或继承财富并不能提升赚钱能力,真正的赚钱能力来自于持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5.金钱的流动通常通过交易实现,无论是销售商品还是提供服务,关键在于如何让他人愿意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付费。
6.赚钱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利他)或损害他人(害他)来实现,但后者通常涉及道德和法律风险。
7.赚钱需要识别和理解特定的用户群体,以及他们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
8.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是赚钱的核心,这包括实体产品、虚拟服务、工具或文章等。
9.当用户愿意为提供的解决方案付费时,就实现了赚钱的目标。
这篇内容看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是非常重要,已经把赚钱最底层的逻辑罗列出来了:
想赚钱,就必须持续打磨和锻炼赚钱的能力,而想要赚钱,最重要是找到一个需求,然后满足这个需求。
为什么大多数人创业会失败?
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找到的需求其实是个伪需求。
为什么大多数人抱怨钱难赚?
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扎堆在同一个需求里面,然后提供着同样的解决方案。
2024-4-23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正视焦虑,设立目标”。
1.赚钱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感到焦虑,这通常源于两种情况:当前需求未得到满足和对赚钱过程缺乏控制力。
2.人们赚钱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支付生活费用、购买商品、实现个人愿望等。这些需求可以对应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当需求无法立即满足时,就可能产生焦虑。
3.大多数人的收入依赖单一的工资收入,而这种收入的控制权在雇主手中,导致对财务的不安全感。
4.为了减少焦虑,一些人开始从事副业,建立第二收入来源。这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雇主的赚钱方式,从而增强了个人对财务的控制力。
5.为了有效规划财务和生活,需要设立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能够帮助实现理想生活,并减少对工资的依赖。
6.实现目标有两个办法:可以是拥有足够的资金以产生利息收入,或者建立一个能够产生被动现金流的商业系统。
拼命赚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持续打磨赚钱的能力。
当你有了赚钱的能力,你的收入就会多元化,而不是只依赖于“工资”这一单一维度。
单一维度收入最大的问题就是被动和抗风险能力太差。
除非我们是富二代可以躺在利息上过日子,不然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和实践并持续打磨赚钱的能力——假如你的目标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话。
2024-4-24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第一个思维“对标思维”。
1.对标思维定义:找到并学习领域内的专家或高手(即“标杆”),分析他们成功的方法和思路,以此来制定自己的操作步骤。
2.步骤:
1.确定标杆:找到表现出色的人作为学习的对象。
2.分析成功路径:研究标杆的成功过程,包括他们的行为、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习惯。
3.学习与模仿:复盘自己的行动路径,对比标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应用场景:
新项目启动时,不知道如何开始。
项目进行中,不确定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实践中遇到问题,需要迭代和优化。
4.注意:选择与自己背景和条件相似的标杆进行对标,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模仿。
如果说有那么多赚钱思维,只学习一个的话,那么首先就是推荐“对标思维”。
因为当你掌握了对标思维,任何问题,其实都有了标准答案。
我们常说,竞争对手就是最好的老师。
雷军常说: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懂的人问问。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99.9%的人成不了乔布斯,成不了马斯克。
所以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果摆在哪里。
我们想做什么,不要想,不要困恼,最重要的是手动起来,脚动起来,去看同行。
当你看了99个同行,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心里就有数了。
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如果你能找到那些能力很差,但是却取得了很大结果的同行,那么就不要浪费时间在其他同行身上了,只需要盯着这一个同行,使劲地模仿,结果一定差不了。
2024-4-25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第2个思维“迭代思维”。
迭代思维是一种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每次重复称为一次“迭代”,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起点。
迭代思维鼓励在项目或工作中追求逐步完善而非一次性达到完美,从而避免拖延和不行动。
迭代思维的应用步骤:
1.确定目标:明确迭代的方向。
2.找到迭代方法:参考成功案例,了解他们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3.小步快跑:每次改进一点,持续进行多次迭代。
迭代思维的关键点:
目标明确:知道迭代的方向。
方法借鉴:学习成功人士的方法。
小步快进:不必等待大的改进点,小的改进也应立即行动。
反馈重要:每次改进后接收反馈,指导下一步迭代。
迭代思维的适用场景:当你追求完美导致项目拖延时,迭代思维特别有用。
又是一个顶级思维,是给完美主义的完美解药。
执行力差,拖延症严重,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分追求完美。
但完美是很难的,而且完美是需要大量实践和经验来造就。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想要做一份糖醋排骨。
我看了一万个小时的视频,还看了一万本书,我就能炒得好吗?
肯定不行,因为没有真正地实践,真正地练习。
实践和练习的本质就是“迭代思维”。
在每一次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不停地改进,最后炒了几十次,终于是完美的了。于是我们下一次炒菜,就有可能一次到位,直接炒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但换到做项目上面,我们却以为可以一步到位。
而一步到位的心会导致我们前进的步伐太慢,甚至原地不动。
所以,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哪怕只有一分钱,也先赚到手。
赚到了,我们再去赚下一分钱。
这就是迭代思维。
想拍视频,就马上拿起来拍。
先拍再说。
第一天拍视频。
第二天优化下头像。
第三天优化一下开头。
第四天优化一下文案。
第五天优化一下结尾。
每天做一个小优化,不知不觉,就走在持续进步和持续精进的路上了。
“对标思维”是给方法论。
“迭代思维”是破除心魔,迈开腿前的重要一步。
2024-4-26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第3个思维“MVP思维”。
MVP思维是一种产品开发理念,旨在以最小的成本和资源开发出一个基本可用的产品版本,以表达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理念。这种方法通过市场反馈,快速迭代和优化产品,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MVP思维的核心在于验证产品的商业闭环,即是否有人愿意为产品付费。
MVP思维的三个步骤包括:
1.制作MVP:以最小成本开发出拥有核心功能的产品。
2.市场验证:将产品推向市场,收集用户反馈。
3.根据反馈决策:如果产品有商业价值,进一步完善;否则,改变方向或放弃。
MVP思维的应用场景包括:
当你有一个想法,但不确定是否有效果时,可以通过MVP验证市场需求。
测试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付费意愿。
了解用户对不同形式内容的反馈,以决定重点投入的方向。
使用MVP思维时的注意事项:
确保MVP的结果与最终产品的目标一致,以便于准确验证市场。
避免在MVP阶段投入过多资源,以免在市场不认可的情况下造成浪费。
又是一个牛逼的思维,我称之为——省钱思维。
想赚钱,第一步是找项目,项目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要先赚到第一块钱。
但是为了尽快赚到第一块钱,过程要尽可能简单和省略,抓住重点,尽快验证整个商业闭环。
比如这个思维课中举的例子:
亦仁提到了一个小项目,可以把优质的知识星球整理一下,然后写个介绍,然后挂上分佣链接。
明白老师为了做知识星球分佣的项目,马上想到的是做个网站来推广。
但是网站推广流程太复杂了,要建站,要优化,还要推广。
那有没有更快验证的方法?
有,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就可以了。
于是明白老师就先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大概有几十人加入,验证了这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之后他才开始动手搭建网站,最终实现每月被动收入1w+。
还有一个案例:
生财圈子里的鹅姐,早期埋头花了三个月时间开发了一套课程,结果上线之后付费的人寥寥。
她痛定思痛,在做下一门课程的时候,先不做课程,甚至也没有做课程的大纲,而是把课程的计划在朋友圈先展示并介绍,当天就有几十个人付了费。
验证了需求之后,她才开始开发课程。
MVP思维不但是省钱的思维,还是省时间和增强信心的思维。
在我看来,新人做项目最缺的是信心二字。
所以一个项目只有尽快地跑通,赚到钱,不论多少,那么都能大大增强新人继续坚持做这个项目的动力。
2024-4-27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第4个思维“异常值思维”。
异常值的定义:异常值是指与常规信息或现象有明显区别的信息,例如一个关注度不高的公众号突然出现高阅读量的文章。
异常值的意义:异常值通常表示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机会,通过分析这些异常值背后的原因,可以找到快速增长的途径。
异常值思维的步骤:
发现异常值: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寻找不寻常的数据或现象。
分析原因:深入研究这些异常值背后的不同之处,比如时间、需求、平台、节日或热点等。
采取行动: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
真实案例应用:
案例一:秦汉唐通过抖音发现一个儿童游乐视频异常火爆,分析后发现商机,通过复制模式两个月内变现40W+。
案例二:代码君发现一个娱乐明星视频有流量但未变现,通过引流到公众号实现月入10万。
案例三:老黄牛通过关注小V的微博账号,学习转发多的文章,成功打造多个大号。
应用场景:异常值思维适用于寻找快速增长机会的领域,如短视频选题、社交媒体营销、电商等。
注意事项:要有效运用异常值思维,需要对所在领域的常规情况有深入了解,才能识别出真正的异常情况。
如果你看别人开面馆赚钱了,你也去开,那么大概率是亏钱的。
但如果你看到这一条街上的面馆生意都一般,其中有一家生意却特红火。
你进入这家店,点了一碗面,吃完之后发现碗底有字——赠饮料一瓶!
如果你对标这个面馆去开店,那么赚钱概率就会提高。
这就是异常值思维的应用——有异常数据的地方,说明一定有做得特别好的点,那么这个点我用“对标思维”来像素级模仿。
一个公众号平时阅读只有几十,突然有几篇文章都是10w+。
一个抖音账号粉丝只有几百,但是有个视频却有10w赞。
一个电商产品,图片拍摄得很差,详情页也都是大字报,但销量却是好几千。
……
异常值思维,就是普通玩家的致胜法宝。
异常值思维就是阿基米德的杠杆——可以用来发现项目,也可以用来追踪流量红利。
只要你发现了,那就是挖到宝藏了。
2024-4-28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第5个思维:“第一块钱思维”。
第一块钱,是赚钱路上的质变点。它让我们相信,除了打工上班,还有其他赚钱的方式。
第一块钱的赚取,是闭环形成的标志,是流量、产品、收入的完整链条的开端。
案例:陈予希通过挖掘一个小众需求,半年内实现了40万的利润。
他把产品做好之后,第一想的不是,要一下获得很多用户,赚到很多钱,而是产品搞定,得去找客户了。
他把目光瞄向小红书,原因有三:
第一,随便选的,先找个平台试试;
第二,之前调研需求发现小红书有不少关于 Spotify 的内容;
第三,平台群体,很符合我的目标客户调性,微博也是。
然后,发了小红书第一篇帖子。
我以前从没发过,没有技巧,就硬写,写完再对比别人的进行修改,取精去粕。
结果当天 20 多人加他,他自己亲自手动去聊天,帮用户注册下载,一周时间加了 100 多个客户,挣了几百块钱。
如果从收入的角度,一周赚几百块这个数字太少了,可能都比不上去送外卖。
但陈予希却觉得 ——
这已经远超我预期了,我的期望是很低的,能成交一个就不错了。
要知道可口可乐第一年才卖 25 瓶(可能传闻,我未考证,但这碗鸡汤好喝)。
而我仅仅随便发个帖测试一下,第一天就挣 100 多。
不否认运气是一部分因素,但这带来了极大的正反馈。
有了这个正反馈,从 0 到 1 跑通后,陈予希有了更大的动力,去放大这件事。
然后他就去做了全自动化的方案:售前、成交、交付、售后等。
后来这个产品因为一些小热点,获得很大的关注,用户数激增,收入也获得一个大的增长。
试想一下:如果他最开始嫌麻烦,没有去手动和客户聊天、服务,那就不会赚到几百块钱,就不会有后面的动力,去持续完善方案,持续发笔记获取流量,想更多增长的方法。
那就一定不会有现在这个结果。
适用场景:当你的项目迟迟未能达到预期收益时,尝试从赚第一块钱的角度出发,寻找可行的切入点。
注意事项:在赚第一块钱的阶段,不必过分追求项目的规模和盈利模式的完美,重要的是行动起来,通过实践找到可行的路径。
又是一个破除心魔的赚钱思维。
当我们用异常值思维发现了一个项目,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先用MVP思维,在大脑中构建出一个最快速验证这个项目闭环的模型。
最简单的商业模型就是:产品,流量,转化。
产品是卖什么;
流量是去哪找客户;
转化是怎么说服客户。
模型搭建之后,接下来就是马上动手,马上开干——这就是第一块钱思维。
想的再好,没有动手都是白费力气。
而一块钱思维是教我们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眼高手低。
即使你想赚一个小目标,一千万,一百万,那么也必须从第一块钱开始。
为啥我说这是一个破除心魔的赚钱思维?
因为我看见太多人放弃了。
要么觉得项目太难不会做,要么觉得项目太复杂浪费时间,要么觉得项目收益太低没意思……最后得出结论,我还是上班拿工资好了,更稳定。
赚钱最难的是什么?
是0-1的过程。
是赚到第一块钱的过程。
这第一块钱并不多,但有两个重大意义:
一是提供了信任。告诉我们,原来我真的可以通过上班之外的办法来赚到钱,原来我也可以自己当老板赚钱。
二是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原来我的想法真的能变成钱!
信心值千金,开始赚第一块钱吧!
2024-4-29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第6个思维:“概率思维”。
概率思维就是用大量的行动对抗概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概率思维的实施步骤:
找到正确的事情:通过思考、分析、请教等方式,在特定领域找到符合逻辑的正确行动。
持续大量行动:坚持不懈地执行这些行动,直到获得期望的结果。
案例:
生财圈友青志,做咸鱼从 0 收入,到第 1 单,到 100 单,2 年收入 30W+。他通过分析知道了咸鱼平台的一个规律:比如每天上线新产品,店铺权重就会起来,就会有流量。于是,在这个对的方向上,他就大量的执行 ——刚起号、保证每天上新 3~5 个品左右就行,时间要错开,不要一口气全梭哈了。你要是编辑好了也没事,存草稿就行,到点发布就好。品不要太乱,最好是类目差不多的,半垂直。三天一个周期,没有数据反馈就换类目,继续换品测。刚起来就杂货铺就行了,把号权重搞起来,拿到正反馈。正常品不要太差,坚持上新,同时要保证图文的质量。快的 3 天,慢的 2 周,陆陆续续就会有询单客服和出单的。运气好也可能一周内就有爆的链接。这个过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上新,保证质量的上新。很多人,上不到 10 个品没有出单就坚持不下了。后面的流程就更不用看了。慢慢的,他的产品就陆续出单,以及有爆品出现。他复盘的时候,还写了一段话 ——刚入局的新人,不要想着能赚多少,先坚持上新 2 周,执行之后,结果自然就来了。这也是在说明,在正确的方向上,大量坚持的执行,获得结果的确定性就会更高。
我们常说,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话糙理不糙。
但如果我就是要成功,有什么办法把偶然变成必然。
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利用概率思维。
虽然创业一次失败一次,但是随着创业次数的增加,经验的增加,那么成功的概率就会逐步增加。
举个更具体的案例。
拍一个视频,大概率播放只有200。
但如果拍100个视频呢?
拍500个视频呢?
那一定会有视频爆。
用基数对抗概率,概率就会不断提高。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博概率。
如果选了一条错误的路,那么就会越走越偏。
2024-4-30
继续分享“生财有术”社群出品的“生财思维课”。
今天记录的是第7个思维:“蓝海思维”。
红海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众多,资源和能力要求高,成功难度大。
蓝海市场:竞争较少,未被广泛开发,资源和能力要求较低,成功机会较大。
如何找到蓝海市场:
1.细分市场研究:深入分析同行,找出不如你但能盈利的竞争对手,他们可能已找到蓝海市场。
2.市场测试:测试市场少见的产品,根据反馈分析是否具有蓝海特征。
蓝海思维的三个真实案例:
1.抖音蓝海市场:盗坤通过选择40-50岁女装这一细分市场,实现了月入百万的利润。
2.短剧CPS项目:清欢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并利用蓝海市场,一个月内实现了1w+的变现。
3.老年电商:张集慧专注于老年市场,通过创造内容带动了多个10亿级以上的话题。
蓝海思维,有一个普通人致胜的商业思维。
蓝海思维,就是要看到竞争,避开竞争,在更容易成功的地方下功夫。
做电商,我们常说7分靠选品。
但是我却看见太多的人从不做任何调研,都是凭感觉,看到什么东西有意思,那就卖什么。
但现实是残酷的,那些充斥在我们生活周边的产品,一般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产品,而做这种产品,成功率几乎为0。
所以蓝海思维教我们的就是要避开竞争,寻找竞争低的地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换一个人群。
我们是年轻人,所以我们都习惯盯着年轻人的衣食住行。
但成年人,老年人,甚至单身青年,这些人群的衣食住行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继续延伸,还有:残疾人,同性恋者,性少数人群……
或者是不同岗位(医生,警察)的人群,不同领域爱好者(军事爱好者,航模爱好者)的人群……
人群越细分,你就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