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刚刚看到,我把自己客户一个一个给对号入座了,
来看看你客户属于哪一个?
一直对英国,法国,德国兴趣浓厚,除世界历史还源于几个有趣关系不错的客户。
来对号吧:
我这里有~
-
-
那个罢工,喜欢占领殖民地的乌鸦国
-
酒桶,足球流氓
-
没啥好吃的那个国家
-
......
所以查了我们部分客户的特点:
1.德国人特点(来自知乎)
闷骚内敛:相传有这样一个麦塔佛——美国人是桃子,德国人是椰子[1]。桃子鲜美松软,内心是一颗硬核;椰子黯淡结实,里面是一坨软浆。美国人很好相处,却难以深入;德国人不易接近,但只要成了朋友,就跟你好得一塌糊涂。我没有接触过几个美国人,不太确定桃子的部分,不过椰子这个比喻,我感觉还是比较贴切的。陌生的德国人生硬拘谨,有时候显得缺乏礼貌。德国餐厅服务生明显不如英国的殷勤客气(但还是比法国人好一万倍(但如果你是美女这一反差不存在(但如果你自觉是美女去了法国还是被餐厅服务生冷落请不要找我麻烦)))就是一个例子。但如果你(不慎?)和一个德国人成了朋友,会发现他很可能是个对你心无芥蒂、没有保留的一辈子朋友。而私底下德国人其实很热衷八卦,不论全国性质的花边新闻报《图片报》,还是邻里街坊发生的种种荒唐事,都流传得很快很广。
强调秩序:德语口头禅 (Alles) In Ordnung,字面意思「(一切)都在秩序中」。无数次目睹刚才还板着脸的德国人看着一切就序时心满意足地开始嘟哝着这句话微笑起来,就会不禁怀疑这也许就是他们幸福感的唯一根源。大部分联邦州都有叫做 Ordnungsbehörden [2]的政府机构,直译「秩序局」,属于警力的一种,主管公共秩序(警察则主要负责公共安全),从邻里纠纷(传说中在阳台上晾衣服被邻居告,就是告到这个秩序局)到车辆注册的种种。因为执着于秩序,德国人显得循规蹈矩并且爱管闲事,比如插队会有陌生人喝止,eBay 上以私人身份批量卖货会有不相干的律师提诉。当然还有不能不提的德国标准局,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涵盖范围方方面面,从公共字体(DIN 1451)到无外窗的厕所如何通风(DIN 18017),订立出数万种标准以供德国良民遵守。
注意安全:德语口头禅 Sicher ist sicher,对应的中文应该是「以防万一」,但德语字面意思——「安全就是安全」。德国人的安全标准相当严苛,而且不仅仅是在纸上。比如路上挖个一米见方的坑要把四周密密实实地用围栏堵满,还要配上警示灯;比如不能把椅子放在桌子上叠起来换灯泡,一定要去找梯子;比如自行车不能没有灯,否则被警察叔叔拦住会罚钱;比如小孩子骑车不光戴头盔还一定要在车尾插个反光小旗子。至于汽车防撞测试、百余辆车追尾无人死亡[3]之类老生常谈的例子就不提了。而且热衷于各类年检和测试,一切都要 TÜV( 一个德国工程测试协会,负责德国绝大多数的设备检查,常做动词用)过才放心。
务求专业:以自己拥有某项专业技能为荣,也很尊重其他人的专业,做事更愿意找专业人才,很少有外行领导内行的状况出现;不仅仅是职业如此,业余爱好也是一样,喜欢上什么,就要做得有模有样,比如骑自行车就一定要戴头盔、穿反光骑行服,配上专用骑行包;有过申请德国留学经验的人也会告诉你,国内所学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去德国念什么,校方允许转专业的可能性很小,除非从头念起。其实我感觉每家都配一套工具箱也是出于某种社会性的专业情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DIY的实力和兴趣,但备一套工具箱,基本上是一种社会风尚,而且参考「注意安全」这条,冗余工具的存在可以增加安全性。
重视细节: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德文版芝麻街片头曲:Wieso? Weshalb? Warum? Wer nicht fragt, bleibt dumm(为啥?为何?为什么?谁不问,就一直傻下去)。一切都要解释清楚。法条写得无比详尽,种种例外情况都要考虑周全。写信给杂志纠正最细小的拼写错误。残障通道无处不在。做出来的机器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要保证精致。按照时令在窗台上摆满花草。又比如德国人喜欢维基百科。维基上面条目第一多的语种是英文,第二多的是德语——考虑到世界上说德语的人数只有一亿,这是件令人惊讶的事情。
不够时尚:住在德法边境,明明只有一江之隔,到法国的街头就会感觉到人们不论男女都很有派头,回到德国就觉得行人土了一圈。连留学生都区别明显——同样天气,上午遇到留法华人女生都穿着黑丝,下午遇到留德的,都穿牛仔裤。
要说雄鸡族的特色么,罢工肯定是一大特色,休假是另一大特色,然后他们非常的自我,且自由散漫。
文化底蕴不可否认,艺术和时尚是其他国家追赶不上的。
纯种法国人越来越少,社会资源都给小黑小阿们占去了,可怜的老法越来越排外。
法国的风土人情:
注重服饰的华丽和式样的更新:妇女视化妆和美容为生活之必需。时间观念强,工作计划性强,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则。习惯行握手礼,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施吻手礼。少女常施屈膝礼。男女之间,女子之间及男子之间,还有亲吻面颊的习惯。社交中不愿他人过问个人私事。反感向妇女赠送香水及初次见面就送礼。
信仰禁忌: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黄色和墨绿色。忌孔雀和仙鹤。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喜爱艺术和娱乐活动。
饮食特点 :法国人会吃,也讲究吃。法国菜风靡世界。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和青蛙腿,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喜欢喝酒。法国菜的特点是鲜嫩。法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国菜。
服饰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
法国人特点:
来源:知乎
-
法国极右翼的势力是欧洲最厉害的,勒庞的支持率高得夸张,法国政府驱赶留学生的政策受到广泛支持。可以说,法国的排外,目前在发达国家中是数一数二的。
-
中国学生熟知法国大革命,法国人对中国历史却普遍知道得非常少。吉美博物馆里有很多亚洲文物,作者年代写错的很多。法国人对外国文化的兴趣多是猎奇,并且希望通过对比体现自己的优越。我就遇到过极品的,来中国时,只按自己以前的理解去解读所见所闻,根本没想来了解中国文化,而只是想验证自己的成见。相反,德国人意识到对外国文化的闭塞是纳粹兴起的原因之一,因此更愿意去了解外国文化。多门外语在欧洲范围内都是正常现象,法国人的外语水平很差,在欧洲是倒数的。
-
罢工文化。这可不是什么自由精神的体现,其实很多人是被罢工的。在Facebook上我参加了Stop la greve运动,因为我和很多在法国的人一样,被一小撮左派的派对打乱了正常生活。为了了解这一文化,我亲身参加过法国的游行,实在是很不严肃的一场散步,在场我还和共产第四国际法国支部的同志们聊了聊。
-
自我感觉超好。很多法国人眼里,法国仍然是世界中心,民主自由的先锋,人权卫士等等等……
-
法国历届政府给法国带来了与远超其真实实力的国际地位,我也不得不佩服。法国的旅游业,评价一直是倒数的,生意一直是最好的,真想不通是怎么做到的。
英国人特点:
特点一:友善
许多外国人抱怨英国人冷漠无情,难以接近。显然,英国人不如美国人随和率真、不如法国人温情浪漫、不如意大利人热情奔放、也不如中国人体贴入微。
一方面,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有一句英国谚语这样说:"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国人从不去打探别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间,不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强加在别人身上。整个英国社会的构成基础,就是对个人的体谅和尊重。英国人并不随随便便乱交朋友,但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就会得到他们的真心相待和忠诚友谊。
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他们不认识的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在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当然,谈话照例是从谈论天气开始的。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经常乘坐长途汽车到各地观光。每当长途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对面有长途客车开过,不论年龄大小,每位司机都无一例外地伸出手来做手势和对方打招呼。虽然仅仅是几秒钟时间,却让人倍感温馨。在英国,向公车上的人问路而得到全车人的指点,这样的经历是很多的。
特点二:文明
英国是欧洲公认的"君子国",社会文明有序,井井有条。英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公共管理体系,在几个世纪优良风尚的积淀下,英国人不论男女老幼,都表现出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
英国人的秩序举世公认。在公车站、商店、银行,只要有排队,一定是整整齐齐的一条线,前后两个人拉开一点距离,缓缓向前移动,绝不拥挤和混乱。更可贵的是,无论队列多么长,时间多么久,所有人仍然安安静静,毫无怨言,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英国,人们自我解嘲地打趣说,只要在街上看到两个人一前一后站在一起,就肯定有人会跟着排上去。 在英国,路上行人互相让路司空见惯,"Thank you"和"Sorry"更是挂在嘴边的用语
特点三:自大
不可否认,英国人礼貌的表面下,有着一颗自大的心。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承认自己的自大,但据笔者的观察,英国人普遍有一种深层次的优越感。不过,用英国人自己的话来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是英国人。
英国曾经有过称霸世界的辉煌历史,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已经成为他们性格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特点四:刻板
英国人尊重法制、遵守秩序、有条不紊,这本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果走极端的话就难免显得不够灵活。英国人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John Bull)",因为约翰是最常见的英国人名,而牛的特征就是固执笨拙。英国人食古不化,保守刻板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不久前英国的全民公决否决了政府加入欧元区的提议,就说明英国人的恋旧和不愿变革。在历史上,从国家体制到王室地位,英国的革新都是慢于其它欧洲国家的。而维系整个英国社会的,恰恰是深厚的传统和刻板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