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全托管狂飙的2023,半托管进击的2024,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日益猛涨的流量,愁的却是过不去的核价和无休止的降价。
很多卖家吐槽平台核价过于严苛,疯狂压价,后期不同意降价还会遇到流量降权、禁止备货等情况,直呼做不下去了:
“这价格压到几毛钱,简直在做慈善啊...”
“谁懂,后台每晚都会弹出降价提醒,不同意核价就不能上架!”
“连续几次拒绝核价,影响到了产品流量和出单,现在还被TEMU限制备货了...”
TEMU搞低价比拼已然形成趋势,难道非要卷生卷死才是唯一的出路?
No!一味地卷是没有未来的,唯一的出路是了解规则、掌握技巧,与平台合理博弈,为利润争口气。
01全托管和半托管的核价逻辑
事实上,很多商家并不了解平台核价规则。首先,TEMU的核价机制是低价者布局。核价师(其实基本都是机器人)会根据我们上架的新品,以图搜图来查同款产品,进行价格对比。
但要注意的是,TEMU全托管和半托管的核价逻辑并不相同。
一、全托管的核价:对标全网最低价。
全托管模式的卖家只管上架、寄样核价和供货,其他都交给TEMU,备在国内中转仓的货只能在TEMU上销售,当然要备多少货,以及价格控制都由TEMU说了算。
TEMU全托管通过成熟的计价系统,精准计算产品成本,实行全网比价,因此产品的利润框得很死,没有太大的涨价空间。
具体的比价平台,首先会参考站内同款,取最低价的99折;如果站内没有同款,则参考国内同款,例如PDD主站的按9折,1688的按原价。如果以上方式还是找不到同款产品,就参考海外的同款链接,不同平台的折扣不一。
二、半托管的核价:不一定是亚马逊相同商品的85折。
半托管模式由卖家自行解决上品和海外仓储物流,不用寄样,定价方面也算是比全托管灵活一些。
商家可以提供相关亚马逊ASIN或各海外平台商品链接来讨价还价,上调供货价格,这是全托管所没有的。目前比价对标有亚马逊、沃尔玛、独立站等海外电商平台,对标这些商品的最终售价。
但也有卖家反映,并不是所有半托管商家都享受亚马逊价格的85%这个标准。有TEMU招商经理介绍了目前半托管的三种商家分类标准(*资料来源于亿邦动力):
一是蓝标商家:
有美标或欧标,半年内销售额大于30万美元方可申请,基本按亚马逊价格的85%或75%的固定标准来核价,核价后的利润约等于亚马逊同款刨除佣金与营销费用之后的净利;
二是无标商家:
仍然按照全网动态最低价的规则进行核价;
三是本土商家:
具备一系列海外主体资质,核价标准或可高至亚马逊同款的90%以上。
02高核价技巧
了解完核价的大概逻辑后,重点来了,妙手总结了各TEMU卖家在实操中发现的一些高核价玩法和技巧,给大家做参考:
一、做组合打包出售
上架产品时,进行商品组合。例如:增加产品数量或类型,以套装的形式出售;增加产品配件,进行产品互补组合;大小不同尺寸规格的产品组合、多个颜色的产品组合等等。
产品组合出售,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平台的核价压价,拿下理想的核价。
比如:一台手机本来卖100美金,手机带保护壳的套装卖110美金,可能一个保护壳成本只有1美金左右,但是110美金的产品组合反而更容易通过,核价更高,利润也会更高。
二、修改产品主图
前面讲到TEMU核价一般采用的是图像搜索的方法,但很多卖家,店铺上架同款产品放的是通用的主图,图片没有作改动。结果平台一搜一个准,很快就能匹配到低价链接,自然给的价格就低。
所以,我们需要勤快地修改一下主图。可以自己拍摄更有辨识度的照片,或者对原图做改动,来提高核价通过率。
在这方面,妙手ERP的图片编辑工具就派上大用场了,使用图片一键翻译、AI一键更换底图、AI模特换脸,快速完成图片差异化,方便又快捷,高核价必备!

(图源妙手ERP图片翻译、AI图片编辑功能)
三、规避爆款产品
爆款产品太容易被平台检索到,所以TEMU卖家注意在选品上要尽量规避当前平台的大爆款,多找当地产业带的线下款或者线上新款。
或者最好能自己开款,打造独家产品。这样一来,规避了爆款产品,核价师无法搜图识别我们的产品,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报价。同时,做非通货独家产品,获得利润也最丰厚,当然,这成本投入也得更高。
四、打造品牌
由于TEMU大力扶持品牌产品入驻,对于品牌和非品牌的核价标准不太一样,一般品牌商品的核价会更高。
且如果产品有相应的品牌标识,在TEMU上就更容易起量,甚至还能冲刺BS榜单。
这里提醒一下,我们申请了品牌标识之后,在后台填写商品属性时,记得把标题的branding填进去。这样才能被系统自动抓取,帮助提高核价。
五、后台反馈
如果申报价格很低,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做反馈:
1、选择重新报价,点击右侧“重新报价原因”,填写清楚原因,同时备注上自己能接受的底价;
2、打开Knock类目群,查看群公告或者群消息是否有核价申诉链接,填写对应skc,写清楚原因,并附上价格较高的采购链接;
3、打开店铺首页,右上角点击“反馈”-商品调价-上新环节申报价格问题,把原因写清楚一般都会有效果。
03上架后被要求降价怎么办?
靠着低价大杀四方的TEMU,频繁要求降价是家常便饭,也给卖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但其实有的降价提醒不是人为操作的,而是由系统自动识别发出,超过24小时没有处理,系统就会默认同意。但我们也不要着急忙慌地点确认,要仔细辨别,花点巧劲去处理。

一、自查发现均价不高于同类产品,直接拒绝
自查其他平台同类产品的售价,如果最后发现自家均价不高于同类产品,直接拒绝,附上相关链接和截图。
这时就有商家提出疑虑了,担心不接受调价就会受到降权限流,而且之前出现过“不同意核价就会被禁止备货”的情况。
但从卖家反馈来看,这方面也不用过于担心!
事实上,限制备货只是小概率事件,一般不太容易出现。即使出现了限制备货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去找买手调整。只有在我们的产品均价远高于同类产品,才可能会被限制备货。
同时,降权的可能性也不大。无论我们点同意还是拒绝,产品曝光流量一般不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遇到不合理的降价要求,先果断拒绝,如果真的影响到了产品曝光和销量,再考虑降低价格也不迟。
二、后台反馈跟价不准
尽管TEMU以低价著称,但平台对产品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更倾向于给予高质量商品更高的定价。如果我们产品质量比同类竞品更优秀,产品核价会更高。
如果TEMU还是给了较低的价格,我们可以在后台反馈同款信息不准,说明平台跟价不准确,详细表达自家产品质量的优良之处:在做工、材质、包装上更细致,成本比较高,请求重新核价。
三、少量多频次备货
有些降价提醒是TEMU系统自发性弹出的,很有可能是系统检测到库存太多,产品销量跟不上仓储量。
所以大家要避免大量备货,少量多频次地备货,逐步增加备货量,更好地适应TEMU的运营节奏。
四、多平台布局
风险分散,不能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出问题影响的就是全副身家。
在布局上,不要只在某一个平台闷头苦干,可同时在比如Amazon、SHEIN、Ebay、Wish、Wayfair、TikTok Shop等多个平台同时销售。
并且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处理,即便是同一产品,也要在不同店铺打造出不同品牌、不同价格。
这样不仅能缓冲平台识别低价链接的冲击,延长同类产品的利润期,还能降低库存积压风险。
顺势而为,大道至简。
尽管TEMU核价机制还在完善中,甚至还存在一些玄学现象,但相信大家应用以上方法,多尝试并积累经验,定能在与平台的博弈中越来与得心应手!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妙手ERP现已全面接入TEMU全托管/半托管/美国本土/欧洲本土店铺,支持采集、刊登、定价、营销、订单、仓储、采购、物流等一站式店铺解决方案,助力卖家多平台、多店铺协同高效运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