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双十一”又一次创造了中国零售界的奇迹,淘宝当天交易额超过350亿元人民币,线下零售业积极参与其中,国内整体零售市场进入大促。
易观分析:
易观选取eCDC采集的2013年11月4日-2013年11月11日在线用户访问数据,对“双十一”现象进行数据解读。
图1:2013年11月4日至11月11日双11主要电商网站用户波动图
易观分析图1认为,“双十一”促销周期已经拉长成为连接“十一”、“元春”两个传统促销节点的又一新的贯穿整个第四季度的重要促销点。
一、从11月4日到11月11日分平台的用户访问数据来看,平台在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促销进行了错位。
“双十一”当天毫无疑问是天猫的主战场,但是在之前的节点上,京东、苏宁、易迅、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分别通过自身的资源特点进行了连续性的促销跟市场预热。
从图1不难发现,这些电商的促销点集中在11月6日-11月9日前后,在某种程度上对天猫“双十一”形成了部分用户的截留。
二、拍拍网借力腾讯的即时通讯端口有效拉升自己访问量。
背靠腾讯的社交信息优势,拍拍网等腾讯系电商充分利用与用户的直通渠道将QQ用户与微信用户转换成准消费群体,这也为小型电商商户找到了一块生存空间。在淘宝对C端平台弱化之后,拍拍依靠错位与腾讯的社交资源很有可能继承过去淘宝C端的衣钵成为新的中国国内电商零售C端霸主。
图2:2013年11月10日18:00- 24:00双11主要电商网站用户波动图(不包含天猫网)
易观分析图2认为,“双十一”当天全天促销点已经被细化,不同时段分电商、分品类所集中促销资源更加细分,用户的导入规律明确。
一、从日常电商均值来看,苏宁易购的分时段用户访问显示出了其明确的错位策略。
在下午15时-18时这一时段与其它电商访问高峰错开形成一个新的峰值。这与苏宁今年与线下门店更紧密的互通策略有直接关系,利用门店对线下访问下单的优势有效的转换了下班时间段后的一部分消费群体,在门店用户向线下转换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双十一”有效规避了传统促销节点受用户节假日影响的特性,更符合碎片化消费趋势。
从时间段上来看,2013年的双十一虽然恰逢周一工作日,但与传统“十一”、“元春”促销点不同的是,“双十一”并没有受到非假日影响。其电商碎片化购物的便捷性、即时性被充分得到验证。
这也说明中国电商零售对消费者的价值体现,正从低价慢慢过渡到便捷、全面、信息流等优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