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ys易观智库研究发现,目前整个在线电影票务市场中,专注于电影票务的运营平台超过40家,而年出票额在3亿以上的不超过10家,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市场资源将会进一步集中。
2014年,中国在线电影票务份额已经达到45.80%,其中猫眼、格瓦拉、微信电影票分别以16.87%、6.75%和4.99%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整体电影票务市场前三位。
猫眼以16.87%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其中已经算上美团的电影票业务,而其移动端出票额在75%以上。起步于上海市场的格瓦拉专注于票务平台,除了电影票务业务之外,还包括音乐会、话剧等门票业务,而电影票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0%。微信电影票根植于微信平台,而12月微信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831亿,成为微信电影票最大的竞争优势。其余几家也都是背靠院线或者在同质化竞争下积极求变,比如卖座网努力推动的联盟式预售;哈票的新品牌,主要面向B端的VC影院;以及以电影票务起家,后成立影视公司,欲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抠电影等等,未来格局还有待观察。
如图,2014年中国电影票务市场渗透率排名与上图竞争格局一样,猫眼、格瓦拉、微信电影票分别以17.04%、6.82%和5.04%的渗透率排名前3,其中猫眼是唯一一家渗透率上两位数的电影票务公司,目前猫眼已经覆盖300个城市,3000家影院。 2014年在线电影票务的渗透率总和已经达到46.27%,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意味着到2015年上半年,垂直线上电影票务厂商出票总额将占到整个电影票房的半壁江山。
在线电影票务正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同质化竞争依然严重
在线电影票务市场的同质化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形态和地域竞争两方面:1、服务形态同质化体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电影票务公司主要是面向C端,以大量优惠活动争抢用户的模式,行业创新低下,竞争成本极高;2、绝大多数电影票务公司仍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发力,而一二线城市的天花板效应就快要到来,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是必然的趋势。
二、服务对象差异化初显
目前市场主流的电影票务厂商都是以面向C端用户为主,而专门致力于为院线、影院端提供集成线上服务的方向还是新兴领域,而随着影院的渠道下沉,在线票务厂商势必也会跟进,在电影票房年复合增长率到32%的大蛋糕面前,影院对于抓取用户,发展成自身会员的需求已越发强烈,打通线上线下,帮助影院精准营销的服务在将来也将分得一杯羹。
三、BAT共同发力电影票务领域,加剧行业资源进一步集中
在阿里和腾讯分别出招淘宝电影和微信电影票之后,今年1月份,百度成立“百度影业”,意在切入前向消费业务——电影票务。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百度不久就会推出自己的主打“在线选座” 票务平台。BAT切入在线票务领域,或将凭借亿万用户的各类线上行为数据以及互联网“巨头”式玩法重点发展二三四线城市用户,在其他票务厂商还没有完全进入之前快速抢占市场,渠道正逐渐下沉,行业资源将进一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