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全球有数百万人打开 Spotify,找寻适合自己的音乐。"他们是谁",“他们在哪儿”,“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是 Spotify 在进入全球市场时最多考虑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内容本地化如此重要。如果印度用户找不到宝莱坞音乐,巴西用户找不到Sertanejo,马拉西亚用户找不到 Malay Pop,那这个音乐软件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除此之外,相同主题的播放列表在不同国家也有差别,比如美国的击打乐就跟国内击打乐不同。因此,Spotify 的每种语言都会找出最贴合当地市场的词汇,而非仅是翻译。不仅在语言本地化上下了功夫,Spotify 还花了大量时间在图片本地化的处理上。
差异造就不同
音乐是一个将全世界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工具,尽管我们说的语言不同,但我们却可能喜欢同一首歌曲,这是很美妙的体验。音乐的喜好是高度个人化的,我们听音乐的方式,听的内容,在世界各地均有差异,因国家而异,因文化而异,因个人而已,因此每个人打开 Spotify 时看到的内容必然不同。
用 Spotify 瑞典设计师 Nora Ahlenius 的话说:“四年前当我加入 Spotify 时,有幸跟来自全世界的编辑设计团队合作,兴奋的同时我发现,大家在设计时的参考点竟是如此不同。同事们让我意识到了我的文化与成长经历对我的设计理念影响有多大,我意识到如果要去做自己文化外的事情,需要更多的研究、思考与抽离才行。”
翻译只是第一步
如何让一个产品对全世界的人均产生相关性与包容性呢?答案是,“不可能”,永远没有一种方案会适合所有人。当试图为每个人提供相同价值的体验时,某些东西就会失去价值,Spotify 为了达到这一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当地语言。
以上是同一个“沐浴歌单”在不同国家的展示界面,这样做无可厚非,用户都可以看懂,但这绝非是最好的方式,下图是 Spotify 针对不同国家与地区做的 “Happy Hits” 的播放列表图。
上图可以看出布局、文本处理以及背景都是一致的,但人物、穿着等元素的不同突出了国家与文化的差异性,这就增进了用户的归属感。
建立联系
假设你是 Spotify 的用户,打开界面的第一眼发现,文字是陌生的,排版是混乱的,图片也是跟自己不相关的人,怎么能产生归属感呢?这种情况一定无法与产品建立联系的。
除了视觉表现外,深入思考所在地的文化内容也很重要,正如上图,在南非要强调自由日,在泰国强调传统泰式音乐,在印度强调排灯节,在阿拉伯要强调传统服饰。
敏感话题
视觉图片传递的感情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相通,一些文化内的社会范式也许并不会被其他文化所接受,这种情况下,本地化显得尤其重要。
当 Spotify 在中东推出时,就对当地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美国 Pure Seduction 列表的图片很难应用于当地,为了表示对中东文化与信仰的尊重,营销人员用“爱”的概念替换了“诱惑”,“牵手“也可以传递出同样的情感氛围。
通过 Spotify 这个全球最大的流音乐媒体案例可以看出,一个品牌在进入新市场时,前期需要大量的调研工作,本土化并不只是翻译那么简单,如何更好的融入当地,与当地的人、当地的文化、当地的习俗融为一体,与用户建立更深的情感链接,这才是本地化要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