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8期
城市配送这个黑洞,为什么总是填不满?
全文共计 8642 字
阅读时长约 22 分钟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
作者 | 徐开兵
编辑 | 小L
城市配送作为物流行业的「网红」,最近几年备受各方青睐。
2013年,商务部先后出台「物流标准化试点」「共同配送试点」「供应链体系试点」等诸多政策。巧的是,2013年资本也携带重金,先是杀入车货匹配领域,而后这些车货匹配企业又很快集体进入城市配送行业。
遗憾的是,五年过去了,在政策与资本的双击下,城市配送行业依然没有大的进步。
笔者认为,看待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大的表象是看这个行业有没有出现大的企业。政策和资本的最佳着力点,在于促进行业整合,帮助行业内的大企业成长。只要出现了三五家大的企业,那么,这个行业的成本、效率、标准化、流程等方面的问题,皆迎刃而解。
但是,城市配送行业,在耗尽大量投资、耗费众多物流英雄的青春后,「最后一公里」依然没有出现清晰的商业模式,甚至没有一家像样的创新企业出现。在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催熟一个行业仅需一年甚至半年的时代,人们有理由质疑,城市配送这个黑洞,为什么总是填不满?
1、城配的「真相」
说到城配,很多人都说这个市场很大。其中一个数据是说,2015年城市配送市场规模超过一万亿元,商超配送9200亿元。
笔者不禁质疑,真的吗?!城市配送本身就是一个讲不清的名词,其包括的范围太广,难以评说。而商超配送比较具象,相对好理解。比如商超配送年收入规模达9200亿元,这个数据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万亿/年乘以物流系数推算而出的。初看似乎是合理的,但实际上跟我们认知是有偏差的:一个规模达9200亿的行业,没有一家百亿级的企业,也没有一家十亿级的企业,甚至是过亿的企业也找不出几家,这种现象正常吗?
这几年,笔者参与了数起行业内的并购整合案,对上海和广州的商超配送企业进行过走访。经过梳理,笔者发现,上海「传说」中最大的两家商超配送企业,商超配送收入(含仓储收入)约8000万~1亿元;一家行业内小有名气的企业,号称可进「前五」,营业额约2000万元。而广州市场,笔者深入调研了两家知名企业,皆说「前五」,营业额却还不到2000万元。(运联传媒:tucmedia)
上海、广州如此景象,说一个9200亿的行业,头部企业就这么大,你还信吗?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城配收入9200亿是真的。不过,绝大多数没有市场化。消费品厂家、经销商、商超自己在做城配,真正社会化、市场化的城配,或者说三方城配,估计不到10%。而且,就这10%,也发育不良。由于货主的强势,他们多数也只是做单纯的、简单的运输。
所以,城市配送,还处在行业初期,远远没有被开发。这对先行者来说,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极度凶险,需要大的资本支持。潜伏等待,慢慢做势,才有机会成功。
2、物流行业的格局
说到物流,行业外的人都只知道快递,殊不知快递只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小小分支。随着电商从C端往B端发展,快递物流行业已经趋于成熟,很难再有新的玩家。现在给你十个亿,甚至一百个亿,你也很难再做出一个「四通一达」。
而且,快递行业的增长也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快。这个行业已经充分享受到了电商的红利,巨头们都在上市,已经没有大的投资机会了。所以,笔者把当前的快递行业现状比做「三国演义」。
物流行业第二个比较重要的行业是快运。近几年,资本在这个行业也很活跃,笔者把它称做「春秋战国」。目前,快运行业已经出来德邦、安能等霸主。目前除了德邦外,其他地位还不够稳固,新进入者还有机会,但是已经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估值比较高。
物流行业第三个重要的行业,即是城市配送,是 「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行业问题最多、困难最突出的一个领域,目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整个城配行业处于低水平竞争,极度碎片化的状态。行业内连小鱼小虾都没有,全是虾米,这样一个叠加巨大的行业空间,可以说估值最低,机会最大。
3、城配行业的六大特点
1)大
未来城配市场形成,充分市场化后,规模将超过一万亿,比快递+快运还大,而且没有天花板。
2)重要
因为城配属于「最后一公里」,而「最后一公里」是物流各种业态的汇聚点。不管是快递、快运、专线还是零担,最终都需要城配,而且需要直接面对用户。也是新零售、新消费、新服务的入口,行业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说「得最后一公里者,得物流天下」。
3)高技术门槛
笔者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一直以为这个行业「苦大仇深」,结果没想到这是一个真正的高技术门槛行业。因为它做的是毛细血管的生意,运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
另外,有粘性,客户的转换成本也非常高,与快递有些差别。比如今天我用顺丰更多,但哪天中通的服务质量提高了,价格还便宜,那么我会分分钟选中通,零成本切换。但是对城市配送行业来说,客户的切换成本很高,用一位行业前辈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行业做好了,客户想换你,得提前密谋半年,还不能让你知道。
4)超级重资产
1万平米的仓库,如果用来做城配的话,包括仓库租金、配送收入、各种各样的服务收费等收入,也就1500万元。而1万平米的仓库如果做快递、快运的话,基本上可以带来2~3亿的收入。
这个重资产「重」到什么程度呢?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2016年,一家专业做城配的公司,一年的营业额约2个多亿元,但是在全国拥有30万平米的仓、2000多辆车、2万个配送点、10万个托盘和价值80亿的货值。
超级重资产的行业,谁喜欢?巨头们最喜欢。因为超级重资产,意味着超级门槛,意味着深深的护城河。比如普洛斯,还有菜鸟、阿里也是做超级重资产,只不过他们做的是所谓的物流基础设施,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做到最后都是轻重结合。当然对政府来说,既然占有的资产这么强和这么有力量,所以自然也会很关心这个行业。
5)连接力强
一是,城配的连接范围广。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仓库业主、车队、保险、银行、新能源车、太阳能发电、个人等等,可以说社会生活的各个主体,都可以与城配产生关系,或者说离不开城市配送。
二是,城配连接的关系非常深,是货物本身的流转,而且属于落地配,是「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对终端甚至是消费者。因此,它不是简单的、轻度的连接,是重度的连接。
第三,城配连接的关系很复杂。比如说,经销商既是客户,同时也是配送的渠道;商超既是配送的渠道,同时也可以成为客户,是双重连接。但是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世界里,关系复杂是好事,互联网的核心就是连接。
6)掌握核心大数据
说到大数据,会让人想到很多熟悉的公司,比如饿了么、摩拜、滴滴等。他们都有很多「大数据」,但是很多是无效的、没有意义的大数据,需要清洗。而城配的大数据是真正的大数据,是从厂家到终端可以真正打通的数据,是全流程的数据。
以前我们常说,投资一家企业,除了看财务报表,更重要的是看它用了多少包装,用了多少水电,因为后者反映出的数据可能更加真实。但城配的数据,就是事实本身。包括食品、药品的追溯难题,如果把城配做好了,溯源就成为了非常简单的事情。
4、一个被恶魔诅咒的行业
城配的未来虽然美好,但是目前的情况却非常糟糕。
以海南的辣椒为例,在当地农田直采,价格约4毛钱一斤;运到北京新发地一级批发市场,三千公里,价格也就增加一倍,8毛钱一斤;但是从北京新发地再到二级批发市场,到菜市场/超市,价格增加了5倍,4元一斤。以致于媒体们就有了这样的报道,「城市配送:让菜价坐上直升机」,「城市配送让菜价飙升,媒体寄望用刮骨疗伤除顽疾」。
很多人把问题的原因,归之于道路不畅、货车禁行、罚款遍地、通行证、停车位等等,政府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只是从来没有成功过。但根本原因在于,城配目前还处在一个行业的初始阶段,散小乱差,没有大企业,没有力量,也就没有规范。城配的从业者们如同流动摊贩,为了讨点生活费,一方面肆意违规,千夫所指,引得社会各界非议,一方面费力不讨好,辛苦不赚钱,饱受各方欺侮与屈辱。
笔者经常会说城配是一个被恶魔诅咒的行业,是一个冰与火的行业。一方面,大家都很看好它,钱多人傻;另一方面,这个行业非常苦逼。
比如说排队,公司从深圳送货到惠州大卖场,有时路上塞车,等到目的地了客户下班了,送货员工就不得不等到第二天。但一车运费就500-600元钱,员工又不能住酒店,只能蹲在小货车里过夜,比大卡车司机们还惨。
还有一次,配送的是进口食品,从广州运到厦门的某商超,本来是 100件货,当地城配司机漏了20件,只送了80件。当司机发现后说「我马上回去取过来」,商家不答应,要求罚款货值的10倍!此前有报道称,某洗衣店洗坏了衣服,顾客要求按衣服的价格赔,洗衣店称最多按洗衣费的10倍赔。这则报道引发了全民热议,很多网友表示洗衣店不容易。而说回到上面的例子,漏送了货司机补送,不会影响货物品质,也不会影响商家缺货,但商家却要罚货值的10倍。这合理吗?
但配送合同上的相关条款就是这么明写着的,而且大多数的大商超都是这样写合同的,对于小城配们来说,也只能「忍气吞声」了,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笔者常说做城配的「都是活雷锋,又苦又累又不挣钱」, 「收的是微不足道的费用,操的是卖白粉的心,公司时时面临亏损」。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物流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城配拖了物流行业的后腿。」
5、「天下城配,唯大不破」
然而,上帝是公平的。随着物流行业地位的上升,快递、快运市场瓜分完毕,国民经济最后一块洼地——城配自然会引起各方关注。这个行业如此之大,如此之原始,如此之重要,所有的大鳄已经盯了很久了。
现在,物流行业内有一个说法, 2015年到2025年是物流业的「黄金十年」。这对城配行业来说同样适用。不过笔者想说的是,对行业来说,是黄金十年;对资本来说,是黄金十年;对「新城配」企业来说,或者说对用互联网「武装」自己并拿到资本支持的新城配企业来说,是黄金十年;但是对老城配企业来说,却是度日如年。老城配企业,现在很痛苦,未来十年会更加痛苦;现在还可以做「活雷锋」,未来十年可能连做「活雷锋」的资格都没有了。
该怎么办?很多人提出了解决方案,比如说「新零售」「新物流」,「智慧城配」「新城配」。但是我们的新零售是建立在「大零售」的基础上的,我们的工业4.0是建立在「大生产」的基础上的;而我们城配是「小城配」,既没有钱也没有人,你叫他去找人投资,去搞新城配、智慧城配,那不是自不量力,自寻死路?
所以,城配行业目前的问题不是「新城配」,也不是「智慧城配」,最大的着力点是大城配。我们只有做到大城配,有了规模、资金和能力之后,才能去做「新城配、智慧城配」,才有成功的可能。这也是笔者常常说的「天下城配,唯大不破」的根本原因。
6、城配行业的推动力
目前,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本、人才,都在向物流行业汇集,这是城配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好机会。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力量在推动行业进步:
1)资本
近几年,物流行业之火,行业外的人很难想象。海尔、美的进去了,平安、万科也进去了,大有当年各行各业做房地产的味道,可现在连房地产企业也做物流了。
如今,不但物流行业内的人看不懂,连第一波资本人也傻眼了。有些企业拿了钱感觉做得也不咋样,正想着投资人的钱是不是要打水漂时,人家又开始拿钱了,估值又升了一大截。让人感叹,这哪是什么物流行业,分明就是互联网(物联网)嘛!
2013年,车货匹配平台风起云涌;2014、2015年,资本集体进入城配领域;2016年,京东集团成立流通事业部,列入一号工程,由刘强东亲自领导;2017年,物流行业投资总额近1000亿,其中超过一半流入城配行业。「最后一公里」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主战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资本的进入必然会加快城配行业的成熟,推动行业整合,形成几家大的城市配送企业。
2)新零售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 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简单总结一下:新零售 = 线上 + 线下 + 物流。犹如当年电商之于快递,新零售的兴起与勃发,必将带动城市配送的发展,产生一批大的城市配送企业。
3)新能源车
笔者认为新能源车,不仅仅是一个运力池,它会改变整个商贸物流行业。
以前做商贸物流,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小城配企业,单是深圳就有上万家,每家都有几台车,但只有一台车的也不在少数。整个行业散、小、乱、差,大家都一样苦恼,从业的不赚钱,市民不满意,政府难管理。
而现在新能源车来了,这些小城配公司都去租车了,因为租车比买车划算!目前,深圳做新能源车营运的公司不超过10家,真正有规模、有实力的不超过5家。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可以想像,这10家掌握着新能源车的公司,虽然目前没有接触货,还只是做运力池,但是未来,如果他们要去接触货主呢?谁能挡得住?
小城配公司连车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能力去竞争呢?在无人驾驶兴起之前,还能当个司机,无人驾驶时代来临后,连司机都不需要了。最终,城市配送的话语权可能就会掌握在这10家新能源车公司的手上,而且政府、资本都会非常高兴。
4)政府政策
对于企业家来说,政府政策是最大的风口,目前的政府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普惠制,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的。主要是税收、消防、环保的全面趋严,必然导致企业利润从小企业转移到大企业,众多中小企业会越来越痛苦,甚至消亡。
第二个,是针对城配行业特定的政策,它的核心是物流标准化,特别是托盘的标准化,这是对行业的另外一大推动力量。我们知道海运行业的集装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而相比而言内贸最重要的工具其实就是托盘,只要把托盘标准化做好了,规模做上去,商贸物流转型升级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5)技术
城配企业做不大,主要是因为货主都是大品牌。不是大品牌的,相对于城配企业来说,也是大块头。
每一个货主都有不同的要求,按传统的方式,你只能做一个区域,能够拿到这个区域内的一家或者两家大企业的业务,你就很牛逼了。因为是个性化服务,所以很难去争取别的大企业的业务,或者去外地接其他大企业的业务,做全国化业务。而快递为什么做得大,是因为初始的淘宝电商都是小企业。正所谓,大企业做小客户, 小企业做大客户。
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前做一个地方的城配企业,也开始走出去,建设一个全国化的城市配送网络。比如车辆的管控,如果单纯靠人,总部管理都是问题重重,去了外地要管理好,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随着IT技术的发展, 线上APP、导航、行车记录仪等装备已经可以让路径、加油、操作等行为透明化、可视化、并可以记录和分析,司机的管理效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不用说无人驾驶了。
仓库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办法全国化,现在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可以与客户同享。客户不仅可以看到货到了哪里,还可以看到货在我的仓库里是如何被管理的,有没有野蛮装卸,有没有安全隐患,清洁卫生达不达标,所有问题一目了然。(运联传媒:tucmedia)
另外一个最关键的地方,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以前,电脑不方便携带,大多数司机也不会使用;可智能手机,人人都有人人会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
7、城配的三大误区
哪里有洼地,哪里就有人来填坑。面对城市配送这个大坑,政府、资本、品牌商、行业内外精英,早已凝聚了共识,那就是共同配送。可惜的是,在推进共配的过程中,又走了不少弯路。其中,主要出现了三种误区。
1)政策误区
一说到共同配送,政府就想到建设共配中心,建设城市共同配送平台,不同的企业(生产企业/供应链企业/商超/小城配企业)去进行配送。这样既可以共配,又好监管,一举两得。可惜,现实只会是得不偿失。
让竞争对手共用一个场所、一套设备,物理上的共用也就罢了,共用一套单据,一套IT系统,这涉及到每个企业的核心机密,这可能吗?哪家企业能做到如此「透明化」操作?
同样,资金政策也是如此。近几年,商务部包括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共同配送政策,也有很多资金支持,单是列入城市配送试点城市,国家就给予8000万资金,加上地方政府配套支持,钱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到头来却是一个笑话。
支持城配的资金,绝大多数都给了商超和品牌企业,而真正的城配企业拿到的少之又少。因为城配企业散、小、乱、差,根本够不着门槛。然而,对商超和品牌企业来说,城配只是辅助部分,管理城配的部门在公司也非核心部门,既无意愿亦无能力去推动共同配送。而且这点钱对这些大块头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其结果只能是「拿钱不干事」,对城配行业发展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推动。(运联传媒:tucmedia)
2)资本误区
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一年甚至半年就能有一家上百亿的企业出来。但是城配行业投了5年,百亿、千亿的钱投进来,目前仍还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
原因就是互联网是连接人的,物流(物联网)是连接物的;人对于车辆是标准化的,且自带支付能力的;物反而是千变万化的,规格、种类、型号众多,所以车配人容易,车配货难。滴滴打车能够成功,「滴滴」货车却很难。
因此,当年资本大举投入车货匹配平台,试图通过平台方式(车货匹配企业)来做共同配送时,实质上是用轻资产的方式来做重资产,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物联网,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刹羽而归,几乎全军覆没。
3)品牌商误区
目前很多品牌商、电商平台看物流行业热闹,都来自建物流,逐步开展社会化的共同配送,就像当年集体进入房地产一样。但是他们忘了,物流和房地产真的是差别很大的两个行业,商业逻辑、核心竞争力、运营难度完全不一样。
除了互联网企业外,实体企业想进入物流行业来淘金,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主业做好,把自身的研发做好,反而更简单高效。
8、城配之道
笔者认为,要做大城配、专业城配、共同配送,从具体经营上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1)专注
正因为这个行业很原始、很弱小,不能什么都做,所以只能专注于某一点,把这一点做好,形成一定规模。有了规模,才有力量,才能去做一些改变和尝试,包括区域拓展、转型升级、智能物流等;没有规模,一切都是空谈。
以前,是卖方市场,到处都是机会,都是无人区,随便弄个产品出来就可以卖钱。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船小好转头。现在是买方市场,到处都有巨头把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市场空档,还没赚到钱,很快就会有巨头跟进。一个无钱、无人、无资源的新人,转到哪里死在哪里。
所以,小城配企业,不能眼高手低,什么都想去做。要沉得住气,把某一点做好做精、做深做透,同时积极接纳各方思想,真的有了好机会,再全力以赴,再把它做好做精、做深做透,才有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2)专业
2017年,深圳某个大卖场把整个总仓的营运管理外包,物流行业内的几乎所有大企业都接到了邀请,但最后中标的却是凯东源。总仓是大卖场的核心,选择供应商是非常苛刻与谨慎的,中标对象不是央企也不是外资大佬,这样的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原因无它,专业。
凯东源规模不算很大,但一直深耕城配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源。十年的坚持与努力,已经是行业内最专业的城配企业之一。这家大卖场把总仓交给凯东源管理,代表的是行业对它的认可。
而且不只新客户,老客户也在加码,增加与凯东源合作的深度。某知名快消品牌企业是凯东源的老客户,现已决定与其建立「流通服务商」模式,以广东省为试点,分别在深圳、广州、汕头、中山、韶关等地设立一个二级仓。厂家的货直接到二级仓,再到当地门店,经销商物流商合二为一,不但减少了一批、二批、总仓等环节,而且能够快速响应订单。
这个模式对凯东源来说,就是一个快消品的云仓平台;对品牌商来说,其实是自己做电商。近几年,电商迅速崛起,品牌商节节败退,拥抱互联网,是品牌商必须要走的路。去找电商合作,更加受制与人,而联合物流公司,用产业加互联网方式来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一点上,凯东源走在了最前面。
3)天网
对于系统的重要性,大家说的很多了。但事实上,城配这个行业真正好用的系统很少。
很多互联网公司花了很多钱来做,但是没有场景,所以做的系统不接地气。因为有场景,有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看了凯东源研发的系统都自愧不如。一直以来,凯东源都非常重视IT系统的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开发了K56供应链管理平台(天网),具有全方位集成的物流综合管理、大数据分析、B2B贸易、企业自动化办公、财务综合管理等功能。
4)地网
首先,要打造一个全国化的城配网络。
很多人同笔者讨论说,城配是区域化的,地域性很强,没法全国化。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客户、我们的渠道,都是全国化的。「顾客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做物流服务的,没有理由不全国化。而且全国化会共享销售渠道资源,增加品牌力,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其次,要具备全渠道的配送能力,包括商超、便利店、电商、批发、特通,都要能做。因为客户通常不愿意在同一地区去对接两家城配公司。
第三,城市配送,之前就是简单的配送运输;后来讲仓配一体化,现在讲的是销、仓、配,其实质是上下游整合、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个生态体系,这才是所有巨头着迷的真正原因。
总之,城市配送虽然前途远大,但还处在行业初期,非常原始。看好的人多,看清楚的人少,贸然进去,难免碰壁沾灰。然而,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坑,各方都有点急不可耐,想着尽可能早一点切入,早一点分一杯羹。
本文则是欲对城配行业进行一个全面的解说,揭开城市配送的面纱,还原城配的真相,让各方对城配多一些认识和了解,帮助行业更好的发展。然,限于笔者才疏学浅,城配又是如此原始复杂,加上相关资料缺乏,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好在这个行业没有真正的对手,虽然细碎繁杂,却有着光明无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