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码女装行业面临的挑战
没有统一的尺码标准
全球大码服装市场涵盖1XL、2XL、3XL和4XL以上尺码,预计2022-2031年全球3XL尺寸细分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总市场份额为29.56%。
但是整个大码行业缺乏尺码标准化。如3XL的衣服在美国是22码,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26码,在意大利则是58码。在不同的国家,衣服拥有完全不同的尺码,消费者想要买其他国家的衣服,首先要自己用阿尔法尺寸进行换算。
就算是同一国家的衣服品牌,尺码依然会存在差异。大多数品牌为了降低成本,会让大码女装和普通女装使用同一模型,大码女装只是在原来的正常码女装的基础上被简单加宽。这样的做法使得大码女装的尺寸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且并不贴合大码消费者的身体结构。
缺少试穿场景
因为尺码没有标准,许多的大码消费者需要去线下实体店进行试穿,但提供相关服务的店铺并不多。
快时尚品牌的主流消费群体并不是大码女性,所以线下店铺很少出现大码服装区,他们更倾向于线上售卖大码服装。即使线下店铺里上架了大码服装,也会在店铺最偏僻的角落里,这使得大码消费者能得到的试衣机会很少,体验感也一般。
时尚选择不够多
许多大码女装是普通女装的放大加宽版本,纤细或者拥有普通身材的女性可能并不会在乎横形条纹在衣服上的运用,但对于大码女性来说,横形条纹会进一步拉宽她们的身材比例,这显得服装修饰身材的说法格外不牢靠。
除了花纹的问题,还有服装剪裁设计。市面上追求的女性服装设计最经典的元素就是收腰,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当收腰的节点完美地掐在了腰最细的地方时,针对于大码消费者,腰线的位置就要提高。收腰的本质不是准确地收在腰上,而是应该收在上半身最细的位置,但是大多数商家为了节省打板的成本会忽略这个问题。
价格加码,营销敏感
就像上篇提到的,一些品牌会为大码服装加价,将价格提高到同品类的15%-20%,消费者因为大码服装选择少而不得不为此买单。
大码服装广告还无法完全避免刻板印象。像在线零售商Nasty Gal在宣布进军大码服装类别时,打出“Finally joying the party”(终于加入派对)的口号,在社交媒体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女性们认为这一口号违背了包容精神。
大码女装的市场机会
选择更合乎规范的尺码
针对于大码女装没有统一尺码标准的问题,有两个方向的参考标准。
其一,采用ABS数据计算女性的平均身高、体重和腰围。如身高162cm,体重66kg,腰围81cm的女性,她们适用的衣服尺码是16码。中位数在各个领域都是典型的最佳衡量标准。
其二,参考大码女装主要零售商的样本尺码表。大品牌在制定尺码表时会进行数据统计和用户调研,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详细的服装展示界面
大码女装消费者在线上购买时格外注重商品图和模特试穿效果。
电商在服装详情界面要尽量多地提供细节图,衣服的面料,做工,设计亮点都可以拍摄特写图放进详情界面。
另外,除了平铺图外,模特试穿图要避免过度造型,尽量拍摄自然,舒展的动作。
提供线上试衣间服务
为满足大码消费者的需求,弥补大码女装在服装店遭受的冷遇,或许可以开通线上试衣间服务,提供虚拟试衣间。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退货率,节省物流成本,还能提高客户体验,收获更多好评。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开通试衣间分享。像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一样,有专门的试衣间平台,上面整合了某件产品的所有有效的用户反馈。反馈必须包括清晰、无水印的试穿图片,详细的身材数据,和长达50字左右的穿着体验,被选上试衣间平台的用户可以享用一定的折扣,或者得到小额的返现。
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上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新用户更好更快速地筛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