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酒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春秋战国的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到铁血蒙元,到明清民国,每一代的文人墨客,王侯将相,都毫不吝啬的把生命的美好时光与酒为伴,酒对中国人而言,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中国白酒作为一种蒸馏酒,出现不过七八百年时间,但是它却成功的继承了中国酒类的文化历史,成为中国酒的代表。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而酒作为高端消费品,成为粮食在满足了人们食用功能之外的另一重要用途。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深度融合应用,各地均拥有的名优特色白酒产业跨境出海也被提上日程。本文通过简述全球酒品的出口情况,我国白酒的出口情况,梳理总结我国白酒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白酒利用跨境电商出海新模式实现品牌出海的路径。
酒,作为一种世界性饮品,能够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乃至性格特点。世界葡萄酒故乡法国,钟爱体现优雅与品质生活的红酒;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鸡尾酒消费国之一,美国的鸡尾酒文化体现了其创新和大胆的探索精神;闻名世界的德国啤酒文化,承载着德国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而白酒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历经数千年酒脉不断,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中国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龙舌兰、金酒、伏特加、日本清酒被并称为“世界八大烈酒”。
德国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烈酒市场规模5253亿美元,按照全球人口81亿计,人均烈酒消费64.8美元,约合人民币456元/人;中国白酒7563亿元,人均消费白酒540元/人,高于全球人均烈酒消费水平。
此外,国内深厚的酒文化传统以及庞大的白酒消费群体,推高了茅台、五粮液等一批高端白酒品牌的价值,也扩大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根据英国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4全球酒类品牌价值榜”(Alcoholic Drinks 2024)——“50大烈酒品牌”(Spirits 50),中国品牌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洋河包揽前五名,其中,10家上榜品牌中,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杏花村、洋河、古井贡酒6家中国烈酒品牌成为全球十大名酒品牌 。
01我国现代白酒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白酒产业发展历程
按照国家标准《酒类产品分类与编码》的定义,白酒是指以高粱、小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固态发酵、蒸馏得到的酒精饮料 。作为制曲酿酒的发源地,我国掌握着世界独创的酿酒技术,白酒也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国白酒的酿制最早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地区,作为庄稼人的副业,白酒酿制仅供自家饮用,并未进行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同样酿酒技艺也多属于家族继承,不对外公开。在历经明清时期,酒厂出现及酿酒商业化的短暂繁华期后,就迎来了动荡不安、战火弥漫的晚清时期,面对果腹、生存尚且困难的国情实际,白酒的发展几乎停滞。
1.1947-1978年,工业化初期阶段
1947年,作为解放后的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人民政府对酿酒行业进行了公营改造,1948年初,新中国第一家公营酿酒厂——石家庄公营酿酒厂诞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恢复提升,酿酒业逐渐恢复发展,白酒工业化也被提上日程,各个地方的国营酒厂相继成立。
1951年,我国提出对酒类产品实行专卖,将酒类产销全部纳入国家计划,由轻工部门负责生产,商业部门负责销售,在私人烧酒作坊基础上成立的各个地方的国营酒厂,负责白酒生产,国营糖酒公司进行统购包销。
至此,我国白酒产业从家庭作坊迈向工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时代”正式开启。而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大会的启幕,拉开了我国名优白酒大建设的序幕。
2.1954-1978年,技术革新阶段
1954年起,我国开始加快白酒酿造技术的创新,开展总结白酒行业工艺、技术分析、工艺改进的“烟台试点”和白酒三大试点(1957年泸州老窖试点、1959年茅台试点、1963年汾酒试点)等诸多试点工作,不仅实现了白酒酒度降低、风味保留、口感改善的要求,也初步塑造了我国名优白酒和普通白酒的发展格局,是当今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的基石。
3.1979-1989年,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发展快车道,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对白酒的需求不断增加,白酒行业迎来市场化发展新机遇,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茅台”“五粮液”等一批优质白酒企业,塑造了白酒的“十二大香型”矩阵,同时开放了白酒行业的市场化定价。到1989年,我国白酒产量已经从1978年的143.74万吨增长至448.51万吨 。
4.1990-2002年,转型发展阶段
白酒行业在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迎来了新一轮政策收紧。1995年中央28个部委作出决定,公务宴请不喝白酒。1996年,《酒类广告管理办法》付诸实施,加强对酒类产品广告播放的管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白酒行业发展受到重创。此外,1998年山西省甲醇加水勾兑散装白酒事件,加速促进了《酒类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出台。
5.2002-2011年,黄金发展阶段
入世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与各项制度趋于稳定,白酒行业随之步入发展的黄金十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2011年,我国白酒行业收入由496亿元增长至3747亿元,实现了近七倍数的增长 。
白酒也从日常消费品转变为商务社交活动的首选,主要的白酒品牌纷纷涨价,高端白酒价格持续攀升,中高端白酒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以酱香型为代表的白酒,因生产周期长、出酒率低等特点,成为稀缺性白酒,受到市场热烈追捧。此外,白酒酿制技艺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2012-2016年,调整发展阶段
2012年,《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发布,明确了“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请”等条例,之后,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地方版“禁酒令”。随后,伴随国家反腐倡廉运动的开展,白酒产业的黄金十年戛然而止。至此,白酒产量增速逐渐放缓,白酒消费逐渐回归理性,高端白酒消费市场不断降温。
7.2017年至今,良性复苏阶段
经过几年的市场冷静期调整,2017年起,白酒行业逐渐复苏,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高端白酒销量开始大幅度回升,高端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涨价潮,白酒行业营收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第一个千亿白酒产区——四川宜宾诞生,2020年,纳税贡献率排名前50的上市企业中,17家为白酒企业,中国白酒行业实现利税破千亿。此外,互联网宏业加速向白酒行业渗透,以江小白为代表的白酒创新品牌,为白酒行业商业模式带来了新变革。
(二)我国白酒产区分布、出口现状及特征
1.白酒产区分布
中国白酒的酿造高度依赖酒厂所在地的水质、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尤其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正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的不同,各地国营酒厂的建设,不仅赋予了不同地域白酒独特的品质、风格和属性,也形成了我国本土酒数量众多、地域白酒独具代表性的特征。
目前,我国白酒基本可分为川酒、黔酒、鲁酒、徽酒、苏酒、豫酒、华中南、华北、东北、西北10大产区和酱香、清香、浓香、米香、特香、兼香、豉香、药香、凤香、老白干香、芝麻香、馥郁香12种香型。
资料来源:网上公开资料收集整理。
2.各省白酒出口现状
2020-2023年,我国分别有26个、26个、28个、29个省、区(市)开展白酒出口业务 。
从2020年-2022年各省年度出口白酒总量看(由于2023年统计数据计量单位调整,不再显示计量单位“升”),广东、辽宁、贵州、四川4省连续3年稳坐出口榜前4坐席,天津、吉林、山东、黑龙江、浙江5省市也是霸榜前十榜单的常客。
除2020年,吉林以110万余升抢占“百万升”出口梯队最后一个名额,山西以不足1.8万升的微弱优势险胜广西,抢占第十位,造成前十榜单的大变动外。2021和2022年,天津、吉林、山东、北京、黑龙江、浙江6省市依次位居榜单第五至第十位。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
从2020年-2023年各省年度出口的白酒金额看,贵州、四川、广东3省连续4年稳居白酒出口榜单前四;山西、山东、天津3省市连续3年上榜前十;浙江、江苏、云南、北京、安徽5省市则连续2年上榜前十;吉林、黑龙江、海南、上海、重庆、新疆6省区分别仅有一次荣登榜单。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
3.白酒出口形势及特征
酒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根植在中国人民的骨髓中。但近年来,受“限制三公消费”“严查酒驾”等政策,以及消费者品牌与健康意识崛起等影响,国内白酒消费更为理性,产量持续下滑,自2017年以来,我国白酒产量已持续七年下跌,2023年白酒产量约为62.9亿升,同比下降5.1% 。但在白酒产量销量双下降的同时,白酒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也加剧了国内白酒品牌的高端化角逐,推动着白酒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以内部市场消费为主,出口规模较小。虽然我国是全球白酒消费大国,但受各国饮酒习惯、烈酒口感等因素影响,我国白酒行业主要以内销为主,白酒出口状况并不乐观,欧美烈酒仍占据大部分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白酒出口量仅为1425万升,出口量占白酒总产量的比例不足1%。2021年,英国、法国、墨西哥三国分别以76.7亿美元、60.8亿美元、32.8亿美元的出口量荣登全球烈酒出口国家TOP 3榜单 。2022年我国白酒出口量1.64万千升,同比增长2.37%;出口额约合48亿元,同比增长26.73% 。2023年白酒商品的累计出口量仅为1.5万千升,出口额为8亿美元,占白酒总产量及总出口量的比重仅为0.24%、0.74% 。
——华侨华裔消费为主,境外消费群体单一。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白酒出口国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中国白酒出口市场主要以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为主,企业消费人群多为华侨华裔,欧美市场的中国白酒种类和品牌数量偏少,海外市场有待开发 。
——贵州茅台品牌出口为主,出口结构不均衡。作为我国最具价值的烈酒品牌,贵州茅台不仅在国内市场“一马当先”,在中国酒类出口中也独占鳌头。相关数据表明,在2023 年,中国白酒的出口总量为 1.5 万千升,其中中国香港地区是白酒出口的首要目的地,并且贵州茅台在出口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占整个中国白酒出口额的 75.1%。并且,这些销量几乎全部来自海外华人。其他国产白酒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仍然有限。
02白酒跨境电商出口的意义
(一)是助推各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为农业大国,随着国民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高端消费品的酒水类需求迅速增长,基于酒水类商品较高的适用税率和不同水源不同风味的特点,各地争相通过整合组建国营酒水加工厂,打造区域酒水品牌。
近年来,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以及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宏观指引下,各地纷纷将关注点转移至传统产业,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等手段,实现对传统产业生产、采购、销售全链条数字化赋能。而作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跨境电商不仅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成为各地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
在数字化向传统产业链全方位渗透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各地白酒利用数字化渠道出口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是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出海的重要举措
文化出海是跨越国界的交流方式,有利于消除误解、拓展合作,从而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共赢的国际社会。近两年,以“国潮”“国货”“国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物,正在陆续出海成为全球风靡的新风尚。而千百年来,白酒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一脉传承,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系统、独特的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和酿造文化,与我国丰富的节庆、祭祀等纲常礼仪,以及诗词歌赋、家乡情怀等酒礼和酒俗等民风民俗深度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推动白酒出海,不仅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白酒的卓越品质、工艺特点,也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白酒传承千年的酿造技艺和历史底蕴;也是积极发挥白酒担负国际产业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与责任,为世界各国各民族间交流沟通架梁搭桥,促进全球互联互通、繁荣与共的重要作用。
(三)是推动白酒产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抓手
在全球经济下行、供应链重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给我国本土产业“走出去”创造了重要机遇,“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各界共识。
白酒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产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日渐白热、酒企“激烈厮杀”的国内白酒市场,白酒出海,打造全球化酒类品牌,已经成为规避国内白酒行业寡头垄断,挖掘企业长期发展“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方式。
利用跨境电商进行白酒出口,有利于绕过海外传统销售网络对于中国白酒认识不足、采销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独立站等形式直面海外消费者,有助于更精准更高效地传播中国白酒和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球化的白酒品牌。
同时,跨境电商助力白酒出海,能够在培育世界级白酒品牌的基础上,吸引国际资本支持,疏通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加持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促进白酒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技艺、营销策略、人才储备等经营能力提升,为我国白酒产业国际化发展增添新动力。
03白酒跨境电商出口难点
(一)跨境电商销售平台受限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的销售渠道主要依托亚马逊、阿里速卖通等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卖家商品销售要遵循平台相应规则。由于各国宗教信仰不同,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多数宗教禁止教徒饮酒,因此部分国家电商平台禁止酒精类产品销售。
对于部分允许酒精类商品销售的国家,不仅对商家或是电商平台都有较多规定,如需要按照所在国规定申请酒类商品销售许可,在经相关部门合规审查、取得销售许可后,才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进行合规销售。
(二)各国饮酒习惯参差
酒文化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均可从酒文化中得到反映。
从人种体质看,欧美等国家的饮食以牛肉、牛奶为主,高蛋白营养物的摄入量远大于中国人,在中医看来,其体质属于阳气偏盛的热性体质;而中国世代以农耕为生,食物以五谷杂粮、蔬菜居多,形成了相对较寒的脾胃体质,而白酒以五谷为原料,利用酒曲通过自然发酵酿造而成,属性温热,更加适宜中国人体质。
从酒类差异看,与西方以土豆作为高度酒的酿制原料不同,我国白酒酿造以高粱、小麦等五谷为原料,均利用蒸馏发酵等技术酿造而来,但由于我国白酒酿造过程中加入了微生物酒曲,我国白酒拥有独特的酒香,与柔顺的西方烈酒相比,白酒口感较为辛辣。
从饮酒习惯看,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饮酒文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高级饮品,不仅常与端午、重阳、除夕等重大节日相伴,作为祭祀、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的标配,同时由于内敛含蓄、不善于表达的特征,白酒也惯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酒助兴、以酒抒怀,借以表达和释放各类情绪。与欧美人喝红酒、洋酒、鸡尾酒等不同,中国人更喜欢以白酒助兴。
(三)部分市场高额关税限制
中国白酒国际化贸易壁垒主要是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关税壁垒的出现,增加了白酒的销售成本,提高了受众的接触门槛,降低了白酒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是以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包装标签等等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由于各国对于烈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别较大,白酒独特的酿造工艺,使白酒成分中呈香呈味物质成分无法被清晰检测,导致难以被国外理解和接受。因此,各国按照本国法规,将白酒归类为不同品类的酒精饮料,执行不同的进口检验和关税标准,导致白酒出口成本较高、竞争力不足,限制了销售额的增长。
二是关税壁垒。早在我国加入WTO时,将酒类列为普通消费品,而其他国家将酒类列为特殊商品,致使中国酒类进入其他国家壁垒重重。反观国外酒类进入中国却轻松得多,再加上国家降低洋酒关税,国外酒类在中国发展迅猛。国外各国对于烈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别很大,按照本国法规将白酒归类于不同品类酒精饮料,执行不同的进口检验和关税标准,导致中国白酒的出口成本高,再加上不少国家对中国白酒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如韩国180%、泰国200%、俄罗斯300%,削弱了中国白酒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国内白酒标准不统一
在业界“规范白酒行业标准、提高白酒品质”的要求和推动下,我国现已形成了十二种香型标准,但现有标准仍存在原料等内容要求不明确、标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海外消费者难区分等问题。
一是原料等内容要求不明确。标准中对于白酒香气和口感的描述较少,且文字描述通常具有抽象性特征,导致消费者仍很难从口味上辨别差异。此外,同一香型的白酒品类并非一种,标准制定过程中因存在利益纠葛,导致标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受到影响。
二是标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除了对白酒产品口感上的要求外,消费者对其环保性、安全性、健康性等方面也有较高要求,但该内容并未在既有标准中得以体现。三是海外消费者难区分问题。我国白酒的香型分为实体化的香,如米香型,消费者可将大米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品味;而抽象化的香型如酱香、清香、浓香、特香等,在没有实体对照物的情况下,无法对比和区分。
(五)白酒跨境仓储物流要求高
在传统模式下,我国白酒海外销售,主要依靠散布在全球的渠道/零售商网络,采用“按订单+一般贸易”的形式出口,在未完成末端销售前,各个渠道/零售商的线下店作为其海外仓库进行存储。但若按照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出口,一方面在国际快递中,含有酒精的白酒类产品属于敏感物品,存在寄送渠道不稳定、退回几率大问题;另一方面,白酒属于易碎危险品,运输途中易出现损坏、泄露现象,因此对白酒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要求较高。
04白酒跨境电商出口策略
(一)确立目标市场
开展非标品酒水产品出口的首要工作,是做好目的国的市场调研,全面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策法规,评估白酒产品进入当地市场的可能性、预测当地白酒市场规模、详细谋划制定白酒进驻市场的方案路径。
同时,鉴于白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口感,应结合当地酒类产品和包装外观等特点,对出口的白酒产品做针对性的改良和优化。如当地以低度酒为主,则应适度降低白酒度数以匹配当地市场需求;面对奉行小酌微醺饮酒文化的国家,则需在改良适合本土审美的外包装物基础上,更多采用容量相对较小的包装容器。
此外,尝试进出双向发力,利用进口酒类供应商网络,探索通过易货贸易构建中国白酒的海外分销体系。
(二)自建品牌独立站
独立站是在原有企业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品展示、下单交易、售前售后客服、支付结算、商品评价、物流信息等功能板块的自营平台。基于独立站突破电商平台对于所售商品类目、运营和推广方式等的规则限制,能够掌握和运用平台用户数据等优势,近几年已经成为企业竞相入局的新赛道。
此外,酒精类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必然会受到限制,而独立站自主性优势恰恰是白酒等特殊类产品出海布局的最佳选择。故而,白酒出海企业可利用独立站开展全网销售,打造海外白酒品牌。
但在独立站的一站直达全网的模式下,也应注意了解消费者所属国家的禁售商品类目及政策法规,确保在满足各国许可证件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规合法销售,以此规避不必要的消费纠纷及争议诉讼。
(三)建立海外媒体矩阵
新媒体的使用是当前数字化营销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未来品牌对于新市场的开拓,面对的主要客群是以Z世代为主体的互联网原住民,从而当了解和重视其休闲娱乐的方式和媒介。
如以TikTok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Mate为代表的社交平台,Instagram为代表的图文媒体平台,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等,做好全渠道、多元化的媒体矩阵布局。
同时,需要叠加自媒体平台的网红博主、意见领袖(KOL)等自媒体创作者的影响力,精准筛选符合出海白酒品牌调性的创作者,结合其惯常的软文、硬广等特征,开展针对内容创作者庞大粉丝群体的营销推广和带货,以此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打造线下品牌体验中心
线上渠道传播能够打破地域性,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但因其载体媒介的限制,多以图片、视频为主,自主性大的特点导致线上浏览完成量、浏览完成率、产品了解度、品牌接受度、反馈与意见等指标均无法获得和测评,容易产生无效传播的现象。
而白酒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白酒的出海,不单单是白酒产品的“走出去”,更是借助酒类产品实现文化体验、饮酒礼仪、酿造工艺等的全方位走出去。
因此,线下体验中心的建设,能够与跨境电商线上化的销售渠道完美结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和成效。线下体验中心的打造,不仅是体现品牌实力、加强品牌信任度的重要表现,同时,线下体验中心能够满足线上渠道所不能实现的沉浸式体验,更好完成售后服务等功能。
(五)加强体育影视营销合作
一直以来,粉丝经济都是引导新兴产业市场发展、为传统市场注入新发展活力的重要方式,近几年火爆的直播运营、直播带货以及网红产业,其实质都是粉丝经济的衍生产业。白酒品牌推广与粉丝IP捆绑和联名,能够有效释放粉丝经济庞大拥趸的消费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获得品牌独有IP风格。
同时,偶像本身而言,创立品牌是影视、体育等明星延续个人IP生命力,实现更大商业价值的一种方式,因此,选择商业合作长期以来也是偶像本身拓展收入的主要方式。
纵观全球,最为风靡的粉丝经济当属影视明星及体育明星,如蕾哈娜、赛琳娜、卡戴珊家族等影视明星,纷纷推出自主美妆品牌,跨界尝试商业领域探索;美国专业单板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篮球巨星库里和韦德,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梅西等,纷纷通过联名合作、自创品牌、品牌合作等方式,开展商业转化。
白酒企业出海过程中,在偶像合作选择时,要全面了解当地的粉丝经济,有的放矢精准选择和绑定代言的明星,同时出于粉丝个人IP风险较大的考量,加强偶像个人IP全方位考察。
(六)本土化内容制作
在传统货架电商销售模式下,跨境电商卖货的核心在于符合产品调性、突出产品特点、体现产品适用场景的图片,对于具有文化内涵和符号标准的白酒类产品更是如此。
精美的图片是吸引消费者浏览,是实现点击转化的第一步。对于深谙宣传推广的白酒企业而言,在图片及宣传视频制作方面的能力自然不遑多让,但在面对全球各国潜在消费者而言,则需另当别论。
首先,不论是图片或宣传片的拍摄,都需要结合当地审美,如欧美消费者更青睐简约风,东南亚则倾向于色彩明艳的构图,在熟悉当地拍摄风格的基础上,符合当地审美及品味的高质量构图和视频构思,能够为产品加分,如若有当地模特出境,则更能够对产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同时,随着社交电商、兴趣电商的崛起,产品卖点逐渐从此前图片为主向内容转变。白酒企业出海,一方面要加大AIGC、虚拟数字人等数字技术在白酒营销推广中的运用,紧抓中国文化出海的趋势,深入挖掘白酒文化价值,与内容创作融合碰撞出更具特色的文案素材。另一方面,加大本土化营销战略投入,结合当地宗教风俗,针对性定制宣传文案和营销策划,重塑用户酒类产品心智。
(该文收录于《山东跨境电商》2024年第0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