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长篇报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纪实》。
这是一篇陈述和宣扬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基本原则和外交立场和的重磅力作。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何等豪迈而响亮,是认知,是判断,是态度,更是原则和宣示。
报道洋洋洒洒近万字,通过“中国故事的世界回响”、“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多边舞台的双边时刻”、“不远山海的相知相亲”、“不同视角的拉美之行”几个篇章,详尽介绍了习近平主席重要国务活动的具体细节,详细阐述了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深刻内涵。
报道开篇直言:“当地时间11月21日清晨,当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迎着朝霞,自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腾空而起,2024年时间最长、路途最远的一次大国外交行动,写入了历史。”
报道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两个全球瞩目的多边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描绘了公正世界新愿景,也讲述了中国的立场与行动。
报道称:从两个不同维度端详,可清晰洞见中国方案的时代意义、历史价值。行动维度上,“标本兼治”是着眼点。理念维度上,“公平正义”是大方向。
报道称:“世界在新的外交故事中,倾听中国、读懂中国。”“大国之大,在于大格局、大担当、大情怀。”“未来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是确定性因素,将继续致力于和平与发展”。
报道称:两国如何相处,是对抗还是合作,中国无疑是“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的积极力量。
报道称:习近平主席在古老文明之间寻找交集,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为建设一个和合共生、“同球共济”的世界点亮思想之光,推动百年变局向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发展。
报道称:“当前,不确定性上升成为各方对未来的共同预测,对大国角色的新一轮审视在全球范围展开。”“四个没有变”再次展现中国的确定性,富有哲思的7点经验启示,为当下也是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指引前行之路。
报道称:中国,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因拨云破雾的思想力、挺膺担当的领导力、言出必践的行动力,因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担当,在充溢着迷茫、不安的新的历史时刻,成为举足轻重的建设性力量。
报道直言:纵有疾风骤雨,中国坚定不移发展自己,锲而不舍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抉择与作为,引领着世界的前行。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我党处理国际关系的一贯原则。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邓小平随即发表声明,严厉谴责苏联:两个月后,中国又宣布,和美国等60多个国家一起联合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中国的做法,不但赢得了欧美国家的充分尊重,而且为改革开放铺平了宝贵的国际道路。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贯态度和立场。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2020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在题为《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1年11月 ,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202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时发表讲话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对世界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等多个场合,强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也是我国维护国家统一、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准则。2024年1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表示,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秉持大义、把握大势,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与我们一道共同推动两岸关系重回和平发展正确轨道。2014年1月15日,瑙鲁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当局断交,同中国复交。新华社2024年1月15日电 题: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抉择。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目前与台湾保持所谓“外交关系”的国家已所剩无几。中国已同全世界18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瑙鲁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发出清晰的声音——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俄乌冲突爆发后,联合国大会多次表决,通过相关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多数成员国的一致立场。2022年3月2日,联合国大会第11次紧急特别会议成员进行投票表决,通过了由乌克兰等超过90国共同提交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此次投票中141票赞成、5票反对、35票弃权。由于赞成票超过有效票三分之二,因此决议草案通过。2022年3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11届紧急特别会议第二次会议进行投票,通过了由乌克兰提交的有关该国人道问题的决议。在投票中,共有140票赞成,38票弃权,5票反对。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有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立场。2024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详细阐述新加坡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李显龙说:“新加坡政府按照事情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时,新加坡在联合国就投了反对票。2022年爆发俄乌战争,新加坡之所以在联合国投票反对俄罗斯,原因很简单,作为小国,新加坡不能对此类霸凌噤若寒蝉。否则,如果有一天新加坡遭遇侵略,也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李显龙此番态度和言论,是否属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国际案例呢。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也是大国维护国际正义、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原则。俄乌冲突爆发2年多来,美英坚定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其实是有缘由的。1994年,美英俄乌四国元首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该备忘录中提到,鉴于乌克兰自愿放弃核武器,美、英、俄将为乌克兰提供安全承诺,确保乌克兰不受任何国家的军事威胁与核讹诈。此后,联合国五常其他国家也表达了同样的立场。美英同为备忘录签署国,面对背信弃义和以强凛弱的行为,如果置之不理,弃之不管,他们将形象受损,威信扫地,信誉全无。由此不难理解,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英国尽管换了几任首相,但无一例外地在支持乌克兰上立场都非常坚定,态度都十分坚决。当2022年2月22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将乌克兰领土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划入俄罗斯版图时,英国首相约翰逊立即做出回应,谴责俄罗斯的决定是“对乌克兰主权和完整的公然侵犯”。由此也不难理解,七国集团(G7)11月16日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将继续通过经济制裁、出口管制等措施,让俄罗斯为俄乌冲突“付出代价”。声明还强调,只要乌克兰有需要,G7会一直支持乌克兰。
回到本文的标题,“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究竟是哪一边呢?从逻辑上看,“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经过历史检验,是符合人类充分认可的社会行为。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其实应该包括对内对外政策两个方面。
诠释中国的对内政策,所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概言之就是,不折腾、不懈怠、不动摇、不停步、不偏航,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发文写道: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过早翘起尾巴与美国对抗,是厄运的开始,是颠覆性错误。“李光耀先生在2006年预测,中国需要至少30到50年的时间韬光养晦、埋头苦干方能真正复兴。中国提出‘和平崛起’的口号时,是他建议改为‘和平发展’,以免刺激他国。他对当时中国的认知态度相当放心,但警告说,过早翘起尾巴与美国对抗,他认为那就是中国厄运的开始,是颠覆性错误。”“对于中国,李光耀曾表示,强劲的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但却不足以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中国需要的是能够让国家在各个领域创造和掌握尖端科技的智能发展。而且,中国清楚地知道,美国视它为唯一的挑战者。中国需要和平和稳定的国内和国际局势,才能在50年或更多年后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作为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政治家,李光耀先生的预言与判断,是否值得我们深思和参考呢。
在国际关系中,“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在看待和处理国际热点问题时,要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符合作为“历史主体”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从公平正义出发、以追求和平为最终目标。同时,要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坚持开放发展、携手合作共赢、促进共同繁荣,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维护国家利益,多为本国人民谋福祉,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方面,李光耀也堪称典范。李光耀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有评论认为,李光耀最大的特质就是务实,在大国竞争中左右逢源,抓住最有利良机,一手缔造新加坡发展的黄金时代,使之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发达国家。
当前,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前所未有。我国要在这充满着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善于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沿着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这是当前“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实践指向。
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