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每一个政策调整,都可能成为影响行业走向的关键风向标。
近期,就有这么一则影响深远的政策调整新闻,财政部税务总局11月15日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这份短短的公告,不仅仅是一项出口政策的变动,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一次尝试,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新策略的一种思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告的内容。
美国欲加关税?我国先取消出口退税!">
公告及附件中明确指出,取消铝材、钢材等50多项基础原材料的出口退税;部分成品油,还有光伏电池等200多项产品,出口退税率也从13%下调至9%。简单来说,就是多个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退坡了。
那么,为什么会突然出台这样的政策呢?国家不是正在大力发展外贸吗?原本“出口退税”的政策,就是为了鼓励企业出口,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减少退税岂不是逆其道而行之?
其实,“出口退税”大部分情况下已经在实际操作中偏离了初衷。因为有了出口退税这一“后盾”,不少企业敢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大打价格战,以图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抢占市场,再回过头来找国家给补贴。但这种做法长期来看,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方面,它加剧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让一些原本就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得以通过低价策略存活下来,阻碍了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和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那些真正有实力,注重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的企业,在价格战中往往处于劣势,难以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这样一来,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都会受到严重削弱。
除此之外,出口退税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它很容易被企业折算进出口价格中,从而变成对国外消费者的补贴。这不仅让国内企业陷入了“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还让国家的财政资源为他人做了嫁衣。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还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关系的紧张,当其他国家发现中国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实际上是在“补贴”国外消费者时,他们很可能会采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还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进一步影响中国企业的出口业务。
那么,面对这一现状,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呢?这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考虑呢?
首先,从短期来看,这是为了应对美国可能加征的高额关税。自从特朗普胜选以来,加征关税这一话题就没有停过。
如果在美国加征关税的情况下,中国继续维持原有的出口退税政策,那么这些关税最终将由国内企业承担。因此,中国政府决定主动出击,美国那边加征关税,我们就调整出口退税,来个“以退为进”。害人终害己,物价飞涨的结果,最后倒霉的还不是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其次,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是一场持久战,而在这个持久战中,供应链就像子弹,谁掌握了供应链,也就掌握了话语权。中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也是为了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人口红利的消退,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通过减少退税额度甚至取消退税政策,可以迫使企业放弃低价竞争策略而转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当然,任何政策的调整都会带来一定的阵痛和不确定性。对于那些长期依赖出口退税维持竞争力的企业来说,这次政策的调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些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并尽快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最后,小捷想强调的是,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就一定会失去国际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多个行业已经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在不做退税折价的情况下,价格也能比国外的竞争对手优惠。因此这次的政策调整,可以说是对过去价格战这一类扭曲市场行为的一次纠偏,同时还可以把经费从补贴海外消费转向补贴国内消费者,通过刺激内需市场来拉动经济增长,毕竟,出口虽好,但企业过度依赖出口,等于说把经济发展的命脉交给他人。
出口退税政策退坡,就像是一场大浪淘沙,迫使那些靠补贴生存的企业放弃低价竞争策略,转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迎来更公平、更健康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