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网点即物流公司的门店。它是物流企业进行区域覆盖,实现物流网络化的网格连接单元,可以看作是物流网络的神经末梢。
同时,物流网点也是物流企业品牌形象的代表,是收、派货及运营实力的象征,还是精准反映物流企业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指标。
因此,网点规划对网络型零担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
一、快运网点运营模式
快运网点销售的是一种物流运输服务,整个过程完全依赖公司网络,单点不能独立完成业务闭环。比如客户要求网点把一台机器从上海发往济南的流程如下:
网点提货——集货——支线运输——分拨中心;
分拨中心集货——济南分拨中心——网点支线拉货——分拣——派送。
整个运输过程中,快运网点都没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实际的业务关系。
行业内玩家的网点结构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以网点覆盖颗粒度维度基本可分为:省区加盟制结构、小网点结构、大网点结构、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结构、直营+偏远区县加盟五类。
二、快运网点五大网点结构
1)省区加盟制结构
快运网络发展的前期阶段,很多公司都会优先选择深耕产粮区,重点布局出货区域;对于不发达服务省区,则采取以省为单位的省区加盟结构。
这由此形成了产粮区直营+偏远省区加盟制结构,简称“省区加盟制结构”。行业内这种网点结构的典型代表如速通快运。
速通快运大概有3000+网点,其在发展初期优先深耕华东、华南发达区域,实现发达地区区县覆盖,而后通过省区加盟覆盖了山东、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欠发达区域,对于不发达区域如东北、新疆、西藏等区域则采取战略性放弃措施。
2)小网点结构
伴随着网络覆盖广度的完成,成熟的快运物流开始逐步打破传统的区县覆盖颗粒度,通过区县细分和乡镇覆盖的方式,将网点密度提升了3-4倍,最终形成了小网点覆盖结构。行业内采用这种典型结构的玩家,如安能物流。
2010年-2015年,安能物流通过县级加盟完成了全网覆盖,网点数量达到3000+个;2015-2016年期间,安能物流通过增加二级网点实现了网点进一步细化,网点数增至13000+个;2017-2020年,安能又开创S级网点增加一级密度,覆盖区域延伸到了乡镇,网点总数量突破了28000+个。
三类网点的关系呈现为:
A.一级vs二级:经营权属于一级,一级管理二级,一级对二级价格有绝对控制权;
B.一级vs S级:经营权属于一级,S级系统功能和一级一样,主要区别是一级提取S级费用需要向公司单独申请;
C.S级vs二级:功能上S级管理二级,对二级价格有绝对控制权。
3)大网点结构
为了降低小网点结构带来的管理难度,一些快运企业选择颗粒度稍大的大网点结构。单个网点的覆盖范围约3-4倍,就形成了大网点结构,其中典型的玩家有百世快运、中通快运等。
比如在上海奉贤区,中通快运的派送网点数有11个,而安能物流派送网点有42个,简单计算可看出,中通网点覆盖范围是安能物流的3.7倍。
4)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快运网点结构
随着头部快运企业把优质的加盟商资源纳入网络后,后起网的公司为了实现网络覆盖,选择通过增加集配站的方式进行覆盖,形成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快运网点结构,简称“小网点集配站结构”。
这种网络模式下,有能力的大网点选择直接去分拨中心交货,而货量少的网点为了降低支线成本,则通过集配站中转货物,再由集配站送至分拨中心。
行业内采用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结构的典型代表玩家如壹米滴答。
壹米滴答起网前期,由于加盟商资质略差,货量较少,因此部分网点很难满足直接送货至分拨中心的标准,这增加了加盟商的成本压力。为了缓解此类情况,2019年开始建立加盟制的集配站,集配站由网点自营,自主盈亏,集配站集货后送至分拨中心。
5)直营+部分偏远区域加盟的快运网点结构
加盟型快运企业快速实现全网覆盖的同时,直营快运公司为了增加网络覆盖,在偏远地区施行网点加盟。这种策略速度快且成本低,由此形成了直营+偏远区域加盟的网点结构。典型玩家如德邦快递。
网点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网点结构,不同区域也适配不同的网点结构。
总的来看,大网点结构对于整个网络来说,降低了管理难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比如,整个网络容易被大网点绑架,出现相对对等的博弈。大网点+小网点+集配站结构的好处,则是可以满足当下货量不足的区域网点的短期需求。因此,这种模式更多是一种短期过渡业态。
从平台逻辑角度来说,“散对散”才能建立更高的壁垒。所以对于快运网络来说,上游的颗粒度越小,对于网络来说越容易建立优势。因此,小网点结构在网络覆盖中相对其他网点结构更容易建立行业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