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铁路口岸二期集拼仓库内,一批批出口货物正通过流水线进行面单扫描、测体积、称重,稍后这些拼箱货物中不需要海关查验的部分,将根据出口目的地和船期,在仓库内完成组柜、装箱。与常规拼箱出口不同的是,这些等待拼箱出口的货物都是以散货方式进入“集拼仓”内,先查验后装运,避免货物二次掏装箱,提升拼箱出口效率。这是海关总署推出的“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落地浙江试点。
入仓货物通过智能理货台进行信息识别、称重、测体积。徐兆/摄
随着新兴贸易业态的快速发展,跨境贸易碎片化、小额化、高频次趋势明显。义乌小商品出口种类多、单批数量少的特点鲜明。一直以来,为降低运费,当地外贸企业通常采用拼箱的方式出运。拼箱的方式,虽然分摊了运费,但却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拼箱货物是将多份报关单货物装在同一个集装箱里,一旦箱中某批货物需要查验,同箱的其他货物需要等该批货物查验完毕后才能再次一起装箱出口。此外,多份报关单货物组装在一个集装箱内,掏箱难、查验找货难、重新装运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解决小商品出口“痛点”,杭州海关多次实地调研,创新提出优化出口拼箱货物监管流程,查验前置的改革思路,并将这一改革纳入署省合作事项。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查考,最终海关总署决定在义乌率先开展“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改革试点。
“先查验后装运”,听起来只是调整了部分工作流程,实际上是研究如何将海关监管“顺势”嵌入出口物流动线中,实现科学高效的课题。传统拼箱作业模式下,出口货物在企业自有仓库完成组货、拼箱,装箱完成后以集装箱整柜运抵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海关以集装箱为单元实施监管。新模式下,出口小商品以散货方式进入“集拼仓”,企业可根据船期、目的地灵活配箱,不同货主对货物独立申报,海关以报关单为单元进行查验,被布控查验的报关单货物单独完成查验。“查验”与“放行”并联作业,同一集装箱内的其他放行货物同时装运,互不影响。
为了实现改革预期目标,杭州海关向科技要效率,牵头梳理整个通关流程以及配套信息化系统优化需求,在“集拼仓”运用大量智能化科技手段,确保小商品出口“管得住 通得快”。
“集拼仓”实行入仓货物全流程信息化可溯源管理。货物从入仓开始,到出仓,所有环节信息均进行采集、记录,货物进出转存数据与海关系统实时交互,通过系统指令控制货物流向。
义乌海关关员对集拼仓出口货物进行查验。徐兆/摄
试点企业之一的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科源说:“新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因一票货物被查验导致整柜货物无法放行’的问题,避免了二次掏装箱。短期内,因为仓库、托盘、叉车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有一些科技投入,经济效益还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新模式让拼箱出口的物流更顺,通关效率更高,更加贴合小商品出口需求。”
为保障改革项目顺利落地,杭州海关所属义乌海关持续推进通关便利措施,不断优化监管模式,及时发现解决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据统计,“先查验后装运”新模式试运行以来,义乌海关监管集拼仓出口货物2366批次,货值1077.81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