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7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4.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6%,排名第二位。
同时,来自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达到4.74%,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渣打全球研究报告也显示,7月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连续第五个月保持上升势头,年初以来增幅达17%。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又进了一步,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稳定性得到了国内国外投资者和贸易商的一致认可,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也更深入。
从原因来看,黄大智分析称,一是中国出口强劲,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稳步提升,从而推动了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的提升。二是人民币利率下行,换句话说就是融资成本降低,更多经济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融资。三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给人民币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人民币波动幅度小于全球主要货币的波动幅度,为提高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产生积极影响。
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活动中日益活跃,其中债券表现尤为突出。星展银行中国环球金融市场部债券承销负责人周晗表示,近年来,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持续活跃、交易量明显上升。“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举措,增强了境外投资者持有债券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104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折合4.81亿美元,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沟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