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端,早年倚重线上的行业巨头相继以各自的方式布局线下:阿里巴巴斥资百亿增持商超龙头高鑫零售,京东推出了“京东全城购”业务,美团也在大幅加码同城零售业务;在需求端,传统线下零售品牌的线上化转型决定着企业能否扛住压力,打开增长,而转型的成效也撬动着零售业新的变局。
线上线下融合大潮来临,而在大潮冲击市场前,行业里已经有玩家提前发现趋势,智慧商业服务商微盟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微盟察觉到了微信生态蕴藏的商业价值,并以此思路推出首款SaaS产品。四年后,微盟再一次把握住了微信的发展机遇,其预见到小程序将成为线下商业最大的入口,顺着这个思路,微盟进一步为线下商家提供线上化服务,帮助其在微信生态中打造交易闭环。
2019年初,微盟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被业界称为“新经济SaaS第一股”。IPO至今,微盟的股价已经翻了数倍,今年的全渠道热潮正是其业务和股价发展的关键助推力。
伴随着供需两端的不断加码,全渠道智慧商业服务正在释放更多市场空间。从微盟近来的资本动作看,其对此已经做好准备。
图源:雪球
收购海鼎,到线下去
作为近年的明星SaaS企业,微盟以技术起家,且基本盘在线上。不过,如今的微盟已经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线下”含量,其标志性的动作是对海鼎的收购。
11月初,微盟宣布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微盟发展以增资及股份受让形式,收购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鼎”)51%股份。交易完成后,海鼎将成为微盟集团附属公司,并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海鼎创立于1997年,核心业务是为商业企业提供包括便利店、商超百货、购物中心等多业态商企提供连锁零售、商业地产、仓储物流三大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与支付、智能硬件相关的创新业务。简而言之,海鼎是线下商业的主要ERP、POS服务商。
凶猛的线下玩家。此外,万科、恒大、保利、万达等商业地产巨头也是海鼎的重要客户。
重线下、大品牌、且跨越了传统和新兴产业,海鼎的客户资源正是微盟所需要的。
海鼎部分客户列表
根据微盟方面的说法,公司借助此次收购可以进一步完善智慧零售产品线,切入拓展连锁便利店、连锁超市、商业地产等线下零售、商超领域客户和渠道。这是拓展市场的常规逻辑,但从战略视角出发的话,加速大客化、生态化战略落地才是微盟此次收购的核心意图。
“大客化”转型是微盟近年的核心战略之一。在创业早期,微盟的客户主要来自中小商家,这部分客户规模不大,部署SaaS时比较灵活,但也存在年销售额、续签率较低等情况。而大客户的特点在于经营稳定、付费意愿强、续签率高,随着微盟业务成熟度和市场知名度的提高,向大客户市场渗透势在必行。
由于TO B业务的边际成本不为零,相比获取更多中小商家的订单,拿下大客户是更划算的选则。用行业常用的LTV/CAC (生命周期总价值/客户获取成本)公式来算的话,大客户的LTV/CAC明显优于中小商家,而海鼎已有的资源优势又能帮助微盟将CAC大幅降低。
“生态化”则指的是多场景、深服务、云协调的智慧商业生态,这意味微盟需要进入更多业态,同时拓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在业态上,海鼎丰富的线下零售能力为微盟弥补上了不足;在业务能力上,微盟偏重线上的前台营销,海鼎则擅长线下的中后台能力,两者形成互补后,能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于微盟来说,这是一次一举多得的收购:既把业务拓展到了线下零售市场,同时也加速了战略转型的落地。更关键的是,海鼎如同一座桥,将供应端的增长诉求和需求端的线上化转型连接起来,微盟由此深入线上线下融合大潮,在全渠道趋势中获得了更多市场空间。
疫情压力下,即使是最保守的线下零售商也不得不加速走向线上,全渠道数字化从“锦上添花”变成了必选项。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放到更大的行业发展逻辑里,微盟此次在资本市场的落子都带来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微盟如何“四两拨千斤”
从创立至今,微盟已经走过7个年头。完成IPO后,微盟在资本市场有了更多筹码,而在TO B行业,投资并购几乎是企业扩张的必选项。
所以说TO B是慢生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像TO C创业那般“一劳永逸”,靠一个APP就能承载千万用户。企业服务面对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独特的Know-How,很难直接做出覆盖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产品。即使是单点突破,也需要针对不同业态不断打磨产品,开发、迭代周期长,考验重重。
对于体量尚小的创业公司来说,从细分痛点切入市场是更理性的做法。但随着业务逐渐做大,企业下一步需要考虑业务扩张的问题。问题在于,如果还像之前那样一个一个业务去攻克,不仅难度大、效率低,行业竞争也不可能给予企业充裕的准备时间。
术业有专攻,行业中其他的企业大多也是在细分领域长期耕耘,因此,通过资本运作,把各个玩家的能力结合到一起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这也是国外TO B巨头常见的扩张路数。
以Salesforce为例,这个千亿美元市值的巨头被称为“收购狂魔”,仅在2018年到2019年间就收购了10家公司。日前,Salesforce豪掷277亿美金收购Slack,再度成为行业焦点。对于Salesforce来说,收购企业在帮助其完善底层构架和技术储备的同时,也能直接助力Salesforce延伸产业链。
类似的走向也出现在Oracle、SAP等行业巨头。2009年,Oracle对Sun的收购案震动业界,其在数据库、中间件、管理软件、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等诸多领域也有大量收购动作,同样的,SAP也有长长的收购清单。
谈及行业巨头,免不了要说到中美TO B行业的差距。虽然国内尚未出现Salesforce般的超级巨头,但从以近年TO B领域的资本动态看,国内TO B企业和美国同行的差距正在缩小。
以微盟为例,在收购海鼎之前,微盟还曾收购酒店微信直销服务商“向蜜鸟”、控股餐饮SaaS服务商“雅座”、战略增资餐饮全场景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商有”、投资为连锁零售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的达摩网络,一连串投资并购背后,微盟的意图是横向扩展服务内容、纵向提升服务深度。
目前,微盟在智慧零售、智慧餐饮、智慧酒店领域均有布局,三大场景相互呼应,协同增长,共同助力微盟SaaS生态的扩大,而海鼎的加入又让微盟的SaaS生态承载了更大的价值。
典型的例子是,借助海鼎的信息化管理方案,成都远洋太古里上线了优悦里会员小程序、AI自主积分、无感停车、智能收银POS、智能导购等功能,类似的数字化案例也出现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成都优品道广场等线下商业地标。
随着微盟和海鼎资源的打通,更完整的全渠道解决方案也将从中产生。更重要的是,微盟的能力还将进入更多的场景和业态,进而助力线下经济的复苏。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推线上线下费高效融合是《意见》中的重点内容。在10月份商务部召开的全国零售业创新发展现场会上,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和线下线上融合同样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传统百货、购物中心的改造提升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而海鼎的客户资源显然属于这一范围。
在这一背景下,微盟相当于靠收购海鼎快速切入线下经济的“新蓝海”,其全渠道数字化能力得以在产业转型进程中发挥更大效用。
之所以说微盟的收购动作是“四两拨千斤”,其逻辑在于:投资并购确实是TO B企业扩张的有效手段,但微盟的资本动作并非“广撒网”,而是高度结合自身基础、战略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结果。资本动作既帮助微盟完成场景、业态、服务链路上的拓展,同时也让其成功捕获新的风口。
根据微盟的中期财报,其上半年经调整营收达10.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9%,经调整净利润则同比增长77.4%。如此增长与线下商业的数字化趋势密不可分,而大潮显然还在继续升起。
面对新蓝海,完成数次投资并购的微盟已经把能力延伸到了更大范围,其定位不再是“帮商家在微信做生意”那样简单,而是在不断渗透中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参与者。大潮滚滚而来,微盟又一次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