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美元是全球贸易的主要交易货币,所以美国的动向,可以说牵动着全球的经济神经。例如2022年美国向全球转移通胀,就造成以欧元、日元为代表的多国货币贬值,造成跨境大卖境外资产变相缩水。
图源:安克创新去年半年报披露中提到汇率波动对资产总额的影响
看似只是一国货币政策,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和我们跨境行业也息息相关。
近期,美联储又开启2023年新一轮加息,本月初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4.5%~4.75%,这是自2022年来美联储第8次加息。高盛和美国银行表示,预计美联储今年还将加息三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将终端利率推高至5.25%-5.5%。
美联储加息策略意味着什么?对跨境卖家有何影响?跨境卖家该警惕哪些风险?
要想搞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美联储加息”这一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美联储加息是一种紧缩型货币政策,具体为通过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调控当前市面美元供给量,产生后续一系列影响。
像此次美联储上调了25个基点,目标是要各个银行成员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保持在4.5%~4.75%之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联储还会辅助以其他策略,比如抛售国债吸纳银行过剩资金,使银行倾向于买能有更高获益的国债而非借给同行,从而造成同业拆借市场资金紧张,迫使银行跟随政策脚步同时上调同业拆借利率。
这些调控政策传递到市场,必然会造成连锁反应。
美国市场:通胀缓解与美元升值
首先,美联储加息有利于缓解国内高通胀。由于疫情之后美国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超发货币、全球供应链中断、俄乌冲突等原因造成了其本土的通胀率创1982年以来的新高,一时间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物价高企,去年大家也都感受到了影响力之大。
今年美国国内通胀情况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仍未达到低水平,为了应对风险,加息是常用手段,本次加息也被看作去年加息的延续,通过加息能够吸纳市场资金,由于同业拆借利率的提升,银行也更偏向于增阿基存款准备金、减少信贷投放,而市面上流动的钱变少了,商品供给保持稳定时,也利于缓解通胀,使物价回落。
图源:美国劳工局,消费价格指数(CPI-U)波动百分比
事实也确实如此,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被看做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官方披露的数据,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2022年6月达到9.1%的峰值后持续走低,增速也有放缓趋势。
另一方面,当市面上流通的美元减少之后,也意味着美元将会升值。市场上也确实如此表现,美元对欧元汇率自2月2日后一路坚挺,由0.9083低谷上涨至0.9377。
图源:谷歌财经
物价回落、美元购买力增强,单从这些信息来看,应该会提高消费欲望,刺激美国人民消费才对。然而市场环境更为复杂,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加息这类紧缩型货币政策往往是降低消费市场活力,会带来经济的衰退。
加息之后借贷成本上升,不断升高的还款压力,反而会抑制部分有“贷”群体、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欲望。同时,加息带动的储蓄账户收益率上升,也可能导致更多有钱的美国人将钱用于储蓄、存单。
加息后也常常伴随着失业、收入降低、消费者持悲观情绪。去年大幅加息后,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美国失业人数约为600万,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也只有54.7,低于预期的59.5和前值59.9。加息后小企业易遇到资金周转问题,裁员降薪成为生存手段,所以有市场悲观情绪也并不意外。
整体来看,美国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增强,但是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有降低风险,尤其是面对高价、大宗商品及付费服务时。
图源:《美国消费者支出报告》2022年2-3月美国消费者支出变化,当出现经济波动时,受影响较大的就为家具、机票、娱乐
国际:汇率波动及跨境贸易环境变动
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美元加息势必会给其他经济体带来冲击。美元加息升值后,能吸引世界更多资本流入美国,尤其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易造成通货膨胀、货币大幅贬值风险,不少国家被迫牺牲本身经济增速,跟随美国步伐进行加息,全球不确定风险增加。对于跨境卖家而言,就要多加关注运营市场的汇率波动,避免当地货币贬值变相造成营业收入降低。
不过,美国加息缓解通胀对于跨境贸易而言也并非全无益处。对于运营美国市场的跨境卖家而言,通胀缓解,运输成本、美国市场广告等运营费用也将进一步降低。
同时,加息美元升值后购买力变强,中国制产品在美国市场将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尤其是在经历过2022年的波动之后,美国消费者也更了解低价产品的“香”。
跨境卖家海需要注意的是降息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持有的美元将能兑换更多人民币,不过对于尚未结算的跨境业务,收到的美元或将减少。卖家要注意及时回款,资金放在自己手里才令人放心。
目前市面上也有消息预测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将要降息,那么又是美国资本重返国际收割其他地区廉价资产的时候,将带来新一轮的国际震荡。对于跨境卖家来说,2022年很多企业的目标变成了“活下去”,今年在国际市场“稳”或成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