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受访的谷仓欧洲团队,曾多次接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采访,他们中有资历10年以上的老员工,有刚入职1个月的萌新,有欧洲区总,也有一线操作员,有华人员工,也有外籍同事。
时值旺季最忙时刻,他们和编辑一样,希望借这篇文章,帮客户更近一步了解谷仓、了解欧洲市场、了解中国品牌出海的海外支点。
1、“每个海外仓,都是一个联合国”
在1016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大陆上,星罗棋布着44个原属国家。这种多国家多民族聚居的特征,决定了谷仓欧洲仓的基本“面貌”: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同事聚在一起,信仰、习惯、风俗、文化千差万别,每个仓都像一个小型的“联合国”,极其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小麦总,谷仓海外仓欧洲区总经理,他要负责的是欧洲15国团队,作为一名华人高管,他最大的挑战,来自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
华人群体的民族特质是工作勤奋、责任心强,对效率和质量的标准更高;而外籍员工更注重个人体验,崇尚自由主义,对工作和休息的区分很在意。
在一些较大的海外仓,一个仓就有300-400位各国员工。早会和周会上仓长们经常强调:
谷仓对霸凌歧视绝对零容忍,我们尊重所有的文化差异、所有的宗教信仰,不分种族,不分肤色,我们分的只是“努力工作”和“不够努力工作”的人。
面对文化差异,不回避差异,求同存异,才能解决差异。
比如,部分少数族裔对种族歧视比较敏感,常表现出较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待这类新员工,管理者在言语上会更温和,多用“Don't you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 to do so? ”,慢慢打消他们的抵触情绪,感受谷仓兼容并包的企业文化。
再如,谷仓捷克仓主要由华人团队、捷克团队和外籍团队构成,挖掘各民族的性格优势就很重要:
华人团队精益求精、负责高效,灵活性和变通性强,但技术专业度稍弱,而捷克团队刚好弥补技术短板,外籍团队的吃苦耐劳,又能带动其他团队通力合作。
这种多民族同仓下的“谷仓特色”管理模式,一方面保证服务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更让员工认可谷仓在欧洲的专业度。
如此,文化差异就不是挑战,而是跨国企业真正实现本土化、多元化的关键优势。
2、“在谷仓,用双语工作是件很酷的事儿”
2019年来到英国,2020年在校念书,2021年入职谷仓,在调到英国5仓理货组之前,Pengyao 已在英国仓三个仓库工作过,聪明勤快的她,很快掌握了海外仓上架、盘点、出库的作业要点。
谷仓海外仓是Pengyao 在英国的第一份全职工作,2022年也是她第一次全程体验到跨境电商的旺季,从这位初上战场的“新兵”视角看,她“旺季的烦恼”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入库出库货量大增,一些热销品库存下降非常快;二是仓库人员增多后,需要处理的问题也多了;三是要在所有组作业量都增加的同时,保证高效协作的节奏。
不过,Pengyao 倒有些期待这些挑战。
她最喜欢稻盛和夫的一句话:工作是一种修行。仓库快节奏的环境,是挑战也是机遇,怎么在经验中学习,在问题中成长,是Pengyao 大学毕业后,要在海外仓研究的新课题。
一个人的命运,藏在他思维方式里。面对采访,这位新同学认真许下2022的心愿:希望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对公司有用的人。
对自己出色的外语能力,Pengyao 有着专属骄傲,作为一名华人员工,“用双语工作是件很酷的事”。库内很多操作系统是中文的,这对外国员工来说有些门槛,Pengyao 经常帮助他们熟悉系统,而外籍同事们“说做就做”的性格也让她学到很多。
在谷仓,多元的民族、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员工,他们有泾渭分明的一面,也有兼收并蓄的一面。
临末,在问及今年是否回国过春节时,Pengyao 想了想回答道:今年应该是不回国过年了,虽然政策有所放开,但是一旦被封控,成本还是太高了,无法承受。
大疫三年,就地过年不止是一种倡导,也是海外游子无奈的妥协。
3、“海外华人员工,比想象的更辛苦”
在谷仓欧洲大区,华人总体占比过半,主要电商市场的比例更高,且基本都是全职岗位。
基于业务需求,谷仓主要聘用精通中文和当地语言的员工。
在国内,很多人羡慕海外华人,因为那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薪酬,和充满异国风情的环境。
但很多时候,华人员工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是国内无法想象的。
同为在海外生活了多年的华人,小麦总介绍,在国外华人的事业发展相对在国内,受到较大局限,很多时候从事的职业以家庭式居多,发展空间不大。
因此,当遇到一家他们认可的中资企业,又是行业龙头,加入管理团队的华人会非常珍视自己的工作,他们来自中国,也把中国人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带到了异国他乡,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第二张脸”,让跨境商品的物流竞争力,不输本土零售商。
华人主体的团队,总会在关键时刻,回报以强大的战斗力。
最让小麦总难忘的一件事,是2020年圣诞季捷克四号仓遭遇的大爆仓。那时日均出库单量到了8-10万单,整个仓库24小时满荷作业,运作压力非常大,员工心态饱受考验。
外有病毒、内有爆仓,仓库绷得紧紧的。
关键时刻,华人管理团队挑起大梁,冲到一线不怕辛苦地带头工作,拣货、打包、交运抢进度;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关怀,准备各种补充体力的美食,组织活动放松,给员工订蛋糕过生日,大力表彰优秀员工并给予丰厚回报……
很多外籍员工感受到到公司的人情味和团队的凝聚力,大家齐心协力,主动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力保仓库正常运作。整个团队的价值观和文化,在这次危机中得到了新的融合。
多年磨合下来,欧洲管理团队都弄明白了一个朴实的道理:在仓储行业,没有个人英雄,只有最强团队。
4、“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如果说,员工让海外仓走得更稳,那么当地政商关系,则让海外仓走得更远。
大凡跨国巨头如苹果、沃尔玛等,都是“一个国家一张脸”。海外仓更是要做极致的本土化,只有与当地政府、商界、社区保持稳定和谐的关系,才能确保仓库“四面墙以内,安心高效生产”。
这一点,谷仓出海摸爬滚打15年,很早就认识并极其重视,因为这不止关乎企业发展,也是对谷仓客户负责,更是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
2020年3月,英国疫情爆发,运输渠道阻断,防护物资奇缺,谷仓辗转采购一批口罩等防护用品,无偿捐给当地政府和公共部门,支援当地人民抗疫,受到所属市长感谢和BBC广播电台、电视台先后报道。
谷仓英国、德国、法国三大区域仓储面积目前合计超过36万m²,每一次租仓、开仓都与当地政府联合发布新闻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海外仓为周边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仓库建设过程中,采购货架、叉车等设备,也为当地直接创造了经济价值。
这些动作提升了谷仓在当地的影响力,展示出企业社会责任,反过来也为维护谷仓信誉、招募优秀人才、拓展当地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土化”是一个全方位的命题,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只有海外仓服务商做好本土化,才能更好地服务出海客户本土化。
5、“相隔1万公里,跨越8个时区”的默契
塞文河是英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从威尔士高地一路汇入大西洋,在塞文河东岸,伯明翰西南40公里,是英格兰中部历史名城伍斯特,中世纪有名的羊毛集市,Kelvin 负责的谷仓英国15/16仓,就坐落在这座城市。
在Kelvin 的“名下”,他还负责着英国10/11仓,管理面积超过4.5万㎡,占英国仓储总面积的约五分之一。这四座仓在2021年陆续建立,每个仓又细分为四个部门,峰值时期每天处理数万件包裹。
对Kelvin 来说,最大的挑战除了协调十多个部门、处理日均几万单量,还有管理这四座功能各不相同的仓:大货仓、品牌定制仓、AMR智能仓、多功能仓。
而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这位仓长今年刚刚20来岁。来英国11年,来谷仓6年,用Kelvin 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已过人生的一半在英国度过,职业生涯的一半在谷仓度过。
每年10-12月,是仓长们最紧张的时候,旺季订单量密集涌来,除了要盯死入库时效和准确率,最头疼的其实来自外部:尾程服务商的取件能力。
2020年至今,疫情、暴涨、拥堵、通胀、罢工、游行时有发生,赶上旺季单量暴涨,尾程运力经常“拖后腿”,渠道商取件延迟,甚至直接来个临时取消,反过来影响海外仓的交付时效和客户体验。
好在,扎根欧洲8年,仓长们都见过大风大浪:
协调人事部门旺季提前招人、渠道部门临场应变争取运力、罢工后库内立刻切换plan B……这些从容和经验,总在特殊时刻发挥作用,扼杀超时交付于仓库之外。
“目前的订单我们都是日清,保证对客户承诺的交付时效”。应该没人比仓长们更喜欢“日清”这个词了,每天目送卡车按时把货运走,那是仓长最简单的快乐。
2021年谷仓接入品牌客户后,在熟悉的“一件代发”模式之外,海外仓“整板进整板出”的2B订单增多,超尺寸货品和高货值产品增多,品牌定制仓需求增多,涉及到仓库场地设计、叉车司机培训、高危品尾程运输、保险赔付、车队安全监控等新需求,这些都需要国内团队与海外团队配合才能完成。
深圳与英国,相隔上万公里,跨越8个时区,日月都不同天,无比考验双方默契值。
“跨国沟通这块一直都很顺畅,可以做到无视时差的配合,可能因为我们都比较‘卷’。”这位年轻的仓长笑道。
尤其是新项目落地时,国内和当地仓库的配合,把年轻人的高效和谷仓人的务实发挥得淋漓尽致,问题第一时间摊开沟通,国内迅速敲定解决方案,国外立刻配合落地到位,不会因时差问题,影响客户交付进度。
当遇到足够合拍伙伴,默契可抵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