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懒是创新的第一驱动力
懒得洗衣服,于是洗衣机出现了
懒得扫地板,于是吸尘器出现了
懒得用吸尘器,于是扫地机器人出现了
懒才是创新的第一驱动力!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现在:一屋不扫,才能扫天下!
199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量产型扫地机器人的原型,叫做“三叶虫”(Trilobite),由瑞典家电巨头/世界最大的商用电器生产商伊莱克斯(Electrolux)制造,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吸尘器就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爱尔克·温尔格林1912年发明的。
直到2001年,Trilobite才被推向市场,并成为史上第一款量产的扫地机器人。2002年,iRobot推出首个消费级的红外感应扫地机器人Roomba。
但后来的十几年,扫地机器人还是一直不温不火
不是扫地机器人买不起,
而是普通的吸尘器更有性价比!
直到2016年,小米推出2000元以下的激光雷达扫地机,国内扫地机产业才有了起色。
究其根本,是因为扫地机器人还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品,而不是单纯的制造业,硬件成本在整机的成本中占比并不高,算法和软件系统才是智能化浪潮中的核心竞争力。
以导航和避障系统为例,一开始的Trilobite只能依靠随机碰撞来解决,毫无目的性,效率低、覆盖面积小,虽然号称采用了超声波探测避障功能,但其实就是在家里贴上磁条防止掉落。
随机碰撞路线(左)和规划清扫路线(右)对比
后来,行业内又开始使用惯性导航,即依靠陀螺仪、加速度计等硬件,结合轮式里程计进行导航,用较低成本和简单的方式进行规划清扫,但在面对复杂地面和较大面积的房屋时还不是很好用。
现在,由于过去几年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进步,清扫路线、避障与自清洁三大用户痛点得到了逐步解决:视觉导航、激光导航被运用在了扫地机器人的产品上,相比以往都更加地精准高效;与此同时,光流及地毯传感器、3D TOF、双目深度摄像机、线激光模组等先进传感器的应用都使避障系统更加地先进,AI技术的加入也让人机交互变得更加简单;自动清洗的基站则完全解放了用户的双手。
二、为什么说扫地机一定要出海?
别看现在的扫地机已经不再是“人工智障”,但它在国内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
扫地机和许多产品一样,国内国外对同一款产品的市场需求有着巨大差异。
据《中国家庭擦地需求与专用擦地机器人技术趋势》白皮书,中国家庭硬质地面占比近99%,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扫地后有必要进行擦地,超过20%的用户擦地频率为每天,超过40%用户擦地频率为每周1-3 次,拖地需求较为刚性与高频。
而现在许多的扫地机虽然实现了扫拖一体的功能,但实际的使用体验也较为一般。有市场调研指出,在扫地机实际使用过程中,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产品的擦地功能使用体验差,主要问题集中在:擦得不干净,渗水问题,不够智能,使用麻烦等四个点上。
而海外的家庭则喜欢在家里铺上毛毯作为地面装饰,美国的地面装饰中,毛毯的占比就高达50%,灰尘极易推积在毛毯不平整的表面纹理上,人工清理也并不方便,扫地机器人就成为了最佳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作为小家电产品,它的使用渗透率也与住宅面积密切相关。住宅面积越小,使用扫地机器人的必要性越小,西欧、北美的大house都让扫地机器人有了用武之地。
海外扫地机器人在清洁电器中的销售占比由2015年10.6%提升至2022年21.1%。其中北美与拉美地区涨幅明显。北美地区销售占比由2015年11.7%提升至2022年28.4%。拉美地区销售占比由2015年6.2%提升至2022年 26%。
以德国为例,德国消费者大多数以大型住宅为主,尤其是200平米以上的房屋,而且有宠物的家庭比例非常高,养猫和养狗的家庭占到了60%以上。
因此在家庭清洁场景中,消费者会更关注扫地机的吸力、清洁力和售后服务。
除了需求端的差异,扫地机出海还是企业们寻求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
2016年可以说是国内扫地机器人供应链变革的起点。在7年的时间内,中国扫地机企业快速崛起,在供应链实力和技术创新的支撑下,不断地进行产品迭代创新,同时,借助跨境电商兴起的东风,中国品牌的市场地位飞速攀升,蚕食着行业老大iRobot的市场份额。
以供应链端的硬件成本为例,扫地机器人基本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零部件总体的采购成本平均在550元人民币左右,远低于好几千元的售价,给厂商和市场渠道留了充分的利润空间,这给了国产品牌十分充足的信心,去和国际大牌掰一掰手腕。
三、“石头”怎么过河 Dreame如何追梦
国产扫地机出海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黑五期间,石头科技是较早一批且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在随后的一年,其销售额迅速突破4000万美元。2020年,Roborock登陆科创板,成为扫地机器人第一股。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其对产品研发,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坚持。现如今,石头科技近80%的海外销量都是在亚马逊上完成的。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认为,在技术层面,领先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真正的竞争力是持续的创新,拼的是持续的给用户提供价值。如果是真的创造出了好产品,解决了用户的问题,给用户提供了价值,相应的也能获得更多红利,如此企业在未来也能走得更远。
在资金投入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Roborock研发累计投入达3.11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8.13%,同比大幅增长了超过80%。
在美国知名期刊《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22年度200项最佳发明中,石头科技的自清洁扫拖机器人S7MaxV Ultra(国内:G10S Pro)荣登家具类发明榜单,无论是在导航避障、清扫能力、智能交互、还是基站全能性上看,这款机器人的产品力都直击用户痛点,完美平替了iRobot的s9。
它甚至还割了一手老外的韭菜:海外版本的发售价高达1399美元(近9000元人民币),而国内产品目前的售价仅4399元人民币。
石头科技针对不同的地区会创建不同的营销账号
在石头科技的成功示范下,科沃斯、追觅等国内品牌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学习石头的社媒推广方式,向海外输出旗下的高端旗舰机型。
追觅曾在Facebook上发起过一项名为#house work hero的互动活动,参与者分享自己选择扫地机这类智能清洁产品时的经历以及这些产品与家人背后的故事。这次活动也让Dreame在Facebook上收获了23万的粉丝。
另外,追觅还与Instagram家居、宠物、生活类红人及TikTok上的达人合作,将Dreame产品植入到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中,体现“清洁宠物毛发、打扫无死角、超强清洁力”等产品属性,同时加深用户对于产品的印象。截至2023年,Dreame海外布局已覆盖至中国、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的黑五大促中,旗下产品L10s Ultra成为德国亚马逊扫地机品类第一、德国MediaMarkt扫地机品类第一。2023年的欧洲亚马逊Prime Day期间,追觅全渠道GMV达1250万欧元(合计人民币约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045%,扫地机和洗地机品类都居第一。
北美地区,追觅科技在美国和加拿大均实现了销量突破,Prime Day两天总GMV达成460万美金(合计人民币约33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300%。
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何iRobot从2022年以来的营收持续保持负增长了,面对众多来自中国的后起之秀,iRobot并未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在库存积压的处境下,更是进退两难。
四、未来,红海还是蓝海?
通过亚马逊BSR前100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扫地机器人的品牌集中度高达90.6%,卖家集中度高达89.4%,品牌的垄断程度非常高。久谦中台的数据统计中,入局洗地机的品牌已从2021年的142个增长到2022年的206个,产品SPU数量从2021年的696个快速增加到2022年SPU数量1352个。
可能看到这一堆数据,许多观望者还是望而生却。
但在对于这个正处于产品升级期的赛道来说,最关键的要素还是技术和质量。
石头已经过了河,渡了海,iRobot的老大地位也并不是不能撼动。
中国品牌想要成功出海,既要依靠硬核的技术供应,也要建立在这之上的品牌价值塑造,就算是红海,也能一直又到海水变蓝。